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3-11 11: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综观近几年各地的人才招聘情况,营销人员一直是人才市场需求的热门,许多地方的营销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同时,随着各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几年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増长,但由于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被动性和封闭性,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各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导致营销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针对目前的人才需求状况,我们应结合实际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

 

  一、当前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定位不准

 

  从总体上看,不少高校制订的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培养的营销人才范畴较大,针对性不强,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行业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同时,一些高校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过高,学生培养目标为高级市场营销人才,而实际上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培养的本科学生很难定位于高级市场营销人才。

 

  ()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传统的教学计划一般是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计划[1,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的教育,营销类共性课程多,实践训练少,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高校的教学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教师对学生实施单向知识灌输,理论知识多,应用内容少,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相当突出。

 

  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化。目前许多高校课程的成绩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考核内容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缺乏案例分析、实践过程考核等评价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不能活用所学知识,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在目前的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上述问题,导致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

 

  二、建立应用型的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定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应体现本科的本色+应用的特色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的市场营销人才,具体表述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知识能力、市场调查研宄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拓与运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将来能够从事某个行业营销工作。

 

  ()构建模块化的教学计划体系

 

  1.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学科型的教学计划体系,而需要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实践应用的灵活的模块化教学计划体系,按模块化设置课程,建立新型的课程模式。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制定。课程设置由通修模块、大类必修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组成,其教学计划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通修模块包括为达到本科层次所必需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身体素质类课程,例如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计狐基础、体育等。大类必修模块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共同的必修理论知识类课程,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专业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性必修课程,例如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专业选修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行业(如医药、汽车、房地产等),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群,以增强学生的行业知识和能力。拓展模块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拓展以及文化素质拓展等类课程。

 

  这种模块化的教学计划注重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其次,可以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科学地构建市场营销大类共同的知识平台;再者,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行业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2.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在实践、实训、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亲自操作与仿真实践121,同时,将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践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构建从课堂实践、课程仿真模拟到实际环境的现场工作的一个全过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最大程度地缩短上岗适应期,能较快地适应营销工作,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授课型教师转向助学型教师,并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原来的舊式教学方法,由静态方式向动态方式转变,让学生起来,即动脑、动手、动嘴、甚至动腿,通过课堂讨论、上台演讲、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外出参观、调研、完成小组作业、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3],在教学活动中将知识逐渐转换成能力。

 

  ()改革现有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控制与评价

 

  在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构建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考核,以此作为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1.改进课程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考核,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与评价,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调研报告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2.从课程的考试内容来说,应改变过去只注重考核学生记忆多少知识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如减少名词解释、填空等死记硬背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综合题等应用题的比重,増加课程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

 

  3.加强对实训课程的考核,将课程实训的内容与学生相应课程的学习相结合,确定考核评估的依据和标准,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构建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确保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符合市场所需

 

  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沟通社会。在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上应聘请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应工作的、有实践经验的营销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计划的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审核,以确保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建设一支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应用型的营销人才,要求专业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丰富的营销实践经验。为増强教师的应用能力,校内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双重素质锻炼,创造条件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丰富教师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应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社会上选聘营销专家充实师资力量,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营销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举办讲座,通过他们给学生带来营销的新技术、新知识及社会对营销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结合落实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教材体系

 

  建设具有应用特色的、以应用分析与案例教学为主的市场营销应用型教材体系,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便于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中发挥作用。

 

  ()构建一批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需要,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同时,学校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实施产学研结合,让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营销实践工作,使其受到实践锻炼,増长才干,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同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