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2015-11-04 10: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如何启动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确把握居民的消费结构,了解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因素,对正确制定消费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选择一些影响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利率、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并对它们进行量化;接着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实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结构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前言
  1.1研究背景
  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近来,外部需求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的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出现萎缩。从数据来看,中国已随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低于市场预期的9.7%,主要体现在出口与房地产两架引擎同时放缓。
  图12006年1月-2009年6月GDP走势图
  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而在扩大国内需求的构成中,扩大消费尤其重要。若想增加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久的增长,就必须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2消费结构概念的界定
  本文中的消费结构是指以货币表示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与用品、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杂项开支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关系。
  2消费结构影响因素
  2.1社会保障水平(Thelevelofsocialsecurity,SS)
  居民消费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不仅减少了即期消费支出,而且会抑制消费结构的升级,致使消费结构中应有的一些消费需求热点无法显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居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启动多元消费市场。本文以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2.2受教育水平——普通高等教育人口比重(Generalhighereducationpopulation,GHEP)
  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其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在理论上,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消费观念越科学,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本文用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作来衡量中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2.3技术进步(Researchanddepartment,RD)
  本文用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量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中国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作为影响消费结构的一个因素。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2.4利率(Rate,R)
  本文选用金融机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
  2.5人口结构——抚养比率(DependencyRatio,DR)
  一般来说,通过人口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大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当论及这一问题,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人口集团(或群体)在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它可以表明人口发展类型和速度,反映劳动年龄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等。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将对消费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
  本文将抚养比包括少年儿童与老年人口的总抚养比,即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作为重要的指标选入模型。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2.6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UrbanizationRate,UR)
  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而言,城市率越高伴随的消费结构层次越高,本文将城市率作为衡量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3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
  表1中国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构成比单位:%
  

住户条件不断改善,平均每人现有住房使用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占绝大比率的低收入与其价格差距较大,短期内还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购买力。消费正处在从一般水平向高档水平转变的孕育阶段。
  衣着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720.95元上升到2007年的2972.35,其消费比重由2000年8.94%下降到2007年的7.65。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居民衣着消费比重将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由于衣着消费的绝对量在增加,人们在衣着消费中更加追赶时髦,更注意质量和款式。这些均表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在提高。
  2007年人均家庭用品消费支出为4010.59元,约是2000年697.63元的5.7倍,其上升幅度是消费结构组成中最大的,这说明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已得到极大提高。但其消费比率却由2000年5.90%下降到2007年5.17%,这说明大部分家庭己经购买彩电、冰箱等耐用电器,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耐用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必将越来越快。
  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增加迅速,分别由2000年7.24%,10.81%上升到2007年9.09%,11.08%。前者说明因为人口结构老龄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个人医疗负担适当增强。后者说明为方便生活,节省时间的现代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迅速进入居民家庭。
  娱乐文教消费总量在不断提高,由2000年人均393.52元上升到2007年1386.08元,这说明中国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用于娱乐消费、旅游支出都有明显增长。随着工作强度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闲暇时的娱乐,诸如旅游、度假等已成为消费热点。并且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父母望子成龙,加大对子女培养教育的投入。还有就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自身学历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但从消费比率来看,文教娱乐的消费比重开始逐年下降,2006年仅为8.11%,这与国家提出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有关。
  4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章节首先对影响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利率、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进行单位根检验;接着把这些变量与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食品、居住、文教娱乐、医疗保健、衣着、交通通讯、杂项,放在一起进行因果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
  4.1单位根检验
  表2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单位:%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食品

41.67

40.35

42.58

41.94

43.20

33.25

40.05

40.23

衣着

8.94

8.97

7.30

7.29

7.08

8.88

7.59

7.65

居住

10.46

10.18

12.68

12.26

11.43

17.25

12.67

14.9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90

5.96

5.47

5.44

5.38

5.97

5.48

5.17

医疗保健

7.24

7.85

7.49

7.96

8.22

7.71

11.40

9.09

交通通信

10.81

11.35

10.19

10.82

11.09

12.82

11.97

11.08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0.31

10.50

11.07

11.61

10.94

11.40

8.11

9.03

杂项商品与服务

4.66

4.83

3.21

2.66

2.67

2.72

2.73

2.79


  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其消费水平仅达到温饱,正处于向小康社会奔进的发展阶段,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现阶段食品消费结构与教育水平等变量的相关性还不是很显著。
  4.2.2衣着结构变量影响因素
  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少年儿童与老年人口的抚养比是衣着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63.50%,抚养比是食品消费结构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选择DR来进行实证分析。Y2与其的相关系数如下所示:
  表7:衣着结构变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年份

SS

GHEP

RD

R

DR

UR

2000

1.53

1.02

1.00

2.25

29.9

36

2001

1.81

1.12

1.07

3.06

30.0

38

2002

2.19

1.27

1.23

3.47

41.7

39

2003

1.96

1.51

1.13

2.52

40.5

41

2004

1.95

4.14

1.23

2.25

38.6

42

2005

2.02

4.53

1.34

2.25

40.1

43

2006

2.06

4.95

1.42

1.98

38.3

44

2007

2.18

5.45

1.49

1.98

37.4

45

因此,应选择GHEP、R两个因素来进行实证分析。Y6与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如下所示:
  表11:交通与通讯结构变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DR

Y2

-0.705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相关系数

GHEP

R

Y6

0.5841

-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