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试论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

2015-07-08 09: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提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把关键因素分为基础因素、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三类,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包括创新能力、体验塑造能力、环境管理能力与制度建设能力等四个因素,文章从这些核心因素入手,提出从加强产品持续创新、始终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维护公园良好生态环境和不断完善公园内部管理制度等四方面来培育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思路。

  关键词:可持续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森林公园
  
  根据学者stevens[1]的观点,与过去二十年全球旅游景区供给急剧增加相反的是,全球对旅游景区的需求现在却已经开始出现衰减的趋势,未来十年旅游景区的生存问题将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现有各种类型景区2万余个,大多数景区均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旅游景区竞争力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研究成果较为有限,仅有的几篇文献主要对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2-5],还有少量文献对旅游景区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探讨[6-7],目前国内尚无学者专门针对森林公园这一特殊类型景区的竞争力进行过研究。与其他类型景区相比,森林公园可能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虽说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森林公园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接待人数也不断的创出新高,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 06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2006年全国森林公园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13亿人次。WwW.lw881.com[8]然而,森林公园整体的生存状况令人难以乐观,在现有的66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只有5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仅占森林公园总数的7.88%,有相当一部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经营惨淡,生存困难。森林公园不但要面对其它休闲活动(如体育及各种娱乐设施)对居民休闲需求的争夺,在旅游市场还要面临与其它类型景区如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及人造景点的激烈竞争,而森林公园本身又普遍存在包袱过重、机制不活、开发资金不足、经营管理滞后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削弱了森林公园的竞争力,从而使森林公园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森林公园数量已占到全国各类型景区十分之一的比重,如何经营和管理好这些森林公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对于中国旅游产业还是对于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近年来,在森林公园(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屡屡发生建设高尔夫球场、修建豪华别墅或度假村、修建大型娱乐设施而破坏森林公园环境的现象,这样的建设行为,可能在短期内会为森林公园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然而,从长期来看,这些破坏性建设无异于杀鸡取卵,自取灭亡,非常不利于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有关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深入,人们不仅关注现实竞争力,而且还开始日愈重视现实竞争力的可持续问题。事实上,国外对竞争力的可持续问题关注较早,早在1984年,在chris pappas[9]的一篇文章中就出现了可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词,随后,有关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被不断的完善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半导体业、食品零售业、银行业甚至旅游业等行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在目前已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认可,在这种背景下,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开始出现。森林公园的竞争优势同样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其本身存在生命周期,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现实竞争优势可看成是历史的产物,是森林公园过去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协调与配合的一个结果,它也同样会经历再次否定、从而走向新竞争优势的过程。如果森林公园要保持持续发展,仅仅获得暂时性的竞争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森林公园身处一个垄断竞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外界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森林公园原来保持的这种暂时性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很快消失,市场地位将会被其他景区所取代。因此,森林公园需要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来代替已有的竞争优势,森林公园正是在新的竞争优势不断替代旧的竞争优势这种循环动态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对于森林公园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森林公园利用各种资源参与旅游市场竞争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这种竞争能力的可持续性,总的来说,就是要研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竞争力。
  至于什么是“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国内外学者并没有给它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对于“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各种论述,如joseph r. laia and paul g. apen[10]认为可持续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概念的有机融合,国内学者邱询昊[11]认为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与综合竞争优势的创造和保持, 是一个企业兴衰或者强弱的根源。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竞争力的定义,结合森林公园的基本特性。笔者认为,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是指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森林公园利用各种资源,能够长时间、持续地比其他景区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并获取自身所追求经济目标的能力。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内涵可以表述如下:一方面,从竞争空间来看,应该表现为森林公园在某一时点占领市场的规模、绩效或击败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从竞争时序上看,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指森林公园在旅游景区行业中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它实质上包含了森林公园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矛盾的能力。
  
  二、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强弱的因素有许许多多,但关键性的因素应该只是有限的几个。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笔者把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因素、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为了对各种关键因素的逻辑关系及重要程度进行清晰说明,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各种要素的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见图1)。
  
  如图1所示,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两个基础要素是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根基,创新能力、体验塑造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和公园内部管理制度等四个要素构成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当中最核心的内容,而区域经济、社区支持和外部制度环境共同形成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一个外部环境。
  
