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分析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2016-02-21 2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Hamel等成立 的管理创新实验室(Management Innovation Lab)在 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 提高组织的管理创新能力三方面开展了深入而系统 的研究1 ,成为管理创新研究的引领者。其他西方 学者也多采用主流实证主义范式开展相关研究;我 国学者则倾向于采用‘‘由外到内”(Outside - in)的 研究范式0、在参考国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研究中 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管 理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还可以 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1)已有研究 多以管理创新的全过程为背景,缺少对不同阶段的 关注。而管理创新在不同阶段却表现出不同的特 征0 ,因此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也会有所区别。那 么,驱动阶段的影响因素如何?(2)已有研究多以 某一类具有相似特征的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

  

  那么,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管理创新驱动因素上表现出 哪些普遍特征,又表现出哪些异质性?(3)受到中国 传统文化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管 理被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烙印,如家长式管理&]、集体主义导向8和关系等。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又表现出哪些特殊性? 然而,由于国内已有研究广泛采用‘‘由外到内”的研 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特 色驱动因素的发掘。因此,有必要基于中国企业的管 理创新实践进行“立地式”的探讨。

  

  扎根理论正为从现象发掘理论提供了一整套适合的工具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 是以真实的企业实践和现象为数据,通过不间断的提 炼与比较最终形成新理论的研究方法10,具有理论 探索功能。据此,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选择真 实、典型、信息丰富和具有最大变动特征的中国企业 管理创新事件,聚焦驱动阶段,从中总结提炼普遍性 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并通过对不同类型企 业的比较,析出各类型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最后通过对分析结果与第4次英国社区创新调查(the 4th UK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CIS4)研究结论的比较,总结提炼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1 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设计


  1.1研究样本选择


  基于真实情境描述的管理案例是对企业管理实践或现象的白描性记录,适合作为扎根分析的样本。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MCC)的354篇文字案 例和首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百优管理案例”(百优案例)作为案例总体,在真实可信M、样本聚焦而信息丰富M、典型和最大变动M原则的 指导下选择研究样本。

  

  真实可信是保证案例研究结论信度的基础。为 了保证选择的案例真实可信,要求案例是:(1)基于 实地调研、使用一手资料撰写的,并且具有企业授权 书;或者(2)使用二手数据撰写,同时标明数据来 源。企业授权书和有效的数据来源能够形成对案例 数据的三角验证,是保证案例真实可信的最有力 说明M。

  

  样本聚焦而信息丰富是扎根理论研究选择样本 的基本原则。扎根分析从现象出发,通过对资料进 行层层编码和深入挖掘构建新理论,注重对有限样 本的深度分析,而非大样本的普适分析,追求研究样 本信息的丰富度而非样本数量的大小&0。为了保 证案例研究样本的信息丰富性,要求所选案例详细 描述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阶段,包括创新的动机和 决策等,评判的标准包括涉及因素的广度和写作翔 实度。

  

  典型性是保证分析结果能够体现中国企业管理 创新驱动因素普遍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为此,要求 所选案例必须是源自典型行业、典型企业、描述典型 管理创新实践,并且创新情境具有典型性。

  

  最大变动抽样用于多案例研究&2 ,是指在设定 构念的基础上使所选案例尽可能涵盖每个构念更多 的维度。在研究开始之前,经过讨论案例研究小组选择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类型4个构念, 要求所选研究样本能够覆盖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企业,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既有改革开放 前成立的企业同时也有新近成立的企业,国有和非 国有企业并存。

  

  由于案例的信息丰富性和典型性评价,以及最 大变动案例的组合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使用专家法 选择样本。Eisenhardt等学者提出,多案例研究的样 本量以4-10个为宜M,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 结论的效度,本文选择10个案例进行分析。邀请 CMCC三名熟悉全部354篇案例的工作人员协助进 行案例选择。首先对一手、有企业授权的案例以及 二手、有数据来源的案例进行筛选。其次,关注对案 例质量的考察,对CMCC案例库中的案例以点击量 为标准,对“百优案例”则以评审专家的综合评分为 标准,分别选择了 20篇。再次,对这40篇案例的管 理创新动机和决策阶段描述的信息丰富度进行考 察,在这一过程中删除了4篇案例。然后,向三名工 作人员说明研究目的和评价标准,要求他们分别从 这36篇案例中选出15篇个人认为具有典型性的案 例。在这一过程中,被三位工作人员一致推举的案 例共有6篇,另有10篇案例为两位工作人员同时选 择,有7篇案例只为一名工作人员选择。最后,考虑 到6篇案例被一致推举,直接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 而对另10篇由两名工作人员推举的案例则通过共 同商讨在最大变动抽样原则指导下,将取得一致同 意的予以保留,否则删除;对只由一名工作人员推选 的案例则直接删除。最终选出10篇案例,结果如表 1所示。

