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族旅游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西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西部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旅游产业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一、旅游产业在民族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自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缩小东西差距的重要的和主要的途径。到目前,已有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贵州、重庆、西藏、云南、四川等西部12省区纷纷都把旅游业定为其支柱或重点产业加以发展, 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及其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承担促进经济整体发展的重任。
伦纳得•j.利克里什和卡森•l.詹金斯认为,“旅游产业各部门可以根据其最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从旅游业获得的直接收入水平来划分”。他将旅游产业划分为三种类别:“一类旅游行业,指交通,旅行社,住宿餐饮和旅游景点,这其中包括旅行方式、支持系统和旅行动机;二类旅游行业是指直接从旅游消费中获益的行业,通常在目的地。三类旅游行业,指从旅游消费中获益的行业。”[1]
民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就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它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自身的产业特性,如很高的综合性与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涉及到很多产业和部门,更牵涉到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WWW.133229.cOM民族旅游产业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使得其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具有独特性,旅游产业是西部真正的优势之所在。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目前西部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34个,占全国总数的34.3%;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40个,占总数的33.6%;拥有国家森林公园40个,占总数的17.7%。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西部有31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全国总数的31.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8个,占总数的27.6%。同时,西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西部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旅游产业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但资源整体开发不足,产业结构和质量不尽理想
旅游业的创汇创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在民族地区日益明显。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进一步重视发展旅游业,全社会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形象渐趋鲜明。民族地区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供给内容比较单一,文化和自然观光构成主要的旅游形式,其他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忽视了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少景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不注重景点历史、故事、作用等文字材料介绍,或过分专业化,只能就景看景,不能适应大多数普通游客的需要。有些景区由于只注重数量型扩张,旅游产品有重复性,人工景点与资源的风格不协调,由于建设部门的分割,目标分散,难成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系列。
2. 资源开发初具规模,旅游产品基本成型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交通等设施缺乏仍为限制因素
旅游业结构还处于不完整、不深入、不对称的初级产业化阶段。旅游业运行中涉及多个部门,一方面形成管理的交叉重复,另一方面又形成管理的空白,给旅游活动带来阻塞和不便,旅游业运行中存在着混乱现象,市场治理的难度大。广大民族地区虽已具备一定的旅游硬件设施,但由于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设施存在过剩和不足两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尤为不足。旅游受交通的影响十分敏感,目前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网络,机场、航线、火车卧铺均少,旅游旺季难进难出。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缺乏统一管理,旅游市场的要求很难反映到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方面,致使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单调,缺乏竞争力。旅行社行业规模不合理,内部利益机制未理顺。旅游管理人员素质差,缺乏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基地。
3.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缺乏统一规划和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
“八五”以来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旅游业硬件设施和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与原来相比,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公路的高等级化、高速化,航空设施建设,这些对远离经济中心和旅游客源市场的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如昆明、成都等大城市、旅游中心城市都新建扩建了机场,增加了航线,而且主要旅游点也建了或准备新建扩建机场,如丽江、九寨沟、西双版纳等。旅游服务有了较大改善,基本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住宿难”解决后,饭店业已由旅游主导行业转为基础行业,这反映客源市场竞争加剧,各省各地县各企业间缺乏协作和维护较大区域整体利益的观念。
4. 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较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不发达省区的开放滞后,旅游业起步晚。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高速度与低质量、新产业与旧秩序、结构与功能失调并存。产业规模小,占全国的份额低,与其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不相称。省际区际间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大,陕西、云南较发达,在区内所占份额较大。四川、重庆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现已有相当的规模,但还远比不上陕西和云南。地区差异性大还表现在旅游热点高度集中,集中在少数旅游线路上、旅游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等,而广大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普遍低或呈待开发状态。西部地区旅游人才缺口较大,其中国际旅游业从业人数总和仅占全国的12.14%,旅游院校的学生人数也仅占全国的14.25%,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而且目前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这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三、民族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