  (一)基础因素
  基础因素是构成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它对森林公园获得现实竞争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保障和支持作用。
  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两个要素:
  1.旅游资源。这里所指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森林公园内凡是能够激发游客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到森林公园旅游的各种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对于森林公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森林公园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是森林公园形成可持续竞争力的根基,旅游资源质量高的森林公园相对较易获得暂时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旅游资源是影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要素。
  2.区位条件。森林公园的区位条件泛指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与周边旅游景区的相互关系等。地理位置决定了森林公园与主要客源市场的距离,拥有良好地理位置的森林公园由于靠近了客源市场从而获得了天然的初始竞争力,这可以从大多数城郊型森林公园开发容易成功的现象中得到证明。除了地理位置外,森林公园与客源地的交通条件也同样重要,决定游客出游行为的并不是实际的空间距离,而是心理距离,由于快捷的交通网络能大大缩短游客的心理距离,从而使一些交通条件好的森林公园更容易得到游客的青睐。当其他景区出现在森林公园旁边时就会出现近邻效应,如果其他景区的旅游资源与森林公园共性很大,这种近邻效应会表现为替代效应,反之表现为互补效应。当出现替代效应时,森林公园与周边景区的竞争力会相互削弱;当出现互补效应时,森林公园与周边景区的竞争力会相互增强,因此,森林公园与周边景区的相互关系对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综上所述,包含了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与周边景区相互关系的区位条件对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核心因素
  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竞争力本质上等同于森林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当森林公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它就不但拥有了现实的竞争优势,也拥有了让这种竞争优势持续下去的能力,因此,影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应该是那些能使森林公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1990年, prahalad和hamel[12]第一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之后,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得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内涵,但核心竞争力普遍被认为是企业特有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虽然对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们对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只是起着基础性作用,它们不是形成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真正影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应该包括创新能力、体验塑造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和制度建设能力。
  1.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秘诀,迪斯尼在美国本土与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不断保持创新是其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普恩(poon) 的可塑性理论认为旅游目的地要想不断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保持可塑性,即永远地创新,不断地变化。[13]森林公园要想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并一直保持这种竞争力,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组织有它的生命周期,森林公园开发的旅游产品同样也会经历产生、发展、成熟、衰落这四个阶段,生命周期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如果森林公园缺乏创新,森林公园可能红极一时,但很难红极一世,培育可持续竞争力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森林公园维持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体验塑造能力。游客在森林公园参与森林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按b.joseph pineⅱ和james h.gilmore对体验类型的界定,体验可分成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体验等四种类型。[14]由于旅游体验具有不可复制性,当森林公园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种有别于其它景区的独特体验时,它就会牢牢占据旅游市场中的某个细分市场,从而培养一批忠诚的顾客群;此外,拥有良好体验塑造能力的森林公园还能源源不断为游客创造新的体验,从而持续性地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新顾客。综合以上两点,可见体验塑造能力对培育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3.环境管理能力。超强的创新能力与体验塑造能力并不足于保证森林公园实现竞争力的可持续,如果森林公园盲目开发、超负荷接待游客,不注意环境的保护,那么将会使森林公园的创新与体验塑造失去它的土壤,从而丧失这种可持续竞争力。这里所指的环境管理能力并不是森林公园处于绝对保护下的环境管理能力,而是指在森林公园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基础上的维持森林公园良好生态环境的能力。
  4.制度建设能力。这里的制度特指森林公园的内部制度,它包括森林公园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及日常管理制度等。制度也是生产力,一个好的制度会解放森林公园的生产力,而一个不合适的制度会阻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实现。一个有着良好制度建设能力的森林公园总是能够根据外部与内部环境的变化设计出一套最合适的制度为自己所用,这个制度保障了其他核心要素发挥它应有效能,从而最终保证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实现。
  
  (三)环境因素
  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获取除了需要基础因素和核心因素的支持外,环境要素也不可或缺,所谓环境因素是指森林公园外界环境中对可持续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包括外部制度环境、区域经济与社区支持等三个要素。
  1.外部制度环境。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相比,有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它的发展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为其创造一个优良的外部制度环境。但是事与愿违,当前的制度环境并不太利于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法制建设落后,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或是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还未纳入《森林法》,森林公园各种管理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支持;第二是政府投资不足,森林公园建设至今尚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应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保护管理事业经费大多没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第三是管理体制混乱,同一个森林公园可能面临多头管理,致使一些单位和部门强行插手森林公园的开发与管理,有的地方借招商引资之名,随意改变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原有的隶属关系,已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园健康持续发展。如果国家相关部门能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理顺森林公园的管理体制,为森林公园发展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将会大大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同时也有着较高的区域出游率,该区域将为当地的森林公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第二,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有着较好的投资环境、自身的投资能力也较强,这样就更有利于解决当地森林公园投资资金短缺的难题;第三,经济发达区域往往有着更好的就业环境,这有利于森林公园吸引优秀人才,从而改善其人力资源结构。
  3.社区支持。当地社区是森林公园最直接的一个外部环境,它与森林公园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得到社区支持是森林公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缺乏社区支持,当地社区居民可能对游客缺乏友好态度,森林公园一些创新项目可能无法上马,一些保护工程可能难以实施,而这些都不利于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
  