  blob.png

blob.png


  1.2分析方法


  选择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范式对上述10个案例进行 分析,分别进行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 (axial coding)、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和故事 线分析(story line analysis)。为了识别不同类型企 业驱动因素的特色,对各类型企业的驱动因素进行 整合、并使用图表分析法进行比较。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识别出案例中包含的管理 创新动机和决策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逐字逐 句编码,形成初始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不间断 的前后比较,对初始概念进行修订和合并形成新概 念。在主轴编码阶段,将在开放式编码中被分割的 资料依据各个概念与此概念之间关系性质的陈述加 以聚类,对现象形成更精确的解释2]。在选择性编 码阶段,对开放式和主轴编码结果进行整合,识别主 类别,并形成各个类别的连接,统合成一个较大的理 论架构,即进行故事线分析。使用故事线分析可将 编码还原到案例当中、结合案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对10个案例编码的信度。图表分析方法用于多案 例比较,是析出不同案例及其背后理论异同的关键技术M,在本研究中可用于析出各类企业异质性的驱动因素。

  

  2 扎根分析


  2.1开放式与主轴编码


  两位作者分别对10个案例进行开放式编码。同时在解释研究目的、进行编码培训的基础上再邀 请一位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进行独立的开放式 编码。然后对三人的编码进行比较,对语义完全一 致的编码予以保留,并统一命名;对有两位编码者认 同的编码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若取得一致则予以 保留,否则删除;对只有一位编码者认同的编码直接 删除。其中,语义完全一致的开放式编码共有181 个,占总编码数的74.79% ;有两位编码者共同认定 的编码有42个,占总编码数的17. 36%,经小组讨 论后删除编码11个;只有一位编码者认同的编码为 19个,占总编码数的7. 85%。结果表明,开放式编 码具有较高的信度,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在开放 式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了主轴编码,结果如表3所示。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2.2选择性编码与故事线分析


  对开放式和主轴编码结果进行整合,在此过程 中识别出一个核心类别一管理创新驱动因素,与 本文研究主题相符,说明编码具有有效性。

  

  此后通过故事线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太钢 的战略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驱动;钢铁行业的快 速发展、低附加值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资源约束、 国家倡导的产业升级政策和不锈钢产品的市场需求 促使太钢从模糊不清的钢铁制造企业定位转向不锈 钢专业研发和制造企业的定位;而上市融资为其进 入高资金和技术壁垒的不锈钢行业提供了资金保障。(2)中远的信息化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驱动 力;国际化和多元化运营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 企业实施新技术;而一直以来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 先进性也形成了创新拉力;组织社会资本为管理信 息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信息源;而上市融资为管理信 息系统的上线提供了资金保障。(3)特变电工的战 略创新是以企业家和行业发展态势为主要双重驱 动;企业区位的限制也促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行 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而长期积累起来的组织资源能 力和政府力量则在其中起到了支撑和促动作用。 (4)谭木匠的营销创新是以企业家、经销商力量和第三方信息源为主要驱动力;组织资源能力的薄弱 迫使企业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渠道;企业的品牌战略、 质量管理、产品创新为连锁加盟营销模式提供了保 障。(5) HC的组织结构创新是以公司的管理问题 和外部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主要驱动;在企业家的推 动下形成的。(6)汇源的金融创新是以企业家为 主、市场竞争为辅驱动的,并且家长式管理和企业家 个人的扩张倾向致使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危机丛生, 只能通过持续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缓解燃眉之 急。(7) PPG & VANCL的商业模式创新均是以企 业家为驱动的;行业中标杆企业的商业模式为PPG 和VANCL的创新提供了模板;PPG的失败与 VANCL成功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和对顾客需求的持续关注而引发的持续创新。(8) 农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是以市场竞争为主要驱 动;是管理落后和系统-组织适配的客观要求;并且 以领导支持、组织社会资本为依托。(9)四川电信 的供应链创新是以供应链管理问题为主要驱动,企 业家和员工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10)大午的治理结构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驱动;也是企业发 展的客观要求。

  

