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日制度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假日实施已有一年,正确看待新假日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对旅游业因势而变、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解读我国新假日制度,分析其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旅游业发展建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假日;文化旅游;旅游业影响
1引言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次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假日列入我国法定假日范围。至此,我国休假制度形成“1+2+5”模式,即1个带薪假期,“十一”、春节两个七天黄金周,以及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为期三天的长周末假期。
首次将传统假日列入法定假日,取消已实行了十个年头的“五一”黄金周,从法律高度规范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等都使这次假日调整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到2009年,新假日实施已有一个多年头,正确看待假日制度调整及其影响,是旅游业因势而变、取得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假日制度不断完善的题中之义。
2解读新假日制度
2.1我国传统假日的不足
(1)“黄金周”集中休假,黄金十年,喜忧参半。“黄金周”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黄金十年,以“五一黄金周”为例,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起,除2003年“非典”影响外,旅游人数每年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旅游人数连续多年超过一亿,为旅游收入的增加、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内需、促进旅游业繁荣做出巨大贡献。WWw.133229.coM但过于集中的休假的弊端也随之逐渐显现:旅游服务品质下降,旅游景区承载负荷,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环境破环等,对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文化关注欠缺。我国节日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是我国较之西方节日文化的欠缺和不足。对我们民族传统节日和洋节关注的冷热差别让我们不得不遗憾。
(3)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居民对于“五一”、“十一”十分看重,将其作为节日重点;而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过着与安排农耕、农种有着密切关系的“二十四节气”以及民族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存在着分割,民间对于“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有着约定俗成庆祝方式,老百姓成为民间传统节日保护的主力,而长久以来,国家法律未给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地位,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我国假日的完善产生不利影响。
2.2新假日文化意义
(1)新假日实施有利于增进民族传统节日认同感,促进传统节日传承和保护。
我国传统节日一度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中秋、春节这些曾在中华民族历史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出我们的生活,所以很多人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的大行其道,而这一现象在年轻人中表现更为明显。与我们的做法不同,韩国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给与了充分的重视,当其将端午节这一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想当然的节日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时着实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传统节日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节日内涵也悄悄发生着曲解和异化。传统节日孕育着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美好热爱之情,但如今传统节日多数面临着商业狂潮的侵袭,商家大打节日牌,推出各种早已背离传统节日的节日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各种商品,天价月饼,天价年夜饭层出不穷。传统节日的过度市场化让节日内涵日益被淡化,对其文化传承造成了非常有害的影响。
一项关于新假日实施情况的200份调查问卷中,有40.5%的游客认同现行假日制度的优势之一是有利于传统民族节日的保护。新假日首次将清明、端午、中秋列入法定假日,给与了这些长久以来是通过民族情感来维系的节日以法律地位,同时,伴随假日法定化应运而生的一系列节日、民俗体验性活动,加上旅行社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将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新假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节日背后伦理文化发扬光大,促进社会稳定。
五千多年的中华悠久历史和辉煌的农耕文明孕育的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与我国伦理文化相得益彰。清明节,祭拜祖先,缅怀先人,通过祭祀来感恩自然和祖先,传达孝道;端午节,通过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传统活动来纪念爱国勇者屈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中秋节,国人对于家庭温情、和谐圆满的追求的集中体现,“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提供了一个亲情维系的纽带;春节,尤其是除夕,不仅是团圆之日,同时以守岁辞旧迎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的盼望和祝福。对于一个自古以来便将伦理看作道德准则的民族来说,如何将其积极意义发扬光大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新假日正是思考的开始。
2.3新假日经济效应
(1)促进短线游、国内游市场的繁荣,促进内需扩大。根据调查显示,大假变小假后,旅游者约半数以上会选择去居住地远郊或其他本市相邻地区旅游,而选择远距离出游、国外游的游客比例明显低于短线游。由于短线游有时间短、花费相对低的特点,因此在大假变小假,假期更加分散的状况下,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它更加有可能成为旅游者的第一选择。
(2)促进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随着旅游者的逐渐成熟和我国旅游业发展不断深入,单纯的观光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在假日制度调整的背景下,各种体验游、节庆游、民俗游等极有可能成长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相对于传统“黄金周”人挤人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更多新的旅游需求将会被创造。
(3)缓解出游压力,平衡淡旺季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新假日分散假期的增多,加上国家对于带薪休假的法律上的规定,使得我国休假正从集中休假向分散休假过渡,居民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出游时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淡旺季过于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的供需矛盾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假日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黄金周”的集中消费模式带来多数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超过景区最佳承载量,给景区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环。清明、端午、中秋等多个分散小假期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推行,有利于通过分散景区客流量来促进景区环境的保护,促进假日旅游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3对策研究
(1)作为旅行社企业,应认真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开拓短线游的系列产品,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新假日包括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元旦五个三天的假日,加上带薪休假的执行,居民的休假呈现出分散、短期的特点,因此,旅行社企业应针对旅游市场这一变化,对于短途游路线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第一,将原有长距离观光游进行浓缩,选择精华景区进行旅游线路设计,让旅游者在短途旅行中获得较高品质的旅游享受。第二,针对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设计有节日特色的全新旅游产品,这一点将在下文进行论述。第三,打好亲情、休闲牌,与“黄金周”不同,新增假日由于其形成、沿革历史,其更具有亲情、团聚的内涵,因此旅行社应打好亲情牌,设计家庭游、亲子游路线来满足旅游者需求。
(2)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自然生活模式的追求,乡村旅游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缓解工作压力,亲近自然,与家人获得更多的交流相处机会,都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者放松身心的很好选择。随着假日调整,小假增多,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是旅行社抓住假日调整契机,创造旅游需求的良好机会。
(3)深度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新假日调整的一个重要特色便是对于节日文化内涵的重视。随着旅游者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追求深度体验游、文化游,因此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市场,如何开发独特、有生命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赢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旅游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比如利用清明节推出“踏青游”、“扫墓游”,既符合健康、亲近自然的理念,同时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追思怀远;端午节推出“龙舟体验游”,“重走屈原路”等旅游项目,在娱乐体验过程中感受一代爱国文人的赤子情怀。只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创造高品质文化游、民俗体验游,旅游企业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打好这场文化旅游战。
(4)加大带薪休假的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强监督工作。带薪休假作为一种科学的休假制度已在许多国家达成共识,完善的带薪休假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休假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因此,不论是“黄金周”还是如今的分散小假,带薪休假都是我们调整休假制度的最终归宿。在一项调查中,仅有30%的旅游者享受过带薪休假且达到法定标准,而多数劳动者未享受或者有过但未达到法定标准。因此,带薪休假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制定带薪休假具体执行办法,由政府定期对企业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照法律标准执行的企业给与一定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如旅游接待企业等特殊行业的员工,由于公共休假日无法正常休假,应通过带薪休假的方式给与其一定的补偿。
参考文献
[1]谭凌宇.休假制度改革引发假日旅游的出路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 (1):6465.
[2]杨利美.美国假日制度对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启示[j].思想战线,2006,32(2):4954.
[3]丁艳平.关于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5(4):4446.
[4]杨健.关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旅游”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8,3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