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医疗器械销售管理现状及发展论文(共2篇)

2023-12-09 14: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析我国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医疗商业是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消费端的中介,是医药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职能是使医药消费终端顺畅地使用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因此该行业与医药行业的整体息息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属于“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行业代码:F5153)。本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一、行业监管及政策


  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备案和注册管理制度。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由备案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且必须经过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2011年11月科技部印发了《医疗器械科技行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目标及相关的保障政策,旨在推进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的重大创新,有效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2012年3月,国务院下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2012年-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2014年,我国还积极推动社会办医,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投融资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刺激医疗设备的应用。2012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其中的1090亿将用于县医院建设,在此背景下,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购置需求将大幅增加。


  二、行业规模及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总体医药市场规模的14%,大大小于全球42%的平均比例;且与全球医疗器械消费水平相比,我国至少有5至6倍的提升空间。换个维度来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与GDP的比重约为5%,远低于美国16%的比例,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基础医疗投入的提高,无疑会促进医疗器械行业有序且快速地发展。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呈现“多、小、弱”的特点。虽然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低,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测算,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年平均销售额仅为1500万元,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130余家,其中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医疗器械行业内缺乏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品牌竞争力不强。技术研发能力较弱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不具有人才优势,且不具备品牌打造和现代化营销体系的意识;其次,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到大规模投入市场,整个周期很长,增加了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也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我国常规医疗器械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器械虽有所涉足,但在流通环节还是已进口国际知名生产厂商为主,低技术含量的中低端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医疗器械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医院、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店。目前,我国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省市代理商有5,343家,医疗器械全国总代理商有1,489家。市场具有零售终端区域性强,销售过于分散的特点。在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约为2,556亿元的市场销售规模中,医院市场约为1,944亿元,占76.09%;零售市场约为612亿元,占23.91%。在零售市场中,传统零售业销售额约为454亿元,占74.18%;电商渠道销售约为158亿元,占25.82%。


  三、行业发展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2年我国人均个人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和医疗支出占GDP比重均大致呈上升趋势。个人医疗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从1995年的3.5%,增长到2012年的6.9%;同时医疗支出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3.2%,上升至2012年的5.4%。我国2012年医疗支出占GDP的5.4%,与老龄化国家日本相比低4.7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未来医疗支出很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将是医疗销售行业的发展机遇。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受政策拉动影响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2020年将有望达到8万亿人民币以上,基础医疗不断完善,并最终确定分级诊疗体系。随着“互联网+”概念悄入民生行业,在线医疗和医疗产品电商将带来新的诊疗方式和体验,这也为医疗器械销售行业带来变革。


  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增长驱动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建立覆盖全部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做到“广覆盖,可持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2012年国务院研究部署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的目标。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15年医改7个方面2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包括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调动基层积极性,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医改”精神将从多方面促进医疗行业发展:首先,新医改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升级,随着医疗覆盖面的扩大,医疗器械商业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注重信息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技术的结合;其次,新医改将增强医疗器械批发商的作用。从国外医疗器械批发商的过程来看,医疗器械流通商的广阔销售网络可以提升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而零售商和医药业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购进齐全和优质的医疗器械。


  (二)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


  人口结构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一大重要问题。根据我国2008年卫生服务调研数据显示,65周岁以上老人两周患病率高达39%,是25-34岁年龄段的4倍之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老龄人口(65周岁及以上)为1.1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47%,而2014年末我国老龄人口达到1.37亿人,相比2009年上升了21.65%,增速是同期总人口增速的8-9倍。据估计,到2020年末,我国老龄人口将接近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会超过15%。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口患病率的提升,推动医疗、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的总需求。


  受益于城镇化配套的需要,基层市场和县级医院的建设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将大幅增长。据国泰君安分析师李秋实出具的研究报告测算,从医疗保健支出来看,2011年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2897亿元;按照正常的城镇化速度,到2020年,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带来的医疗消费增量为2363亿元,加上农村居民本身的医疗保健支出带来的3924亿元的增量,合计将有6287亿元的增量,届时农村医疗整体消费量将比现在多两倍以上。城镇化将体现我国基础医疗的快速释放,将是基础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放量的直接动力。


  (三)消费者对健康理念的追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年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商品充足,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类型的“富贵病”的高发,客观上为医疗器械流通业带来发展契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已成为“富贵病”大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人,糖尿病前期人数大约1.5亿,1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66亿人,成年人高血脂患病率超过18.16%。我国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了上述“富贵病”的高发,且呈现了不断年轻化的变化趋势。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医疗保健的需求量。过去20年,居民消费中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增加明显,从1995年的3.1%增加到2013年的6.2%。同期,我国居民花费在食品方面的费用占比大幅下降至35.0%,交通通信、文化娱乐费用占比也有所提高,消费需求正在从以基本生活品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温饱型消费,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小康型、富裕型消费转变。因此,随着收入和文化素质的上升,居民用于健康消费和医疗器械的支出增长将很有可能高于平均国民经济增速。


  第2篇: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至关重要,以下以“腰之音”为例,探讨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和策略,腰之音远红外振动理疗带是由武汉时代珍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理疗康复仪器,腰之音远红外振动理疗带是作为专利产品,而且是全国唯一有批文的理疗腰带。是一款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等保健、康复功能的家用医疗器械,适用于腰肌劳损、腰痛腰酸、腰椎骨质增生、类风湿脊柱炎、慢性附件炎、肾功能衰退等康复保健与辅助治疗。


