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接受的、可以传承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标准的总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外显的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以及企业的品牌、商标等;精神文化主要指隐性文化,包括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行为等。在我国,企业文化提出已有多年,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了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内外兼施”,创造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环境。
1.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以其愿景、使命、价值观等核心内容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战略。
1)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职工之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它随着企业而生存,随着时代而变化,是企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根基与灵魂。然而,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短期的,它是历史的、发展的。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如何继承和创新,更好地与现代文明交融,与社会、市场融入,这是企业经营者必须探索思考的一个课题。
2)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2.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总结近几年的企业文化创建工作,有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企业投入很大精力、人力、物力建设企业文化,也的确出现了“轰动效应”,但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力发展与全面建设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是:不确定,看不清楚。出现这一现象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企业文化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仍是新生事物,而且理论新、知识深、内容多、操作难。
1)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仍然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文化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不强。在组织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没有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许多职能部门没有将企业文化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文化理念缺乏生命力。
2)文化理念缺乏制度落实。提炼发布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仍然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停留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阶段,缺乏完善的制度加以督促和落实,制度监督考核乏力。
3)企业文化创建载体缺乏创新性。创建载体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活动载体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起到吸引人、感染人的作用,达到较好的效果。
4)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有待加强。企业虽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但在以价值观引导员工,以激励机制和情感管理激发员工潜能,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仍需加强和改进。
3.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当前企业如从实际出发,系统思考,全面规划,抓住关键,找准难点,采取有效的对策,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3.1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才能发展和提升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其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文化是调动全体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就必须以先进文化打造企业品牌、传播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战略的实施又必然推动企业文化良性循环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实施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观念和行为的关系,二者相互统一、互相促进。近年来,企业制定了“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也要制定“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配合企业发展提供文化和精神支柱。围绕企业战略制定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与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服务于发展战略,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发挥和提升。
3.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落地”问题,才能体现其作用和意义
所谓企业文化落地,是用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实践、促进企业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保证企业基业长青。企业文化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真正产生作用,才能实现其根本价值。
一是要靠制度落实。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保证。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并通过操作流程进行实施,固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企业文化的阶段性目标是管理精细化、制度有效到位、员工自觉遵章守纪。从长期来看,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演变的过程,是企业员工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企业的“魂”。这就要求不仅要有专门机构,还要有专人负责,确定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有经费保证,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并定期检查、考核完善,促其制度化、规范化,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要靠创新载体落实。合适的载体是企业文化创新的良方。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以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要以“文化强企、塑形育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改革发展相整合的新观念,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风险和效益意识,从而用企业主体文化铸造精神、创新制度、树立品牌、塑造形象、建设团队,使企业价值观真正成为干部职工评判是非、检验成败的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开展文明企业、文明处室、文明小组、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通过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使企业理念深入人心,使企业精神得到弘扬。
3.3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注入生命力
无论企业战略怎样调整,企业内外环境怎样变化,以人为本都应该而且必须是企业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企业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动力源泉。要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发挥才干的公平机会。在企业内部应当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把价值的认同、目标的共识、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融,作为形成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手段。
一是提倡人性化管理,激励员工超越个人情感。要注意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随时关注员工的情感需要,将员工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发挥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根据企业当前实际和对国家负责的使命,利用提炼的企业精神,对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引导,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共识和深入理解,激发员工超越个人情感,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是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归属感和成就感。企业应注重建立薪酬、奖惩、福利、休假等激励制度,合理选配人力资源,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应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的实际,充分引导和促进员工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方向相统一,使员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近期的工作目标和远期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其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是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要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持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关系,适当提高特殊人才的待遇,体现企业对人才的厚爱。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激励人才,靠实力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注入不竭动力。
4.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企业文化建设实例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经规院”)是一个融合了技术力量、科研实力、管理智慧的组织,承负国家、社会和组织赋予的重大社会责任和使命,体现中国铁路在技术设计、经营规划、标准控制、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最高水平。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单靠制度难以使管理效率发挥得最佳,需采用文化管理手段。
首先,要树立一个主题:建立具有“经规院”特色的组织文化体系。通过全面开展“经规院”组织文化建设,基本形成符合组织发展战略要求,具有时代气息、组织自身特色,健康向上并为广大员工认同的组织文化体系。实现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和谐统一,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同时,通过组织文化核心理念在组织内部的深入传播,促使绝大多数成员单位和大多数员工能按照行为准则的要求自觉行事,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客户满意度和组织品牌形象有明显提升。
经规院的企业文化建设以统一价值理念,形成行为规范,塑造社会识别标识,促进管理提升为目标,并以统一价值理念,形成行为规范,塑造社会识别标识,促进管理提升为途径,以“起点为高、道本为纲、专业为基、人文为本、创新为力、务实为先”,作为项目规划的指导思想。
在此基础上,经规院专门成立了院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院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项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成立了三个小组,分别负责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院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合唱、摄影等8个文化活动小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职工参加铁道部直属机关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荣获一等奖。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经规院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规院的文化活动小组,结合了院的工作性质和职工的兴趣爱好,广大职工积极踊跃地参加,使得平曰沉闷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各处室之间从前很少有机会互相往来沟通,现在通过这些活动,大家走到一起。活动增加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对经规院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在不断深化和创新文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文化引领,注重营造企业“人气”,用精神凝聚人,用愿景鼓舞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模范引导人,用真诚取信人,用环境熏陶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员工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作者:金爱兰(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北京 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