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试析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2015-07-06 1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介绍了企业文化的概念,论述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方向,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实战派管理咨询专家埃德加·沙因曾经说过:文化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强大的、潜在的并且经常是无意识的一组力量,它决定了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感知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企业文化特别重要,因为文化要素决定了战略、目标和运营模式。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内化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非常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文化的形成、含义、特点及其分类。要回答什么是企业文化,先得回答什么是文化。一种说法是文化的定义有170多种,另一种说法是文化的定义有250多种。说明文化确实是一个很难讲清又很难定义的概念。有一个共识就是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只有人才有文化,有了人以后才有文化。“文化”一词在汉语中的词源可追溯到《易传》中的“人文化成”一语。即:“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后来又进一步被简化为“文化”。 “文化”在

  二、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体现,肩负着企业所担负的使命。wWW.133229.COm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他曾写到:“管理正在重新寻找它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企业“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融汇在企业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具体讲,发挥着六大功能:一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产生一种导向作用,这种“无声的命令”,会要求企业全体员工按照共有价值观及以其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要求去行动。二是凝聚功能。它可以把企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三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从而能够充分的调整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企业文化的这种激励功能具有长期性和内在性。四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自动地促使员工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能够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五是育人功能。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体员工在各个层面上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六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各行业单位之间产生辐射作用,而其还会对企业周围的社区乃至社会发生辐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会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通过软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各项任务,实现企业所肩负的使命。 (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哲学的应用和具体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必不可少的要素。企业持续发展要靠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管理和技术,而管理和技术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在广大企业家群体中达成共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树立企业形象,密切企业与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中说到:“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来争取到。美国《财富》杂志曾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管理战略也无法成功。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表现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品牌形象、员工的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软实力上的差距。我国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严峻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各种文化交融的结果,决定着企业发展方向和归宿。企业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这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不同,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有所差异。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企业的文化,都会对该组织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因此,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该组织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领导者的思想素质、政治水平、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经营哲学、科学知识、实际经验、工作作风等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甚至其人格特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企业和员工的行为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旧价值观的交合,也使员工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个有选择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善抑恶,加以吸收、消化、融合各种文化的过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组织文化其本身受所处环境变化的影响,尽管对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微观个性色彩。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在经济运行中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抱团打天下,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集体智慧中实现个人价值,体现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全员参与、全员受益,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三、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一)在管理思维上,要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和最终目的,积极搭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位置,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管理的人本观念最核心的内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就是指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观表现在: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人和第一”的观念。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都要以人为中心,从人性出发,考虑人的特点,符合人的实际需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人的根本利益。
   (二)在价值取向上,要树立“以义取利、诚信守法”的思想,坚持义利并举、依法依规经营的理念,建设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诚信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底线,守法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就是要做到真诚待人、诚实处事、以诚立身,珍惜信誉、信守诺言、以信立业,平等竞争、以质取胜、以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企业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守法为前提。守法对员工来说,就是要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做到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对企业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做到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诚实信用、互相友爱。诚信守法要求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诚信守法为前提,建设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
