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复旦大学陈玉兰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2001年当代中国精神——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作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管理》的报告(并被评为“中国精神先进个人”),特予发表,以飨读者。
论文关键词:人才管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工作监督机制企业管理
当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将人类送进21世纪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原来支持传统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以资金为核心的有形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里,将被知识资源这一无形资本所取代。知识资源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集体创造力。它来自于人的发明创造传授推广和实际应用。“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将最终拥有财富。说“21世纪是人才争夺战”,并非危言耸听。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中如此重要,它的管理问题也就突出出来了。
一、招聘人才不能唯文凭唯职称
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把知识、人才推上经济建设的舞台,企业不再视知识,人才当路边草。却往往有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在招聘时唯学历、唯职称,时下许多企业招聘人才不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而是言必称“本科以上”以显示企业的技术含金量,给人以“借光”之嫌。有的企业对应聘人员提出许多苛刻的附加条件,力求“全才”,这些招聘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旧观念的反映。
面对知识丰富,热情涌动的人才群体,企业招聘的是人,不是应聘者的学历证明。wWW.133229
.CoM职称证书。学历、职称是一个人的过去经历,不能说明他的现在,更不能代表他的将来。招聘应当把眼光放在鉴别应聘人员的实际知识水平上。演艺界有一句行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意思是成功的原因在于事前的刻苦训练和认真的准备。
企业的招聘工作也是如此,要在事前做好准备,这主要是对本企业各层次、各岗位,各工种的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劳动技能、创造能力、心理素质、行为规范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考核测试方法,考核测试应聘人员,并辅以一定的学历、职称要求,从中遴选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使他进入企业后,就有施其才华的“用武之地”,真正为本企业所用,为本企业服务。
二、人才管理关键是留住人才
目前.有些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由于企业不景气,人才流失严重,因此留住人才,是企业人才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精神方面,如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发展空间等,物质方面如酬金、奖励、福利待遇等。人才也是人,他有着具体的精神追求和物质向往,有他自身的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精神激励。这种激励并不单纯是传统企业中的那种表扬、表彰、授予荣誉称号,而是给予充分地理解和信任。尤其是对新招聘的人才,要如实地向他们介绍本企业发展方向、目标、拥有的优势,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采取的措施、以及产品的生产流程,岗位之间的职责分工等,总之要尽可能地让他们了解企业的面貌,使其摆脱“雇佣”的思想束缚,增加其对企业的亲和力、可信感,建立与企业同甘共苦的理念。过去有一句口号叫“爱厂如家”,意思要求员工爱企业。今天我认为可改作“到厂如家”,就是说来企业工作就象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感到温馨、和谐、可靠。像家一样的企业谁不爱呢?谁愿出走呢?他的自觉性、创造力、潜在能力就能很容易地激发出来,为企业作贡献。就象时下有了新房搞装璜一样,许多人并不懂装璜,然而,就因为是自己的家,他会千方百计地学习相关认识,或请人帮忙,或自己动手,又是设计又是购材料,经过一番努力,最后确实会拿出一个自己、家人都满意,别人也赏心悦目的作品来。把家的理念引入企业,在企业中建立起家的氛围,把人才留在“家”里.这个“家”就有了兴旺发达的希望。
其次,企业应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不断扩大,知识更新相当迅速,要保持本企业人才知识优势,就必须有计划地对本企业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充电,不断增加他们的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总体素质。对那些在培训中积极接受新知识,并在工作中有创新的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乃至职务的提升。此举既可以使得益者看到自己在企业中有光明发展的空间,增强报效企业的责任感,又可以带动和激励更多人自觉注重自身智力开发,发扬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由此而得以不断扩大,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由此而得以不断加固。
再次,企业可开放内部人才市场,让那些既有专长又雄心勃勃,不愿长期固守在一个岗位上,富有创新精神、勇于自我拓展的人才在企业内部流动。
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岗位,不论是管理层还是生产第一线,全部向员工开放。只要他具有那个岗位技能、从业知识水平和上岗标准,他就可以去竞争那个岗位,激励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业务。甚至可以创办子公司、新企业,获得成功后则给予不同凡响的重奖。他们是企业人才队伍中的佼佼者,要想尽办法将他们留在本企业内。他们又是一面旗帜,既是企业的成功,又是企业的骄傲,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最后,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和留住人才。这里所说的“企业最高决策层”是指现代企业中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们。他们居于企业这座金字塔的顶端,为企业所有员工所瞩目,他们的行为举足轻重,都将给员工带来影响。因此.除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之外,还要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自身形象,提高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对同事、对下级要谦和、说话办事要以理服人,切不可傲气十足、居高临下。尤其是已取得战绩的企业家,更要注重进一步发挥团队作用,不要突出自己,更不能以“救世主”、“庄园主”自居,目空一切,令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2、提倡以“仁”而治、体贴爱护人才,古有“爱兵如子”之说,要用兵,先爱兵。3、严以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居高位者,应以自己的行为作无声的号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大公无私、赏罚分明,大凡为人者,总有知己、故友、亲爱者,但在处理公事时,得按章办事,一碗水端平。亲近疏远,所渭“胳膊往里拐”是不足取的,尤其是那些以家族成员为主体的民营企业,不应有“排外”之举。
三、企业人才管理要抑制不正之风,健全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人事制度的改革虽取得不少成绩,但相对于整体改革形势而言则处于明显的落后状态,即“滞后现象”,人才研究专家称之为最后一个难攻的堡垒。那些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任人唯亲、封官许愿、拉帮结派,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造假骗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只是反映在某些地方的干部用人方面,而且也渗透到企业的人事人才管理上。聘任制、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用人权、人事权的下放等在一些单位中演变成合理合法的压制民主,排斥异己,打击报复甚至掩盖犯罪的工具。在这些单位中,上至决策层的老总,下至生产组的组长都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赶走其管辖范围内提意见、不顺心、不顺眼的员工。在这样的企业里,那些敢于坚持原则而又生性倔犟的成了“出头鸟”,有头脑但性格懦弱的则闭口缄言,是非不分的随大流,少数别有用心的成为党羽。员工们人人自危,唯恐说错话,走错路而遭暗算,没有了安全感,还树什么创新意识,挖什么创造潜力,企业的每况愈下也就理所当然的了。
要克服、消除上述现象,并非容易,它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和习惯势力,但也不能任其存在和发展下去。否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成了空话,人才资源也将难免土崩瓦解。
从国家来说要制定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就企业而言要有明确的、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公平、公正、透明、科学、标准化、数据化的人才考核方法,以保证符合本企业考核标准的人才在企业内有其位、有其职、有其权、有其利,除法律、法规、合同规定外,不受任何人主观意志的取舍。对于那些违反人才管理规章制度,造成人才流失,或导致人才自身损害引起严重后果的管理者、决策者要给予相应的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如能这样,企业的人才管理就走上法制轨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