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施基地“两化”新型教学模

2015-07-09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施基地“两化”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就业形势却日趋严峻,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和即将从事旅游业的在校生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就必须针对传统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革,积极推进“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实训、实习基地“两化”建设新理念,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旅游管理专业中基地“两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要求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为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学院必须要实现“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其中实践教学基地居于核心地位。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探索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一”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为主的新型教学方式和途径,并积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极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学生、家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wWW.133229.cOm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和教学基地建设质量不高,基地内部实践情况与市场运作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基地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教学人员对基地情况不了解或对生产实际研究不够,基地整体利用效率低下,使得学校实训和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达到院校“工学结合”的初衷,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基地“两化”是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最佳途径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校企合一”、“产教结合”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产业”和“就业”,主动寻找工学结合的市场出路,成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的动因,迫使高职院校加快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如何实现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零距离,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对“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着眼于以建设和改善学校实训和实习基地为主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是这种实践教学的新思路。高职院校通过实施“两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也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教学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培养输出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三)旅游管理专业中实施基地“两化”模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事实上,在旅游业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但国内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在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使得用人单位面对大量的毕业生却招不到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基地生产化” 通过创新性地成立导游服务中心、旅行社等生产性旅游企业,实现情景教学,为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更合适的环境和氛围,学生不仅可以在传统形式的课堂上学到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内更好地进行专业实训,将传统教学与实际生产有效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在“校内基地生产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更早地形成旅游管理中的实际操作思维,依照行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培养和锻炼了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基地”的实施更强调学生与教职员工共同融入行业和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这个环节的课程设置将行业和岗位的最新内容和程序融入进来,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和岗位的“无缝”对接,并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职员工的教学水平,使学校的教学和培训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
  “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可以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中, 学到了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感受现代企业的工作氛围, 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 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营规则等, 养成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从而缩短工作适应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训与生产的一体化开展, 对有效实施工学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 云: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施基地“两化”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李 云: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施基地“两化”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二、基地“两化”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的基地“两化”,是指在强化校内传统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产学研育人模式。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为例,主要围绕“校内基地产业化”和“校外基地教学化”两个方面开展:
  (一)以成立“苏州青年旅行社经贸学院营业部”为龙头进一步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将在大力建设“旅游与会展”省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战略合作,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基地生产化”,加强校内基地与行业实际的统一性,提高基地的整体利用率,既能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充分发挥作用,又能利用校内基地的高度仿真的生产环境承担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争取建成集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技能考证、社会培训和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校内生产化基地。具体做法如下:
  1已与苏州青年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将在共同建立模拟旅行社的基础上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苏州青年旅行社经贸学院营业部”,真正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
  2将与苏州市旅游局旅游培训中心(导游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导游考试培训中心和考点,吸引旅游专业人才,带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培训水平的提升。
  3将与苏州市园林局及其下属的多家景点合作,共同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景点导游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逐步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建立实景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校外实践和教学仅限于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和教职员工的实习工作,鉴于资金、管理和组织等方面的原因,在日常教学中还很少采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通过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引进一批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引进先进的行业、岗位理念,建设较稳定、实用的校外教学基地,能随时批量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操和实习,或进行必要的校外基地教学,通过校内教职员工和校外专业人员联合交叉教学,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的有机融合。通过与企业相互交流加深了解,主动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同时,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经营流程岗位设置,人员任用及岗位需求。通过服务企业达到互利双赢。并在校外基地的实训和教学中主动了解企业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需求,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困难。
  另外,根据企业普遍担心的“培养好的熟手会流失,企业永远都在带新手”的问题,可探索实施“岗位承包制”的新方式,安排学生轮流到岗,保证这些工作岗位一年12个月始终有学生,保证在这些岗位上的实训实习学生不断线,就可以有效解决顶岗期满断流的问题。
  当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与苏州青年旅行社、张家港华泰旅行社、苏州乐园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提升校外基地的教学水平,并给校内教职员工提供充足的挂职锻炼机会,提升学校的教学软实力。
  (三)基地“两化”中的校企结合
  旅游业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走校企结合的路子。高职院校应不等不靠,用好用足自身优势,立足区域发展,瞄准行业动态,贴近企业需求,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企合作中“校政行企”合力机制,打造优质的校企合作品牌。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立足可持续发展,构建合力机制。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零散项目或零星环节方面的合作难以取得实效,学校、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各方联动,进行系统设计建立长效保证机制,努力构建立体式校企合作体系,在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方面找到利益平衡点,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发展共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