  三、培育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思路
  
  影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基础因素中的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存在,而环境因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外因,这两类因素都不是森林公园本身所能决定的,因此,要培育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竞争力,对于森林公园而言,关键是要抓住影响其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这些核心要素的调控,最终形成可持续竞争力。
  
  (一)加强产品的持续创新
  创新是森林公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久动力,当森林公园把培育可持续竞争力作为发展目标后,创新在森林公园的日常工作中就变得必不可少了。森林公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上,森林公园要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与策划,不断推出能满足不同时期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回头率,从而延长森林公园的生命周期。
  
  (二)始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游客来到森林公园从事旅游活动,内心希望得到一种有别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独特体验,为了满足游客的这种体验需求,森林公园应加强体验的塑造和管理,使游客得到高质量的森林旅游体验。森林公园的旅游体验可以包括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四种体验的全部类型,但是在森林公园实际的体验设计中,应该有所取舍,相对来说,游客在主题公园等类型景区更容易得到丰富的娱乐体验,森林公园应该扬长避短,要侧重于在教育体验、逃避现实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塑造上下足功夫。游客来到森林公园,希望亲近森林也渴望认识森林,森林公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解说系统帮助游客了解森林的一些奥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体验;另外,进入工业化时期,都市居民工作压力较大,精神普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渴望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能远离这种被异化的生活方式,超脱世外,得到一种逃避现实的体验,从而达到彻底放松身心的目的,茫茫的森林无疑可以很好的实现他们这种体验需求,但需要森林公园的精心设计和氛围营造;此外,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当游客感受到这种力量并得到精神升华时,便得到了一种高境界的审美体验,如何让游客得到这种体验,也需要森林公园精心安排。
  
  (三)维护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森林公园与其他类型景区不同,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是其最重要的吸引物,维护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森林公园实现可持续竞争力的前提。要使森林公园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质量,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防止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森林公园的环境破坏,实践证明,破坏性开发对森林公园的环境威胁最大;(2)加强森林公园的游客管理,把游客的环境冲击控制在森林公园可接受的范围;(3)注意森林公园内部或周边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所产生的“三废”治理。
  
  (四)不断完善公园内部的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森林公园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中国大多数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国有林场,当身份转变后依然沿袭了原来的管理制度,这一套制度不利于培育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竞争力。森林公园要大胆改革现有的公园管理制度,要尽快实现森林公园管理权和经营权真正的分离,可考虑分别成立管理机构和旅游公司,管理机构行使管理监督权,负有保护森林公园资源的法律责任,而旅游公司主要承担设计产品与开拓市场等日常经营工作,该公司应完全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形成向创新与体验塑造人才倾斜的激励机制。
  
  四、结论与讨论
  
  考虑到森林公园发展的现状及其特殊性,本文提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并构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对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阐述。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可持续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并不认为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是认为只有创新能力、体验塑造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及制度建设能力才是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大小的核心因素,并认为森林公园要实现可持续竞争力,应主要发挥这些核心因素的作用。但较为遗憾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对森林公园培育可持续竞争力应努力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培育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有待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stevens,t. the future of visitor attractions[j].travel and tourism analyst, 2000(1):61-85.
  [2] 黄远水,赵黎明.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和来源[j].旅游学刊,2005,20(5):62-66.
  [3] 谢江红.民营景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模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7(3):52-55.
  [4] 林传红,鲁峰,彭莉.中小景区竞争力提升研究[j].特区经济,2006(8):240-241.
  [5] 伍进.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j].特区经济,2006(1):210-211.
  [6] 卫旭东,周旗.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j].资源科学,2004,26(4):72-77.
  [7] 何健,袁翠华,戴菲菲.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研究[j].江苏商论,2006(12):62-63.
  [8]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森林公园:我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n].中国绿色时报,2007-09-14(4).
  [9] chris pappas.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84,1(1): 30-35.
  [10]joseph r. laia paul g.ape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participation:a role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 national laboratories[j].technology in society, 1996,8(4):467-476.
  [11] 邱询昊.可持续竞争力与阶段性发展对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4):8-11.
  [12] prahalad e 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s of the firm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66):79-91.
  [13] d•布哈利斯,马晓秋.目的地开发的市场问题[j].旅游学刊,2000(4):69-73.
  [14] b.joseph pineⅱ, 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31-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