  综上,在这10个案例中体现出的中国企业管理 创新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家(7,3)、组织资源 能力(0,6)、市场竞争(3,4)、企业发展特征(0, 3)、 组织战略(0,3)、行业发展特征(1,2)、政策(1,2)、 组织社会资本(1,2)、资源约束(0,2)、市场需求(0, 2)、管理问题(2,1)和员工(0,1)。其中,括号内的 第一个数字代表主要驱动因素的数量,第二个数字 代表辅助驱动因素的数量。

  

  2.3图表分析


  根据企业所在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对 管理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分类比较,在显着因素的基 础上析出每个类型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显着因素 是指驱动此类型中半数及以上企业管理创新的因 素,特性驱动因素是指某一类型企业所独有的、并且 显着的驱动因素,结果如表4所示。比较结果表明, 资源约束和战略因素是我国制造企业的特性驱动因 素,而管理问题则是国有服务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

  blob.png

  (1)资源约束


  资源约束因素是制造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 因素,并不驱动农业和服务企业的创新。资源约束 是指原材料紧缺或价格上涨,对制造企业的发展具 有显着影响。在太钢的案例中,受制于铁矿石、镍和 铬等原材料的稀缺和价格上涨危机,太钢形成了研 发和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战略。在特变的案例中, 受铜、铝和硅钢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引致行业整 体利润率下滑的危机,包括特变在内的行业各企业 期望通过兼并重组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企业的方 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进而形成了兼并重组战略。

  

  农业企业的原材料多是自给自足或可得性较 强,因此资源约束并不对农业企业管理创新形成驱 动。服务业的原材料也多来自企业内部,以企业的 人力资源和知识等为主,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外部资源约束也不是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

  

  (2)战略


  与资源约束因素相同,战略因素是制造企业管 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并不驱动农业和服务企业 的创新。战略因素在驱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特 性作用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密切相关。市场竞争迫使 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持续创新才能获得立足之地,需 要企业将创新放在战略高度上。太钢在2000年以 前虽然定位为不锈钢生产企业,但在实际运作中却 是普通钢占据了主导地位。战略思路的清晰化和对 战略的重新定位促使太钢明确了发展不绣钢的专一 化战略。特变电工则是在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区位 限制的作用下始终坚持兼并重组战略,也由此产生 了一系列的并购行为。谭木匠则是自始至终坚持品 牌战略,促使企业在营销和渠道等方面实施差异化, 最终产生有别于行业传统、以连锁加盟渠道销售梳 子的商业模式。

  

  而在我国,由于农业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并且受 到政策的种种制约,行业竞争相对平稳,各个企业在 行业中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同时也受制于农业企 业人力资源水平的限制,因此战略因素在农业企业 的发展中并不显着,也难以形成对管理创新的驱动。 战略因素缺乏对我国服务企业管理创新驱动的原因 在于:首先,受限于人力资源质量,传统服务企业还 没有对战略给予足够的关注;其次,现代服务业一方 面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尚未明朗,致使行业内企业只能制定简单的战略指 导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而无法制定周全的战略指 导包括管理创新在内的其他下层环节,同时战略又 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绝大多数现代服务 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自己的战略。因 此,目前战略因素对我国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 作用并不显着。

  

  (3)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因素是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 驱动因素。具体到三个案例:四川电信存在管理问 题的原因在于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并且在成立初期 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而农行的管理问题也是长期 粗放式管理的产物;HC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却隶 属于一家成立于改革开放以前的资源垄断型企业, 沿袭了原有的关系型组织文化,并且企业家的过度 授权也致使企业受制于粗放式管理所引致的问题。 综上,管理问题对我国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驱 动机理表现为对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需求。

  

  而对于我国制造企业而言,并非不存在粗放式 管理带来的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对于驱动制造企业 管理创新不显着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选取的制 造企业案例样本均是面向组织外部的管理创新,而 非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如 特变电工在兼并重组其他企业后也存在组织文化缺 乏协同的问题,这也引致了特变电工在组织结构和 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但由于案例主题为战略创 新,因此管理问题在其战略创新上的驱动效应并不 明显;另一方面,管理问题以间接的方式驱动管理创 新,因此也表现得不显着,如太钢前期战略意图的不 明确迫使企业家重新进行战略定位而引致了战略创 新。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由于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平 稳,因此即使企业存在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问题,也难 以引发企业的创新动机。同时,管理问题往往需要 管理者或优质人力资源的挖掘和解决。没有适合的 员工作为基础难以引发创新的动机。农业企业往往 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而无法就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 新的解决方案。同样对于非国有企业,管理问题也 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我国非国有经济出现较晚,具 有管理上的后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 实施精细化管理。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驱动 非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因素会体现在诸如企业 家和市场竞争等其他方面,而非管理问题。

