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食品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管理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食品企业管理成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不断提升食品企业管理教学质量,进行企业管理课程创新和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地处偏远山区普通高校生源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特点,从食品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创新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应用型食品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完善培养体系
食品科学专业人才是我国食品企业核心力量,承载着保证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使命。食品企业管理课程质量影响着食品专业管理人才质量,完善具有食品专业特色并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的培养体系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责任。当前,食品科学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加强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食品企业管理在我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地位。依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遵循以学生为本,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实践—反馈—理论—再实践”的新型培养体系,并不断创新完善。
二、突出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特点,注重能力培养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革食品企业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管理思想和意识,在学习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和组织发展、社会变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改变食品行业暴露的诸多问题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管理潜能。当前,食品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突出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特点,应快速响应市场和企业需求变化,争取一切培养和锻炼机会,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探索
(1)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课程内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调研分析食品加工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如人才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技能要求、专业岗位等,持续优化课程内容,达到与时俱进,满足学生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的需求,及时将学科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崭新案例和前沿理论介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紧跟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能力。如在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背景下,要紧紧把握国家食品法律法规及食品行业变化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原材料管理、营销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食品开发与创新等分项课程内容中设置管理实践学时,加强对相关管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托天然优势,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式。食品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存在管理理论知识贫瘠的劣势,但动手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优于其他非工科专业学生。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管理能力,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式。一是理论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的不同章节设计相应的实践互动环节,诸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群体研讨、趣味测试、情境模拟、管理游戏、影像放映等模拟、再现企业活动。如利用自己在食品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科学归纳、分析和筛选案例模块,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业、各种层次的企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管理案例,同时侧重选择学生熟悉的知名食品企业案例,侧重本地区食品企业管理案例,注重各企业间的对比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质量管理课程中对HACCP中的CCP点进行判断时,通过列举知名的乳制品、罐头食品、酒类制品、方便食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企业的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组进行案例分析训练,同时对比本地区知名的酒类、饮料、糕点等食品企业,结合所学理论分析讨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编制HACCP计划。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食品企业管理和活动的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二是技能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技能训练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中越来越重要,利用企业经营沙盘推演等管理模拟实践课程,仿真食品企业从采购、生产、仓储、销售、供应链等各种管理活动,学生模拟各种管理角色置身于竞争环境中,学会做各种决策。还可以利用食品工艺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在部分工艺实验课程中模拟设计了不同食品企业生产管理和5S现场管理的相关情景,给学生提供生产现场和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学生分成若干管理小组,让学生自行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定岗定员分配和生产过程组织,推行5S管理。利用相关课程如肉制品工艺学、果蔬制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和葡萄酒工艺学等课程,设计相关管理情景,学生对各种原材料的定额、消耗及储备进行计算,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检查和维修制度,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原材料管理和设备管理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自产自销,鼓励学生制定营销策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接触真实企业管理环境并得到相应的训练。三是生产实践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和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推演到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学校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作用,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转变成管理实践基地进行充分利用,如在长白山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和酒类及饮料中试车间实行企业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操性的企业管理环境。组织学生到本地区和外市县知名企业见习,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等,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等;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理顺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工作实践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依靠通化师范学院所处的地区优势,努力开发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如某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糕点生产企业、白酒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等,从而保证了学生管理实践环节的授课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了食品专业学生的整体质量,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更重要的任务,要求企业管理的教学不仅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课程将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相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以反映,在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中加以渗透,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和综合体现,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搭建互动式的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互动平台,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第2篇:对食品生产企业管理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历来是国家重视,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只有把食品质量当成生存的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抓,才能生产出市场欢迎,消费者放心购买的产品,所以如何生产出安全可靠的放心食品,是每个食品企业研究探讨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食品生产企业不仅要具备符合生产条件的生产环境、厂房设备外,对食品生产人员、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及产品防护方面也了、要加强管理。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对人员的要求
生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生产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相关工作经验,并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生产技术人员要经过培训,并熟练掌握产品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对新录用员工进入企业,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新员工培训分为主管级、部门级、岗位技能级三级进行。主管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企业概况、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基础知识、质量意识、相关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等;部门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部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质量意识及卫生意识,让新员工熟悉部门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岗位技能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所在岗位相关作业文件、所用设备性能、操作步骤、现场作业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并根据需要选择书面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特殊工种员工培训:车间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该岗位所属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培训合格后正式上岗;生产工人应无传染性疾病,要搞好个人卫生,进入车间应穿戴好工作服、帽,及时对手进行消毒,防止对食品造成污染。
二、对原料采购的要求
首先,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与原始记录凭证一一对应。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进货验证判为一般不合格品时,应根据不合格的危险程度进行评审、处置,记录处置台账;进货验证判为严重不合格品时,出具检验报告,作退货处理;处置方式应采用让步接收、退货或换货等。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包装材料及食品相关产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采购产品的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食品原辅材料和非食品包装材料,查验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对每一批企业需采购的各种产品必须由质检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检查、检测,对不合格的原料、包装材料,质检人员有权拒收。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相关的合法有效的证件。即索取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对生产厂家或上级批发企业的上述证照及时更新,以保证在有效期内。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三、生产过程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在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也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和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企业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在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四、产品防护方面
产品储存转运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铺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不能将食品与其他物品同车运输。成品应采用规定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不得将食品与有害、有毒、有异味的物品同车运输;应轻拿轻放,不得重压;避免日晒、雨淋;成品贮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垫板上;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或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同处贮存;成品库房采取防尘、防潮、防鼠、防虫等措施,控制环境温、湿度,使其满足要求。物品贮存要按规格分开存放,堆放的高度要按产品的特性规格型号来确定,并做好定位管理。要设有检查台账,随时检查库存产品的保质期,抽查在保质期内的原材料的品质,保证产品的安全不变质。
当然,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食品并不仅仅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的,而要从整个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的着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各种规章制度,力求使之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使各个方面形成体系,不出现死角和漏洞,同时,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订完善,并有效地贯彻执行,使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食品企业只有制定出明确的质量目标,建立起综合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让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