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试述新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制度

2015-11-05 10: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本文着眼于新疆企业,探讨新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论文关键词:新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和动荡不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良性运行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一、新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
  (二)新疆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新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主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在全疆进行推行。1996年1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了规定。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9年10月颁布、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为了配合《会计法》的实施,2001年6月财政部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上述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内部控制在新疆的发展,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疆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意义
  新疆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同时,新疆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是开拓中西亚和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有效的内部控制正是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新疆作为西部开发的重头戏,新疆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与我国的长期发展,为了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新疆企业的发展迫在眉睫。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成为新疆企业稳步前进的基本保证。因此对新疆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二、新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些新疆企业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些新疆企业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从新疆企业的现状分析,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内部控制,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从实际的情况看,各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重视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在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上有问题。一些企业将内部控制的范围限定在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上,对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如何实施考虑不多。甚至在许多企业中,有些人至今都把内部控制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上。当提到内部控制时,人们往往误以为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者说这仅是财会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
  (二)新疆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新疆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有些企业只具有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如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很少涉及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还有些新疆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业务性质等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中心。
  (三)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失效
  信息是管理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管理者、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许多新疆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有所涉及但具体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诸如“本公司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拥有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说法屡见不鲜,但并无对内部控制具体的分析。目前部分新疆企业已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平台。但企业信息系统的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未能达到预想效果,企业信息传递存在障碍信息闭塞未能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的信息存在失真及受人为操纵的现象。有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操纵信息不愿真实信息公开。在信息生成过程中,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条件下,篡改信息、制造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信息重视度不够,投资者关注内部控制信息的程度不够也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失效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新疆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
  由于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混乱,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也是千差万别。

因此明确何谓内部控制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之所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防止损失,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所以,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包括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财务报告目标,同样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目标。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服务于经营目标的内部管理体系,它的制定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本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结合自身内部控制的目标、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制定出适合自己管理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其他企业的做法。政策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态势的影响,企业也需与之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分析、评估后,采取必要的对策,特别是对外部强制性要求(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与改变)的执行、对可能的外部改变引致的企业风险的防范,内部控制部门都必须予以关注和吸纳。企业管理层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一成不变,用已经过时、失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企业,也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内部控制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它更需要单位内部自上而下全员参与。
  (二)灵活利用内部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方法,还可以通过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来实现内部控制效果。近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无纸化办公日益普及,EFT、EDI以及ERP被越来越多地采用。IT技术在组织整个价值链中的深入应用,使组织的业务过程、管理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方法与组织的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内部控制实践与理论殊途同归。IT技术在组织管理、会计、审计中的全面应用,使组织从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中分离出了以处理信息流为主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从分散、零散的状态变为集中、系统状态,并将内部控制的各个部分整合在一起。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三)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说明,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促进管理当局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改进内部控制,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建立一套完善并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职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报告给投资者,实际上是向投资者证明自己已经尽管理之责。正如美国电讯的总审计师布鲁斯·埃德蒙科所说:“将内部控制报告纳入公司年报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样做能使投资者了解公司管理机构和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职责,从而给投资者和雇员一个信号:管理机构和审计委员会很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能够确保自身及审计委员会的控制是有效的。”美国会计学家赫曼森的调查研究已经表明,内部控制报告改进了内部控制,提供了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内部控制报告,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陈关亭等人对我国企业的专项问卷调查也验证了内部控制报告可以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附加信息,有助于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系统,防止和发现错弊,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层的控制意识,并通过管理层改善控制环境,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新疆应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于那些出于自身利益操纵信息不愿真实信息公开的企业,应采取措施强制管理当局如实披露有关内部控制信息;对于那些管理当局认识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益处,自愿进行披露的企业,监管部门应对那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给出指南,以指导其内部控制信息的正确披露。
参考文献
1 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滕青、俞雪华.《管理咨询【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67页;
3 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