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个师9个与人力资源开发有关的因子进行分析,计算出兵团各师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综合得分,排序后对各师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兵团各师存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新疆兵团 人力资源 可持续发展 因子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1954年,10.5万官兵就地转业,并以自发流入、团场招工、亲友介绍等多种形式引进劳动力后组建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它下设14个师、174个农牧团场以及517个独立核算工交建商企业和3215个社会事业单位。到2008年底,兵团总人口257.31万,从业人员102.4万人,实现gdp 523.3亿元。其中,农八师人口为58.4万,实现gdp122.01亿元,排名第一;农一师人口为29.12万,实现gdp64.39亿元,排名第二。早期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基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特有的体制,所处特殊的自然环境,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开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影响兵团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兵团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全面评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及潜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落到实处,并从能否抓住机遇实施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转向主要依靠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上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www.133229
.com
一、兵团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1.兵团人力资源的基础与开发状况
2008年底,兵团总人口达到258.31万人,人口密度为34.5人/每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3‰。数据显示,兵团南北疆垦区人口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格局。3/4左右的人口分布在北疆垦区,其中石河子垦区2008年人口达到58.44万人,占兵团总人口的22.71%,南疆的农一师、农二师、农十四师人口总和仅占兵团总人口数的20.4%。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资源合理的配置,尤其南疆过低的人口比例,不利于屯垦戍边职能的发挥及维护边疆稳定任务的完成。
兵团目前有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2所,普通中等学校290所,成人中等学校1所,小学245所,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从整体上看,兵团初级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具体说,农八师、农六师和农一师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农十四师、农十二师和建工师的教育水平则偏低。虽然兵团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储备,但是兵团80%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团部以上部门,高层次、高职称人才大多分布在农一师阿拉尔市、农八师石河子市等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及兵团直属机构,边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短缺。
2.兵团人力资源利用状况
2008年兵团人均gdp为20291元,就业量为102.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为67.32万人,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8772元是2000年6763元的2.8倍,在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排序中位居倒数第一位。兵团从业人员数为102.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7%、18.5%、34.5%;各师从业人员情况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以劳动密集型农业为主的兵团各师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几乎占总人力资源的一半左右,分布于第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较少。
二、兵团人力资源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
1.方法说明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主因子,如何使主因子具有一定的命名解释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因子f1,f2,…,fm去描述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被描述的变量x1,x2,…,xp是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显在变量,而这些因子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因子分析是利用这些潜在变量或本质因子去解释可观测的变量的一种工具。
2.指标选择
(1)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建立的指标的选取首先应反映出科学性,即反映人力资源发展的真实情况,能客观、充分体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其次,指标应能相对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至少是主要方面的特征。另外,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应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最后,选择指标体系要从简单出发,将需要与可能、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指标既简单又实用。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发展原理和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本文选取表述兵团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以及生活条件等指标构建兵团人力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兵团年末总人口数(x1)、年末就业总人数(x2)、性别比 (x3)、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x4)、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x5)、每万人拥有卫生人员数(x6)、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x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x8)、人均gdp (x9)、共9个指标,其中x1、x2反映的是兵团人口的规模及就业情况,x3、x 4反映了人力资源的结构;x5、x9反映了兵团人力资源的素质,x6、x7、x8反映了人力资源生存治疗以及居民生活的质量,本文以兵团2008年各师的数据为样本,用sa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3.实证分析过程
(1)因子分析过程
在做数据分析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即量化指标的一致化和无量纲化,使其具有可比性。其次,检验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文所选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接下来本文使用了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解法,计算出因子载荷阵及其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公共方差,为了使因子载荷阵的元素取值更加两极分化,以获得明确的经济含义,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2)结果说明
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可以得到兵团各师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的粗略排名。按照综合能力从强到弱排名依次为:八师,一师,二师,建工师,十三师,六师,十师,五师,三师,四师,九师,十二师,十四师。因子分析的排序结果和我们平时了解的实际状况基本一致。
②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尽合理,南北疆发展不平衡。从因子得分的变化情况来看,兵团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农八师,农一师,农二师及建工师,这些师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教育水平相对其他师较高,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聚集了兵团50%以上的人口,而南疆和边境师团明显偏少。
③结合表2,总人口数,就业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及每万人口拥有科技人员数这些指标在第一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较高,这都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的经济环境,政治管理能力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情况相关,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相关关系,鉴于以上分析,不妨将第一因子命名为“综合影响因素”。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以及人均gdp在第二个公共因子上表现出较高的载荷,说明合理的人口结构是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一个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可以将此因子命名为“人口结构因素”。每万人拥有卫生科技人员数和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在第三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表明在适当的人口规模、结构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保证,而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也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就将这一因子命名为“人力资源素质影响因素”。
④农八师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高,农一师次之,农十四师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低。农八师自设立以来,师级与地方政府联合促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良好的经济环境,持续的经济发展吸引了不少高层次人才的加盟,人才的聚集及其作用的发挥助推其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些师人力资源具有相对雄厚的基础。而人口稀少的南疆及边境师局,因为缺少“人气”,生产和消费能力很弱,外加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缺乏牢固、稳定和足够数量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对策建议
1.保持兵团适度人口规模
为保持适度人口规模,首先要改善兵团目前人口数量状况,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种政策,加强兵团自身建设,将提高兵团人口数量置于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人口迁入,尤其是高素质人口的迁入参与兵团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形成人口合理流动,经济发展与人才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局面,实现兵团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
2.加快兵团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兵团人口居住的边远性,决定了兵团经济发展困难和产业改革缓慢。兵团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兵团产业结构落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兵团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需加快兵团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团场劳动力转移,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减少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数量,平衡人力资源结构,最终达到壮大第二、三产业,优化兵团产业结构的目的。
3.加强教育和培训,为人才发展夯实基础
一是要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基础性人才培养,探索团场与市场连接的有效形式,重点培养师局普遍急需的人才。二是要加强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实现人才的“二次开发”。每年选送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进行培训,使知识得到有效及时的更新。第三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更新观念,重视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4.全面提高兵团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兵团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国家投资改善生活条件效率较低。因此,兵团要制定适当的政策,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城镇化道路,制定和实施网络城镇化战略。引导人口迁移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以促进城镇的形成。在做好新世纪屯垦戍边,稳定边疆的基础上,提高兵团城镇化水平和本地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9.
[2]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李豫新,殷朝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战略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4,(4).
[4]刘月兰.新疆兵团教育水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9,(3).
[5]刘文静,郭宁,李美荣.建设现代农业背景下的兵团农牧团场人力资源开发-以新疆生出建设兵团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