   (三)在生产建设上,要树立“人的生命和健康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建设本质安全化的企业文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发展作为一种责任,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安全发展理念已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因此,企业必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和思考。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起安全生产教育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过程的不安全因素,构建起本质安全化企业文化,实现安全保障下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 联盟

(四)在发展路径上,要以促进企业与自然环境、企业与能源、资源的和谐发展为根本,树立“清洁生产、节约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建设清洁节约的企业文化。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低碳经济、清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减缓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增长点。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建立在资金的大量投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人力资源的低效运作基础上的、以低质低效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带来的内需消费不振、经济结构性矛盾等十分突出。“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因此,牢固树立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理念,构建清洁节约文化,把企业发展建立在清洁发展、节约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得到减少或避免、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五)在发展方式上,要树立“创新发展”的思想,以理念创新、观念创新为突破,建设改进创新的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这个民族能否实现复兴强大的关键。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创新也是实现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必然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经济,企业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大潮中,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因此,在经营发展中,必须要注重市场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创新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适应市场、实现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证竞争的优势地位。只有创新者才能生存,创新的企业文化不仅让整个企业组织充满活力和激情,更赋予了企业更多的个性。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等,关键在于理念的创新。先进管理理念的树立,主要是破除旧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对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完善,变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管理工具。
   (六)在精神状态上,要树立协作进取的理念,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引领企业发展,建设通力协作的企业团队文化。所有杰出团队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每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在对团队的发展战略认同的前提下,形成一种积极、易沟通、学习的精神状态。团队文化是团队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增强团队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团队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最终促进团队成长和发展。相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是团队成员关于目标或信仰的共同观念和看法,对团队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感召力,它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团队成员间的内耗,把团队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增强团队的内聚力。只有时时刻刻重视建设和谐的团队文化,才能改善沟通渠道,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适时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才能使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变不惊,决胜市场。有了这种文化,才能产生高效团队与凝聚力,从而“政令”畅通、上下同心,只有这样的团队才会历经风雨而不垮,才能称之为高效团队。因此,要想成为高效团队,就必须要有自身的团队文化。
   (七)在发展环境上,要牢固树立“奉献社会、造福人民、报效国家”,以及 “互利共存、合作双赢”等理念,建设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和谐企业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企业发展离不开所处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归宿。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及村民的支持。因此,在社会责任上要牢固树立“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努力改善与地方政府及村民的关系,确保企业发展成果惠及社会、惠及百姓,形成“企地携手、共谋发展、造福人民、互助友爱、热心公益”的良好局面。在产业关系上,要树立“互利共存,合作双赢”的思想,坚持合作共进、价值共享的合作理念,积极发展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处理好与产业上下游关系,包括设计方、施工方、物资供方、监理方以及中介检测机构、评价机构等方面关系,建立战略协作关系,确保合作畅通,确保相关方利益不受损失。
   (八)在队伍建设上,要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队伍综合能力为目标,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建设追求卓越的学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当今,新技术应用从构思到实现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新产品从开始上市到大量投产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许多新产品、新技术的迅速普及推广,为人们所始料不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将越来越快,企业要掌握新技术、适应新环境,就必须要使员工树立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要按照自我超越、改进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的五项修炼原则培育和发展员工的学习意识,使学习活动贯穿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组织学家戴维斯说:相对于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学习是无限的,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美国《幸福》杂志也指出,当今最成功的企业是那些建立在学习型组织基础之上的企业。因此,建设追求卓越的学习文化,“向最好的学习”,努力把队伍建设成为员工刻苦学习、增强技能、提高素质的“人才摇篮”,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四、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原理
   同素异构原理。同素异构原理就是指事物的成分因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结果,甚至发生质的变化。用于企业文化建设指对企业文化进行内部结构的重组,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甚至起到比原来形态更好的效果。
   能级层序原理。指事物系统内部按个体能量大小所形成的结构、秩序、层次分布,事物才能保持稳定。用于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的组织文化结构与组织的能级结构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保持文化内核的相对稳定。
   互补增值原理。互补增值原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原理。指通过个体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达到组织的目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对对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本企业传统文化等进行去长补短,既文化互补,可以达到增值的效果。
   系统优化原理。指经过组织、协调、 运行、控制,使其整体动能获得最优绩效的过程。包含以下内容: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简单地等于部分功能的代数和;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达到最大;系统的内部消耗必须达到最小;系统内人员状态达到最佳;系统对外的竞争能力必须最强。