  

  3 比较分析


  为了总结提炼中国企业的特色管理创新驱动因 素,在完成10个案例的扎根分析基础上,选取典型 的西方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研究成果与本文的扎 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选取 Mol 等发表在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上的‘ ‘The Sourc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When Firms Introduce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 ” ”26 一 文 作为比较文献。这一研究成果是在CIS4基础上得 出的,具有深入反映英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特征, 系统地总结提炼了英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驱动因素。 而且英国企业是欧美企业的典型代表,因此该研究 成果能够有效表征欧美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特征, 因此也适合用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国企业特色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目的。该研究结果表明,组 织规模、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市场范围以及组织内外 部知识源是西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在 测量中,规模因素中还蕴含了对竞争和组织资源能 力的测量,市场范围因素中蕴含了对竞争者、信息和 机会的测量。通过比较,分别得到中外企业管理创 新共性和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特色驱动因素,如表5所示。

  blob.png

  3.1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


  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包括组织资源能力、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特征、组织社会资本和市场需求。一些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原因进行了解释,如表6所示。

  blob.png

  从表6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西方 企业,组织资源能力是企业推行管理创新的有形和 无形基础;市场竞争迫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以维持 自身的竞争优势;行业发展特征一方面推动了企业 管理创新的开展,特别是与竞争者数量密切相关,同 时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也成为企业推行 管理创新的源泉和拉力;组织社会资本对于管理创 新的驱动机理在于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源;而市场需 求因素迫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以顾客为导向,根据顾 客需求的动态变化推行新的管理实践。

  

  3.2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1)企业家。本文对10个案例的扎根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是驱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主要 和重要的因素。符合Schumpeter的企业家创新主 体说和Daft提出的管理创新自上而下的特征44。 而在西方企业,企业家并不是驱动管理创新的显着 因素,员工却是驱动管理创新的关键。Blundell等 提出,员工是创新的关键资源之一,员工的受教育水 平越高、接触的知识和参加的专业组织就越多,也就 越容易接触新思想,成为企业的内部知识源,从而越 容易形成管理创新45。比较的结果说明并印证了 我国企业具有家长式管理的特征7],管理创新多是 由企业家发起的;同时也说明我国企业尚未形成全 员创新的氛围。


  (2)企业发展特征。我国企业在早期发展中的 局限性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成为迫 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由于 同行业西方企业与我国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 段,并且外部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较为成熟完善, 这就使得西方企业已经摆脱了发展阶段造成的局限 性,因此企业发展特征因素在驱动西方企业管理创 新中的作用并不显着。

  

  (3)战略。战略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效 果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战略重新定位的战略 创新,如太钢和特变电工;二是战略指导下的管理创 新模式探索,如谭木匠。由于西方企业发展较为成 熟,引致战略重新定位的影响不甚显着。但并不能 排除企业战略指导下的管理创新,如联合利华在战 略指导下实行了多品牌战略,同时其他西方国家的 企业如IBM由设备提供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提 供商,Nike从制造行业向服务行业的转型都是西方 企业战略指导下实施管理创新的例证。因此,战略 因素还有待于CIS调查的进一步阐明。事实上,一 些西方学者已经围绕战略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如 Sundbo等在对欧盟国家服务企业创新调查的基础 上提出的服务创新动力模型中就包含了战略 因素M。

  

  (4)政策。政策因素的驱动作用在我国制造企 业中尤为明显。由于目前制造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 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制造产业 政策,包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配套人 才政策[47]。这些政策在驱动制造企业战略定位和 行为、技术管理、环境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发 挥了关键作用。政策的驱动作用体现为两方面:一 是提升产业发展,如太钢和特变电工,这说明我国企 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 调控的影响较大;二是政策自身的不断完善,如HC 案例,并且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持续影响相关企业, 迫使企业随着政策的调整进行管理创新。而在西 方,由于政府提倡自由市场经济并且政策环境也更 为完善,因此近年来政策对驱动西方企业管理创新 的效果已不甚显着。

  

  (5)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对驱动我国企业进行 管理创新的根源在于企业对变革粗放式管理的需 求。经济全球化以及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我国 企业难以沿用过去的粗放式管理与其他新兴企业和 国外企业竞争,必须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才 能取得立足之地。而西方企业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先 进性使得管理问题本身并不突出,从而也难以驱动 管理创新的形成。

  

  4 结论与启示


  4.1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太钢、中远、特变电工等10个管理创 新案例为样本,应用扎根分析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的驱动因素和不同行业、规模、成立时间、所有制企 业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中外研究比较分 析了中国企业的特色驱动因素,取得了一些有意义 的研究结果。

