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高职扩招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探析

2023-12-09 14: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文章阐述了“金课”的内涵、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指出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以产业链为依托,以1+X证书建设为推力,以培养“三创”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金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进而提出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保障,坚持“分层多元教学”理念,从教学、学习、保障三个维度出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金课”;立德树人;1+X证书;“分层多元”结构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则是支撑专业的核心要素。2018年6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高校教育中的“水课”变成“金课”。随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探索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打造适合高职学生需求的“金课”。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将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进行报考。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不仅面向普通的应届毕业生,还要面对更多的社会在职人员。如何根据不同身份高职学生的需求,构建符合多层次需求的“金课”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金课”概述


  1.“金课”的内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将“金课”归纳为“两性一度”,即“金课”应该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陆国栋教授认为,“金课”就是高质量课程的统称,是指具有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的课程。李志义教授认为,“金课”课堂的“金”应该由五个要素组成,即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还有学者认为,高职“金课”应体现三个特征,即能工作、体系化、有动力;遵循“三个规律”,即职业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学习规律;达成“三个目标”,即工作维度、社会维度、自我成长维度;实施“三化评价”,即评价内容扩展化、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推进“三个建设”,即配套资源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学生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特点,“金课”的课程内容应具有职业性、有用性,整个教学互动过程具有互动性、感染性,学习效果具有适用性、实践性。


  2.“金课”的基本类型。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专业“金课”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侧重打造三类“金课”。


  第一,线下“金课”。线下“金课”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环境,学习情境比较好,整个学习过程互动性比较强,适合高阶性课程或者专业主干课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高阶课程可以选择企业会计、管理或者经济学相关的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则可以选择景区、酒店、旅行社或者旅游电子商务运作方面的课程。


  第二,线上“金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中国大学慕课”以及各类高职院校自主选择的在线课程App。与线下“金课”相比,线上“金课”具有传播范围广、可以重复学习等优势,适合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可以选择“民俗与文化”“社交礼仪”等通识类课程,以及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三,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结合了线下“金课”和线上“金课”的优势,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线上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线下进行知识巩固与实践。线上线下“混合金课”比较适用于考证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考证课程可以利用在线资源的优势完成线上理论知识学习,线下进行理论知识模拟考试,还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场地进行现场实践模拟考试;校企合作课程可以利用线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线下则由企业师傅指导专业实践。


  3.高职“金课”的基本特征。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学习时间较短,且高职学生的来源具有多源性,如普高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社会在职人员等。因此,打造高职“金课”,不仅要符合不同身份学生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时间限制。


  第一,课程内容具有职业性、有用性。高职院校要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向职业化转型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学生需求的特点,在选择“金课”教学内容时趋于职业性与有用性。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基于社会的职业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真正需求,具有实用性。只有高职院校的有效供给与职业需求相吻合,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水平,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第二,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感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与“学”的主体。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具有互动性,即把“灌输式课堂”转变为“对话式课堂”,这种“对话”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教师与教学对象共同探讨,最终形成双方都满意的学习效果。对话式课堂的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之间,不仅要进行知识的对话,更要有思维和情感的对话。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具有感染性,不能仅仅把课堂教学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高职教师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对任教课程具有课程认同感,对学生也要有认同感和责任心。只有教师热爱课堂,在教学中注入自身情感,才能真正感染学生,全面提升课程教育效果,打造真正的“金课”课堂。


  第三,学习效果具有适用性、实践性。高职院校“金课”的内容选择以职业性、有用性为出发点,辅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感染性,最终学习效果应具有适用行和实践性,即“金课”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且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要认真践行“学中做”“做中学”,唯有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认知相结合,才能通晓其中的真谛。高职院校打造“金课”必须要突出其实践性,这种实践是主动实践,是认知性的实践,只有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完备的实践教育体系,才能促使“金课”学习效果具有适用性和实践性。


  二、旅游管理专业“金课”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整体市场接待总规模可能会到67亿人次,每年新增加从业人员会超过100万人。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打造适合旅游产业需求的“金课”体系,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以产业链为依托,以1+X证书建设为推力,以培养“三创”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金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具体如图1所示。


  1.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构建底层通识课程。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高职院校构建旅游管理专业“金课”课程体系时,要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征,开设历史、文化、法律类的通识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社交礼仪”“经济法”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实现知识的融汇贯通。


  2.以“产业链”为依托,构建中层主干课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以产业需求为根据,以服务产业为目的。在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中,高职院校要以产业链发展为依托,紧扣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主动对接旅游产业发展的行业需求,构建完善的“金课”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建设供给侧改革,以发挥课程效能的最优化,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以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以及新兴旅游电子商务四大模块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中层主干课程,主要包括“餐饮服务及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及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


  3.以1+X证书建设为推力,构建中层辅助课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将进行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虽然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将由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来完成,但是高职院校也应在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适当开设“线上”考证辅导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目前,旅游行业的主要职业资格证书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茶艺师资格证书”“调酒师资格证书”等。高职院校要围绕考证需求,与有关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旅游管理专业“金课”的中层辅助课程。


  4.以培养“三创”人才为目标,构建顶层拓展课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已构建由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协调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各高职院校纷纷利用现有资源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公共选修课,并通过举办讲坛、创业大赛、建立协会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但是,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征设置专业对口的创意、创新、创业课程却比较少。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应在“金课”课程体系构建顶层拓展课程,开设一些专业对口的创意、创新、创业课程,如对旅游电商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开设“网店运营与实战训练”“网店的设计与美工”等课程,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店铺的开设、运营、产品上架、美工及管理,这也是有创业意愿学生的基本需求。高职院校还应根据学生需求,与优质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由企业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讲授相关课程,从而提高课程运行的质量,打造专业创新创业类“金课”。


