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济南泉群、泉城旅游、济南市区与南部山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泉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的指导。本文对泉城济南的旅游资源、影响泉城济南旅游发展的因素、济南南部山区的规划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开发等问题,从生态学视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济南 旅游 发展 生态学
我国有泉的城市不少,但唯有济南幸运地获得“泉城”的美称。泉水已经成为济南的象征和标志,承载、孕育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和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赋予其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活力,直接影响着济南的生态环境质量,以至旅游业的发展也与泉水息息相关,正是兴也泉水,衰也泉水。支撑泉城的是济南泉群,它是在地质、地貌、地形、水文等复杂条件的精巧配置下,由溶隙、溶孔、溶穴和溶洞构成的岩溶通道和蓄水系统,并有补给、排泄和径流条件互成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完整、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这种自然生态系统又与泉城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等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泉城旅游资源的生态学解释
根据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实地考察,济南辖区范围内有泉水733处,仅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泉水136处;又据1983年的统计,济南市区有泉水144处;还有大家熟知的“济南七十二泉”,最早见于金代“名泉碑”,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其所著《齐乘》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名泉碑”上所列举的七十二泉,其中位于济南旧城区内的有47处,分别属于趵突泉群、珍珠泉群、黑虎泉群和五龙潭4大泉群,其余25处则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及章丘明水镇和长清灵岩寺等地。wWw.133229.COm
济南市区泉水的产生是因为济南位于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平原,地形为南高北低,高度相差达500多米,由于地下岩层具有许多褶皱并拌有大量缝隙,形成蓄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通道,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到市区,遇到岩石断层的阻截和堵挡,隔断了地下水北流的通道,使济南市区地下水位逐渐升高,水压增加,穿过岩溶裂隙在地表沉积物比较薄弱的地方涌出,形成天然涌泉。
影响泉城旅游发展因素的生态学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泉城”就是指济南市区内的4大泉群,都认为济南作为“泉城”其主要景点就是市区的4大泉群,从而导致了游客数量随4大泉群停喷与否而剧烈浮动,尤其近几年4大泉群停喷,泉城旅游遭受到致命打击。其实,真正的泉城不仅仅指有4大泉群的济南市区,还应包括济南市的南部山区等区域。所谓南部山区位于泰山北麓,相当于《济南市旅游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济南市郊南部泉水生态保护区,即济南市区南部历城区济青高速公路以南的地区,其范围为北起济青高速公路,南抵历城—泰安界,东起历城—章丘界,西至历城—长清界。而从泉城的泉脉结构来看,南部山区也是济南市区泉水的主要补给源区,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区域。而且名闻天下的七十二泉中有20%是在南部山区,如柳泉、龙泉、琴泉、苦苣泉、鹿跑泉、水帘泉、避暑泉等,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泉深藏于山林之中。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南部山区才是泉城真正的泉文化核心区。
南部山区距离济南市区只有1个小时车程,近几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市民度假休闲旅游的目的地,每逢双休日和大假期,成群结队的济南市民到这里度假休闲。目前,当地村民和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低水平开发和粗放式经营,实际上对南部山区资源特别是泉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研究表明,济南市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南部山区上千平方公里的补给区。南部山区水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市区地下水位的高低。南部水资源功能区对济南泉域地下水补充量每年在1.88~2.25亿立方米之间,每天在51.5~61.6万立方米之间。补水时间集中在6~9月份,其它时间为耗水季节。虽然,济南市有关部门为节水保泉在该区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济南市区不断南扩,南部山区这块补给泉城地下水的区域面积逐步减少,局部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的破坏。
造成南部山区无序开发并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4个:首先是南部山区风景秀丽,有较大的旅游市场需求空间;其次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具有很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欲望;第三是南部山区管理区域过于分散,规划方面也一直没有具体的方案;最后是该区域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如何将济南市区与南部山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统一进行开发;如何科学保护泉城的泉脉;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等经济开发,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和走向小康社会等,都是泉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规划控制与科学保护的生态学对策
济南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再次明确“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南控”发展战略,这是南部山区发展的总体原则。对于“南控”发展战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要控制城市向南部地区发展,特别要控制房地产的盲目开发;二是对南部地区自身的发展要控制,特别要发展地方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济南市的“东扩、西拓、北跨”工程基本完成后,南部山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及“南控”战略即将实施。经专家鉴定并公布的《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确定了该规划的期限、分阶段的目标及主要保障措施。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在济南泉域地下水补给区基础上申请建立的。其首要和主导功能为水资源涵养和地下水的补给;辅助功能是保护地表饮用水源、保护自然地质结构、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南部的地表分水岭、东部的东梧断裂、西部的马山断裂以及北部的火成岩体将济南泉域闭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通过岩溶裂隙和溶洞迅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接受补给后,通过地下溶洞和地下河等途径迅速向北运移,在北部受到火成岩的阻挡,承压形成裂隙上升泉群。其独特的地质结构类似于天然的“坎儿井”,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由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的北部,尤其是济南市“一城四团”范围内的区域地面硬化严重,基本丧失了地下水补给功能。为此,本次规划范围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范围内去除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和党家庄组团,确定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北部以南外环向经十东路和经十西路两侧的延伸线为界,东、西、南边界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边界吻合,功能区总面积为151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