   激励强化原理。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期望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则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特别是企业精神的培育,教育、感化员工,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
   信息催化原理。现代社会,人们能否迅速地捕捉、掌握和运用大量的信息决定了人们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站在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前列,企业或组织应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最新的工艺操作方法,最新的管理理论武装员工,建立并保持企业文化的质量优势,这是增强组织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主观能动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事业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通过开发而增强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文化氛围,使员工的思维运动越来越活跃,其主观能力作用更好地发挥。
   要素有用原理。要素有用原理指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为它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企业文化建设要对各个要素差异性有深刻的认识,要注意对各要素进行合理地搭配组合,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长处和优势,而不是只简单采用淘汰的办法。

(二)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明确目标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崇高的目标。企业不能单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通过崇高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和使命感。二是指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要取得哪些成效。只有目标明确了,对企业全体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才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价值取向原则。企业全体员工共享的价值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往往以企业信条的形式表达出来,但企业信条必须个性鲜明,不能平淡空泛。由于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这些因素之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各具特色的。反映企业文化核心思想的企业信条最好能体现出企业自己的文化特色。例如中外闻名的同仁堂制药厂的企业信条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鲜明地体现了同仁堂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
   群体认同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全体员工达成共识,而不能靠管理层单方面的努力。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得到群体的认同,企业的管理层做出更大的努力也将无济于事。而要唤起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满怀热情的认同感,就必须在明确企业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实现。即要通过以身作则、疏导教育、制度安排、激励信任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全体员工的内心深处培植出企业的文化底蕴。总之,只有措施得力、员工认可,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设起来,才能产生出“超常规“的经营绩效。
   (三)企业文化建设步骤
   第一步: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要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第六步:对提炼出的企业愿景、企业理念、制度设计、形象规划等方案进行组织论证、广泛讨论,确保目标清晰、结构严谨、简易易行、特色鲜明、员工认同,符合企业实际。
   第七步:实施企业视觉形象标识,组织员工培训理解,领导以身作则,骨干带头践行,树立标杆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全面进行推广。
   第八步: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信息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以实现持续改进。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虚”与“实”的关系问题。企业文化这种看似“虚”的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完全可能变“实”的力量的。企业文化之所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难以模仿的能力,即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起、流不掉和变不了”的特点。企业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培育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企业文化这个“虚”的理论做“实”,才能够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形”与“神”的关系问题。“形”与“神”的浑然一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的“形”指“形体、形态、形式、形象”,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企业文化的“神”体现于企业的价值取向、愿景和使命上,同时也需要体现于企业的伦理道德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注意“形”与“神”相协调,要以“神”为统帅,“形”要服务于“神”的需要。如果只在“形”的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没有深入到企业文化的“神”,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引起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误解、冷漠或者反感。
   “上”与“下”的关系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上”与“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单方面地追求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如果没有企业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企业文化也就失去了方向,只能是一盘散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空谈。只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推动,没有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飘在企业上空的一片美丽的彩虹而已,甚至成为形式主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在总体的路径选择上,必须走一条上下并举的路子,既要领导重视,又要重视与员工的充分沟通、有效交流。只有这样,企业文化这个美丽的彩虹才能变为企业文化力。
   “内”与“外”的关系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企业员工在社会环境的比较中,对自己的单位和工作比较认可,将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一个组织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或者能否存续下去,不仅依赖于组织的对内平衡,而且主要依赖于组织的对外平衡。组织的平衡归根到底是组织同外部的全部情况的平衡。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这种企业内部与其外部环境的平衡关系。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重视与外部各个主体的协调沟通工作,尽最大努力搞好组织的内外平衡,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关系。
   “远”与“近”的关系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远与近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里的远与近的关系可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瞻性问题,即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立足于现实情况,而且还需要对未来更长远的文化需求做出预测和安排,从而可以使企业文化自然过渡到新的形态中去,避免企业文化因阻碍企业的发展而不得不剧烈变革的成本和阵痛。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即企业文化的近期建设中可能会产生许多文化典型。这些典型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得到应有的精神或者物质回报,才可能使刚刚形成的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持续下去。因此,企业必须注意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全体职工在日趋完善的制度和日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的约束下,能够获得长期的激励。◆
  
  参考文献:
  [1]潘云良.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徐克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