  三、旅游管理专业“金课”课程体系建设保障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在专业“金课”建设中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保障,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创新,坚持“分层多元教学”理念,从教学、学习、保障三个维度出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1.教学模式:分层多元,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第一,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随着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学生需求也会呈现“就业、创业、再就业、学历提升和海外留学”等多样化的需求趋势。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的基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金课”建设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实施“分类管理”“分层教学”,形成多主体的项目制“金课”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在底层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基于三个出发点设置中层专业课程及顶层拓展课程。一是推进分类与分层教学改革。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业与发展前景,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学业基础,开展专业课分层教学改革,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难度,学生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二是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使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课程互选,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三是开发“三创”训练课程,并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校内“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从而多角度、多主体地培育旅游专业人才。


  第二,转变教师的“老三观”,实现师生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为主,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沟通基本属于单向沟通,沟通效果比较差,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金课”的课堂建设要将原来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动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学对象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积极推行翻转课堂,实施以教学对象为中心、教学对象亲自实践、基于“小组化”项目互动的教与学,并完善以效益、效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第三,采用项目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旅游管理专业“金课”教学体系应通过完整生命周期项目训练和“CDIO”等四个环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自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发现知识(创新)、传播知识(交流沟通)五大能力。高职院校应以项目为核心,重组课程体系,每个专业方向形成1套实践操作案例、4个学期项目、1个毕业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要依托产业链构建主干课程,配套建设实践操作案例,以学期项目开展为主线,最终将学期项目成果进行团队分享,优秀学期项目则可以作为实践操作典型案例。上述整个流程全部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调研、自主产品设计、销售及利润核算,教师则负责指导工作。


  2.学习模式:实现从“教中学、做中学”到“玩中学、创中学”的转变。第一,夯实校企产教融合,打造专业“金课”行动路线。校企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中,高职院校要改变现行的“教中学”“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的旅行社、酒店或者旅游电商企业共同引入项目教学平台,实施“玩中学”“创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为核心,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意旅游产品设计,这个设计可以是一条旅游线路,也可以是一个主题客房、一个主题宴会;企业则在创新平台上实现学生创意产品的实际转化,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或者旅游企业完成最终销售,并对销售结果及销售产品进行多角度评价。上述整个流程以专业教学为核心,把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活动联为一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三创”能力。


  第二,探索“互联网+教学”改革,建立O2O学习系统。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改革,在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中,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中心”,以“课研工坊”“优学院”等平台系统为基础,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学校内部慕课学习平台所有在线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对于校企合作开发及国际化课程,则引入国际通用职业标准开发“课证融通”特色教材,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要利用已有的在线学习资源,在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利用线上开放课程平台进行课前学习,归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线下课堂则进行问题交流、教师集中答疑等环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互动平台,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改变刚性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柔性化”管理。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学生来源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导致其在课程选择上会出现不同的组合,即使同一门课程也会因为学习能力差异而被分配在不同的学习层次班级,这对学校传统的刚性教学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个挑战。高职院校应实施“柔性化”管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高职院校管理部门要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单一实训向综合实践教学的转变,单一教学主体向多元教学主体的转变,单一课程学习形态向多元学习形态的转变,单一知识技能测评向综合能力考核的转变,实现师资、时间、空间、资源的动态配置,并配备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实时进行教学过程跟踪与记录,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适用于学生需求多样化驱动下的“分层多元”教学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pagenumber_ebook=114,pagenumber_book=111


  图2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系统


  3.保障模式:以推进就业创业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一,增强文化自信,以人为本,文化育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以酒店服务、导游、旅游景点景区接待等为主,基本属于现代服务业的窗口行业。在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中,高职院校要把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方面,要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荣,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专业文化渗透,通过社会实践来感知文化,通过学校活动来体验文化,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宣传文化,力求在专业培养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专业国际影响力。在旅游管理专业“金课”建设中,高职院校要与境外高校、著名跨国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对接旅游产业专业标准,引入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和技能认证体系,共同探讨人才联合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还要探索建立与国外各类学院的课程置换、学分互换制度,鼓励学生进行国外顶岗实习和培训,为学生“走出去”提供制度支持。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应通过专业建设、师资互聘以及学生互派等方式不断深化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学习新加坡先进的教育模式,也可以立足学校优秀教育资源,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或者人才输出。


  第三,关注终身职业发展,探索搭建现代职教体系立交桥。旅游管理专业的“金课”建设,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终身教育和职业成长。高职院校应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横向结合、中高职院校的纵向衔接,初步实现校际之间的师生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聚合发展,逐步形成从高职到研究生阶段的学历贯通,搭建国内国际横向串联,学历教育、终身学习全面覆盖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一是加强高校之间的纵向合作,打通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的学历通道,满足有升学意愿的学生需求。二是积极构建职教直通车,申报和实施现代职教体系中职与高职(3+3)、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试点项目。三是对学生中的社会在职人员如农民工、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要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合理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提高他们的考证通过率,使其尽快获得专业上岗证。四是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为就业后有专业提升需求的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渠道,并关注其终身职业发展。


  四、结语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金课”课程体系建设,要注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既要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加强专业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在职人员的再就业技能提升需求,又要满足普高生源学生升学的学习需求。在“金课”建设保障体系中,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从而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的“金课”建设。


  [作者简介]吴金铃(1979-),女,江苏如皋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苏州21512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