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试论旅游扶贫

2015-07-08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应从三个层次全方位认识贫困。旅游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它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扶贫工作的有益途径。因此,要全方面认识旅游扶贫,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贫困 扶贫 旅游扶贫 模式
  
  一、全方位认识贫困
  
  1、贫困的定义
  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衣、食、住和医疗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相对贫困指代的是一种不平等的概念,即不占有大多数人所消费的物品的人是贫困者。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的贫困指的是绝对贫困,而发达国家中的贫困指的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2、贫困的三个层次
  一般理解贫困就是收入低、消费低,实际上这只是对贫困的第一个层次的认识。第二个层次的认识就是除了低收入和低消费之外,贫困还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营养以及人类发展的其它领域方面,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而是涉及到社会指标和人类发展指标。第三个层次的认识就是进一步扩展为没有权利,没有发言权,存在精神脆弱感和恐惧感,这是从贫困的心理和贫困的文化角度来认识贫困。
  
  二、旅游业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这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扶贫是利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产业扶持当地经济的发展来全面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扶贫模式和手段。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扶贫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这决定了它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上的作用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133229.cOm
  1、促成了贫困地区的四个转化
  一是旅游可以把贫困地区现存的无效资料转化为有效的资源。二是可以把贫困地区有效的资源转换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可以把贫困地区的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四是可以把有效的市场需求转换为贫困地区社会各方面的经营效益。
  很多东西在其它产业的发展里可能是毫无作用,但是在旅游的发展里可能是很重要的资源,旅游的资源观是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比如沙漠,它是环境退化的产物,也是影响环境的恶劣因素。各行各业都谈不上沙漠对其发展有什么意义。从旅游的角度来说,首先可以组织沙漠观光,其次可以组织沙漠探险,最后人类改造沙漠的成就也可以变成沙漠旅游的对象。而宁夏、内蒙有些地方就已经把沙漠旅游变成自己的主体产品。这样没有用的资源对旅游业来说也可以转化成非常有效的资源,关键是如何做好这四个转化的工作。相关例子充分体现了旅游业的相关优势,即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为自己所用,并且在进一步的转化后,使之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由于旅游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在转化的过程中,就会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经营效益,不仅是旅行社或者饭店等旅游业企业自身有效益,而是使社会许多行业都会获益。正是有了这四个转化的特点,使旅游业在提高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水平上能够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
  2、实现了贫困地区四个层次上的交流
  一是由于国际游客来到贫困地区旅游,实现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为贫困地区直接实现了创汇增收。二是旅游创收被分配到贫困地区的各个行业,实现了产业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产业之间的渗透和互动。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特点,其行、游、住、食、购、娱六个要素,延伸下来涉及到社会经济体系的100多个行业,这样就使旅游所带来的各种效益在各个产业之间进行了交流。三是促进贫困地区城乡之间的交流,实质上是完成了又一次国民收入再分配。四是实现了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即完成了各地财政收入的一个再分配,是货币与资源的再交换。这四个交流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多层面、跨区域、跨行业性,因而能为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3、形成了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动
   (1)经济层面。在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流动的规模越大,流动的频率越高,就越能体现出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从长远来看,随着旅游业从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自然会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使旅游业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上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贫困地区是重要的旅游发展后备地区,其所形成的很多旅游产品在市场上都是新的产品,进一步会引发比较广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格局。
   (2)精神层面。贫困地区都具有一种贫困文化,即心态贫穷,观念落后,精神短缺。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通过针对性的扶志、扶智,能够开阔当地人的眼界,转变当地人的观念,增强自尊自信和自强意识,这种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转化成更深层次的生产力,成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根本动力。
   (3)文化和环境层面。多年的旅游扶贫实践证明,旅游发展与文化和环境密切相关,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旅游卖的是环境和文化,保护环境,挖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并由此而形成了深层次的利益机制,最终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
  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由旅游业自身客观的性质、规律、特点,尤其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潜力所决定的。目前就中国市场的情况而言,短缺经济已经从根本上结束,所有产业的发展都取决于市场前景,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地区的发展也取决于市场前景。哪个产业有市场,哪个产业就有真正的发展前景,这也决定了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必将为我国扶贫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旅游扶贫水平的主要对策
  
  1、突出三个优势
  贫困地区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资源条件好。因为贫困地区多数都处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资源得以保留,形成了好条件。这些地方往往都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有很多好风景,而且往往是“藏在深山人未识”,这样就孕育了发展的后劲。二是破坏少。破坏少反过来说就是保护的好,意味着有后发优势,即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进行开发。例如山西有很多大院,因为穷而保留下来了。三是独特性强。贫困地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旅游开发中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容易在市场上真正的树立起市场形象,这三个突出的优势是多数贫困地区都存在的。
  2、认清三个弱势
   (1)区位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由于可进入性差,在市场上不容易形成很突出的形象。
   (2)基础设施薄弱。通过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一方面的弱势正在逐步缓解。
   (3)人才缺乏。人才缺乏的弱势特点是眼前感受不到的,往往要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充分认识到。旅游扶贫里出现的所谓好心办坏事和资金花得不到位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由缺乏相应的人才造成的。
  3、处理好三个关系
   (1)资源和产品的关系。资源和产品的关系是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只是满足于有什么资源,而不是着重研究这些资源怎么转换成产品。这里边还涉及到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如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开发成产品,开发的轻重问题以及开发的时序问题。

   (2)产品与市场的关系。产品要对应市场,就必须研究市场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才能开发什么。例如山西乔家大院开发很成功,然后跟着就出来一堆王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等,产生的直接作用是客人在分流。从长远来看,如果各个大院各有特点,就会刺激更多的人流前来,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问题,就需要产品分档次,市场分层次。对应好了,开发才会有效果。同时还需要研究产品和市场的衔接以及产品的雷同问题。旅游说到底是寻求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吸引力,差异性所形成的独特性是旅游产品的根本。
  因此,在开发时不但要研究如何开发资源,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开发市场,把这两个开发联系在一起,项目才能真正成功,旅游扶贫也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3)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之下进行开发,在开发中要加强保护。贫困地区一大优势就是资源破坏少,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之中造成破坏,等于是一边开发一边在削弱优势。这其中很重要的是观念问题,也就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很多开发都是模仿性的。比如说当前比较突出的景区城镇化、乡村庸俗化等问题。保护第一,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满足旅游者的差异性需求。从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角度来说,这是根本性的问题。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就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项目才能真正有独特性。必须认识到旅游和环境的天然耦合的关系,在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文环境、文化传统的保护,这样才可以形成独特性,在市场上有卖点。
  4、加强三个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近年来中央各个部门和各地区工作的重点。需要研究包括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怎么来下功夫等问题。西部很多地方的路,很多贫困地区的路,实质上就是旅游路。如青藏铁路,中央决定修建青藏铁路,最后一个决心就是加大旅游的流量。
   (2)加强人才建设。人才建设是一个走出去的问题,也是一个请进来的问题。有了好的人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有时候不是光靠一个人,而是靠一个人才群体,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3)加强治理结构的建设。治理结构的建设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政府这个层面上,如何形成好的旅游扶贫治理结构。第二个层面是在开发的过程之中,就项目来说如何形成好的治理结构。没有好的治理结构,招商引资就不可能真正落实。有些地方政策优惠到极限,实行零门槛,什么条件都没有,这样的政策是没有后劲的政策,是超越权限的政策,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说变就变,往往会吓跑开发商。而真正的开发商注重合作对象,看的是有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了好的治理结构,招商引资就会很顺利。反过来说,制度环境不好,没有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投资商即使来了也会走掉。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