  

  首先,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挖掘出了管 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从CMCC和2010年百优案例 评选中选择10个真实可信、信息丰富、典型和具有 最大变动特征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在没有梳理文 献、构建研究框架之前,采用扎根分析对10个案例 进行了开放式和主轴编码,析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驱动因素的初始概念,并对相似概念聚类形成相应 的类别。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性编码和故事线分 析表明,提取的概念和类别与案例数据一致,编码具 有较高的信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家、组织资源能力、市场 竞争、企业发展特征、战略、行业发展特征、政策、组 织社会资本、资源约束、市场需求、管理问题和员工 等12个因素,其中企业家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其次,探讨了不同类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 因素的异质性。以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为 分类维度,通过图表分析对不同类型企业管理创新 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类型企业的驱动因素存在异质性,各因素的显着性 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具有如表4所示的明显差异;资 源约束和战略是制造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管理问 题是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上述 结果说明,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是研究中 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重要控制变量,在今后 的实证研究中需纳入到研究模型之中。

  

  最后,通过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析出了中外企 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异同。对10个案例的扎根 分析结果与Md等M在CIS4调查基础上形成的西 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组织资 源能力、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特征、组织社会资本和 市场需求因素是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 素;而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表现出企业家主导驱 动的同时,西方企业的管理创新则表现出以员工为 主要驱动的特征,此外,企业发展特征、战略、政策和 管理问题亦是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4.2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本研究打破了对管理创新全过程影响因 素进行同一化研究的模式,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特征 进行分阶段探讨的思路,并就驱动阶段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研究。虽然已有研究对管理创新影响因素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但多以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忽 视了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的问题。本文在借鉴 Birkinshaw 勺基础上,以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为样本,选取其中的驱动阶段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挖掘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从而针对中国企业 管理创新驱动阶段的特征系统识别出了相关影响 因素。

  

  其次,本研究超越了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对某一 类型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探讨,通过最大变动 抽样和图表分析技术比较了不同类型企业管理创新 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对某一个或 几个因素对某类型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探讨;在这 种背景下,即使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研究成果的比 较也难以系统揭示不同类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和 异质性驱动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先系 统挖掘再综合比较的思路,在系统总结提炼出各类 型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析出了共性和异 质性驱动因素,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驱动因素的系统性框架和实证研究中应考虑的控制 变量。

  

  再次,本研究通过与西方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比 较析出了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和中国企业特色 管理创新驱动因素。以后端比较的模式,即通过对 中外企业管理实践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的方式揭示中 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特色。这一思路还能拓 展至其他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 研究。

  

  本研究结果对企业创新实践和相关政府部门具 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发展 特征、市场竞争、需求、社会资本、资源约束和政策等 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的驱 动作用,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类别加强对显着驱 动因素变化的监控和预测,及时推出相应的管理方 式和方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其次,企业家、 组织资源能力、战略、管理问题、员工和企业发展特 征等组织内部因素对管理创新具有驱动性,因此企 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应加强对自身显着驱动因素的 培养,在管理创新模式设计上使驱动因素能够最大 限度地实现与创新模式的匹配,避免浪费和不足。 特别地,企业家因素在我国各类型企业管理创新中 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家要特别关注 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管理创新中发挥更 加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在西方企业中,员工是驱 动管理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全员创新能够发挥 企业员工的集体力量,在很多时候能够形成对企业 家创新的有力补充。我国企业还应该向西方企业看 齐、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本研究 对政府部门的意义在于,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对我国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因此相关部门 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创新政策,并在企业家和人力资 源培养、组织社会网络构建等方面形成对企业创新 的协同,促进管理创新的实施。

  

  4.3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建议


  本文虽然得出了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 素的一些结论,但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是案例研 究样本的数量和对比分析文献的系统性。相信随着 案例研究样本数量的增长,能够涵盖更多类型的中 国企业,如以企业生命周期和区域为分类维度,从而 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进行更为系统的探 讨。此外,虽然本文以OE⑶进行的CIS4系统调查 结果和管理创新实验室的权威研究成果作为比较文 献,样本也包含了各类型企业,但英国企业在管理创 新驱动因素上能否完全表征西方企业的特征?这也 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可以 进行研究样本和比较文献的丰富外,还可以沿着本 文的结论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性和实证研究,如解释 为什么企业家在中外企业管理创新驱动作用上表现 出不同的显着性,熊皮特和Daft的论断是否已为西 方企业的管理实践所打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