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6-07-28 15: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通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帮助企业拓展思维,实现共赢发展。在理念、形象、目标、管理四个统一的实践中探索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径,助推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的低迷时期,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有企业以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在国家经济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企某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为例,在阐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浅析通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推进企业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为有效途径,帮助企业拓展思维,实现共赢发展。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基于自身状况和特点,在企业发展、经营管理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价值体系,是塑造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从各方面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看,企业文化包括: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形象、道德规范等。此外,企业文化还应该包括核心价值理念,并以此引导员工的价值导向;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和员工利益需求实时调整的动态理念等等。

 

  就企业管理而言,一般指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组织、规划、指挥、协调、控制等,其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从企业管理的发展来看,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而在这演变过程中,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能够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提高生产效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互相包容、相辅相成,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而企业管理则是企业文化的承载和躯体,企业文化指导和引领着企业管理行为,而企业管理又是企业文化的具体执行者、落实者,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生命。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日益完善、逐步形成的,因此,企业文化脱胎于企业管理。而从另外的角度讲,企业管理又在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和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更加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也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因此企业文化又助推着企业管理的进步。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互相促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的关键,也是企业实施管理行为的保证。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引导每位员工了解和认同企业价值观,指导员工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引导着企业的管理行为。同时,在企业文化的支撑下,员工也更容易接受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管理的规范和制度的完善也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强化和具体,使员工更容易接受企业理念,认同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现实意义

 

  以笔者供职的中国铁建为例,中国铁建所属投资公司承担着该集团对外投融资项目的经营承揽业务,其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多由中国铁建系统内兄弟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投资方少花钱多办事控制投资的经营思路,与施工方做大投资获得更多利润的获利方式存在着本质的矛盾。如何化解矛盾,寻找利益最佳结合点,达到融合共赢的目的,将是衡量项目成败的最终标准。

 

  投资方和施工方均为中国铁建旗下子公司,中国铁建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主体文化优势。中国铁建的前身是铁道兵部队,军人文化深深植根在中国铁建人的内心,这种强烈的自豪感和高度的纪律性成为中国铁建主体文化的精髓,并一代一代地在企业传承下来。中国铁建的企业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企业价值观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这种母文化在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性,成为中国铁建最重要的文化优势。

 

  基于投资、施工双方有着共同的企业文化基础,存在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的先天优势。通过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结合,有利于在建设管理活动中有效避免权力与义务错位,避免不必要的内损。为此,投资公司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积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投资方和施工方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管理目标实现。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实践探索

 

  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投资公司以中国铁建主体文化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为平台,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中国铁建一家人文化理念,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为矛盾双方找到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理念、形象、目标、管理等四个统一,取得了项目管理的良好效果。

 

  ()理念的统一夯实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基础

 

  投资方、施工方同属中国铁建,承载着中国铁建共同的文化基因,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这为中国铁建一家人理念被广泛认同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理念的统一进一步拉近了投资方与施工方的情感距离,中国铁建一家人成为了大家的思想共识。在此基础上,投资公司主动做好对施工单位的服务帮助和协调保障工作,并注重人文关怀,增加感情交流,让施工单位真正感受到一家人的温暖,不断激发施工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将中国铁建一家人理念渗透到项目建设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形象的统一助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

 

  投资公司所属基础设施类项目从投资到施工到运营每个环节、每个单位都代表着中国铁建的企业形象和管理水平。为此,投资公司从中国铁建一家人的角度要求各项目参建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工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等各方面都要以统一的形象对外展示中国铁建的企业实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各标段项目部都统一悬挂中国铁建企业标识、企业旗帜,在醒目位置制作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标语,会议室、办公室布置都按照中国铁建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有关规定执行,驻地围挡、生活区建设、各类标识标牌无不体现中国铁建的企业文化特色,通过统一的外在形象时刻提醒参建单位牢记中国铁建一家人,提高各施工单位的凝聚力、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投资公司提出了打造高铁版高速公路的目标,用高铁的标准强化项目管理。为此,投资公司制定了《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细则》,对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驻地建设、现场建设及内业资料等11个方面提出统一的要求。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水平,使标准化建设成为了展示中国铁建良好企业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标的统一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聚焦

 

  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投资项目,保证投资、施工双方合理收益,实现共赢,是投资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最终目标,也是落实中国铁建一家人文化理念的最终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投资公司本着方便施工、节省投资、加快进度、确保安全的原则,深入开展施工图设计优化工作,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施工单位申报负变更。通过优化设计,使同一标段内同类型桥涵做到了标准统一、路基防护规范一致,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成本投入,受到施工单位的普遍欢迎,同时也节约了项目投资,一举两得,共同受益。

 

  在中国铁建一家人理念的指引下,各参建单位也始终坚持大局观念,站在维护中国铁建整体利益的高度,认真履行工程承包人的职责,按照不留缺陷,不留遗憾的标准,一丝不苟严抓工程施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方和施工方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围绕共同的目标,商讨问题最佳处理方案,力求兼顾各方利益,形成了和谐、平等的工作环境。

 

  ()管理的统一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融合提供了具体抓手

 

  投资公司按照统筹一体的管理思路,对各投资项目所属施工标段的安全质量、物资设备、计划成本、施工技术、工程进度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实现了内部管理的统一。为此,投资公司先后制定各类管理办法100余项,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为强化质量安全管控,投资公司在各在建项目全面开展信誉评价活动,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建设平安工地平安优质工程,施行安全质量考核发牌制度(红黄灰绿),实现全线动态监管,对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国铁建一家人理念深入人心,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各参建兄弟单位能互相理解和默契配合。在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各投资项目每月都会按时将资金拨付给各施工标段,实现了建设资金从上至下的快速有序流通,保证了各参建单位资金的需求。为保证现场物资供应,平抑市场价格,在投资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各项目公司组织参建单位,按照物资集采要求,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对于地材采购也坚持中国铁建一家人的理念,统一筹划,统一管理,统一行动,定期通报本地区市场价格,协调各施工单位相互配合,形成价格联盟,避免因争抢地材而导致内部竞争,有效控制了地材价格的上涨。

 

  五、结语

 

  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彰显了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发挥其指导作用,将企业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过程中,生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企业发展目标协调共振。本文以中国铁建投资公司为例,介绍了该公司借助了中国铁建主体文化的优势,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围绕中国铁建一家人文化理念,发挥中国铁建主体文化的凝聚力,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华峰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