  1.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下面以“腰之音”为例,腰之音厂家走出营销误区,做好策划,尤其是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腰之音厂家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转


  2.提升技术水平,为营销撑起一片天空


  虽然我国国内医疗器械水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竞争的激烈引发了新技术的重新投入,很多国际医疗器械霸主将医疗器械技术层级提高加快,而我国相关企业在这方面虽然有所行动,但是在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出口类型仍然以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而高精度仪器还是主要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过低仍然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鉴于此,腰之音医疗器械制造行业根据目前竞争情况,将技术标准和标准创新作为一个创新衡量的核心尺度,逐渐在产品种类上和系统运行中创新,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中提高自身地位,不断扩展在国际上的营销渠道,实现国内和国外双线齐飞的营销发展途径。


  3.一致性沟通和品牌接触点管理的实践


  顾客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理解一个品牌,并对品牌信息做出反应,如果品牌与客户在沟通过程中缺乏一致性,顾客就会感到困惑。所以腰之音品牌传播保持长期的一致性。并建立内部品牌沟通机制。品牌管理虽然是高层的责任,员工却是品牌对外沟通的最重要的媒介。想要实现品牌对外的一致性沟通,首先需要从内部沟通开始,只有当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对品牌形成一致性的认知并最终融入到品牌文化之中,成为品牌的保护者和传播者,品牌才有可能以一致的形象被传播并最终被客户所认可。对内的品牌沟通是一种跨越职能、跨越部门、跨越级别的全面沟通,这种沟通势必要打破传统的企业内部沟通模式。内部品牌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使所有员工都成为品牌的拥护者、忠实信徒和传播者。很多跨国企业的品牌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品牌沟通。它们制订分并分发内部品牌介绍手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品牌知识培训,使用标准化的沟通文件,把对品牌内涵(包括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文化、品牌基因等等)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效果纳入各岗位考核,最终使所有员工都成为品牌最坚定的拥护者和忠实信徒;它们定期把品牌管理的相关信息、动态传递给非市场部门,并听取他们对品牌管理的想法和建议;它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可以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让所有的员工共享顾客态度、市场变化、成功案例和其他品牌的经验、教训。保持品牌沟通一致性的挑战还来自于外部品牌沟通策略和品牌接触点管理。客户对品牌的体验不仅仅来自媒体,更多的来自被很多企业所忽略的客户与品牌的接触点上。为了保证在每个客户接触点上,品牌承诺都能很一致的被履行,我们必须把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接触点都纳入品牌管理的范畴并对品牌接触点进行科学的管理。


  品牌接触点管理的第一步是创造客户渴望的品牌承诺;然后是明确所有品牌接触点,思考应该如何在这些接触点上兑现品牌承诺,通过培训和考核手段使每一位接触点上的员工明确如何实现承诺,并在最具影响力的接触点上凸显品牌承诺;最后是评估绩效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4.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销售技巧中最关键的一项要素就是数量,成功是一种几率,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将随之提高。市场中有这样一句话:“销售永远是一个数字的游戏”这句话没错,但还可以加上这样一句:“追求质量会让这个游戏更精彩”开展业务时在扩大数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质量,要对质量进行控制,这里指的质量包括更有价值的客户、重视程度与谈判技巧等。因为单纯只求数量极可能把大量精力消耗在低质量却很难产生效益的客户身上。80/20定律在这里同样适用。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数量,才是提升业绩的根本。


  5.不要轻视每一个与业务相关的人


  我们通常忽视一些看似非客户的人,而有时这些人很可能是大客户或影响购买决策的人。比如,腰之音公司来了一对夫妻选购理疗腰带,与销售人员沟通的主要是其中的男士,但销售人员敏锐地发现购买决策权在另一位女士手里,这时一位女性销售人员过来与这位女士闲聊,原来这位女士的丈夫马上要出国工作2年,为了妻子健康,打算为妻子买理疗腰带,但这位女士有很多顾虑与疑惑,于是,销售人员主攻这位女士,打消了其各种顾虑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最终顺利地达成了交易。这个案例中男士为购买者,女士为购买决策者与使用者。如果单从表面来看,把重点放在这位男士身上,很可能失去这笔交易。不要轻视每一个与交易相关,甚至看似无关的人并且善于准确发现谁是购买者,谁是购买影响者,谁是使用者。


  6.巧妙处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销售人员经常面对客户的杀价,讨价还价本是很正常的事,但什么应对的态度就决定了主动权在谁手上与交易结果。通常是销售人员为了达成交易而不断满足客户提出的杀价要求,直至降到自己能承受的底线。即使到了底线也并非一定可以达成交易,因为在你降价妥协的同时也在动摇客户对你产品的信心,降的越多,客户心里越没底,你的产品在其心中的价值感也在不断降低,随着价值感的降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不断降低。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不降低价格,而是为商品增加价值,让客户觉得付这些钱购买你的商品是物超所值的,比如强调“腰之音”产品的优点和可以为客户带来的利益、附赠一些其他商品或增值服务等,这样即不损失利润又保证了商品的价值。但降价要让客户感觉费了很大的力气,而降价幅度也要很小,因为,人性的特点是往往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觉得珍贵,得到后才会珍惜,反之亦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