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务风险防范与财务管理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关系着景区经济效益,还影响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提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景区;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旅游景区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为景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目前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控制不到位
随着旅游热度的不断升温,催生了各类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旅游景区所具有的绿色环保经济特点,也普遍受到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2014年~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10072亿元、129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2%、29%。投资逐年增长,且增幅显著。同期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4万亿元、3.42万亿元、3.9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11%、15.2%。旅游投资增幅远超过旅游收入增幅。从投资主体来看,跨行业资金纷纷涌入。例如房企中的万达、世茂、碧桂园等;文化企业中的华谊兄弟等。由此带来的同质化投资现象逐步显现,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
而与竞争加剧相对应的,是诸多缺乏市场调研的跟风投资。部分景区缺乏创新产品,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建设。一旦旅游产品建成,市场认可度不高,没有足够的客流量支撑,回收投资的难度相当大。例如:国内某知名景区原有一家配套五星级度假酒店,全年平均入住率50%。为解决景区旺季住房不足的情况,在短短的3年内,又陆续建成开业6家不同等级的酒店。严重超出市场需求。其中火车旅馆,全年平均入住率仅有23%。收入尚不能弥补人工成本支出,只能停止营业。该旅馆的建设投资6600万元,回收无望。
2.筹资风险重视度不高
现代旅游景区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如表所示,2016年全国在建旅游项目中有2730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幅最为显著。这一特点决定了景区前期资金需求量巨大,且以中长期资金需求为主,但是部分景区片面的追求低资金成本,以短贷长用、借新还旧的方式筹集建设期资金,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一旦短贷滚动的链条断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
表2016年全国在建旅游项目投资分布单位:个/亿元
width=375,height=76,dpi=110
当景区进入经营期后,还需要定期更新改造,以维持景区的吸引力。但为满足股东短期需求,即使是一些盈利较好的景区,也普遍存在对更新改造资金预留不足的情况。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二十年以上的老旧景区,建筑设施陈旧,甚至一些文物维护不到位。游客体验感不佳,进而影响景区的经营和发展。
3.收入管理存在漏洞
(1)票证伪造变造风险。景区门票由于销售量大,且票根回收统计困难。一般都是以销售收款而非游客入园,作为收入确认的时点。同时一些稍具规模的景区,会以门票销售系统和闸机系统防范假票的使用。但是一些临时性的营销活动使用的非系统门票,则避开了闸机系统的防伪监控。由于景区不回收统计票根,即使门票使用量大于销售量,也难以发现。仍以上述伪造门票案件为例,被伪造的门票为两个景区联合营销使用的临时门票,加盖双方印章,由其中一家景区统一销售。未承担销售任务的景区要向对方结算票款,才收集了票根。双方结算时发现收到的票根远远大于已售门票。从而发现了假票案件。而承担销售任务的景区按照惯例未统计过票根,直到案发都未发觉门票被冒用的情况。
(2)门票价格风险。景区收入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利用价格杠杆刺激淡季收入增加,同时给予大型旅游团购单位一定的价格优惠,成为各景区的普遍做法。但是淡季的门票用于旺季,团队优惠实际用于个人。不当的促销方式和价格策略很可能带来游客量上升,收入下降。当热门景区门口,聚集的黄牛党频繁的询问来往游客是否购买优惠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景区收入流失的风险。
二、加强旅游景区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
1.切实做好投资前可行性研究
无论是新建景区还是投资改扩建,可行性研究都是控制投资风险的重要方式。切实做好市场调研,找准项目定位,客观评估机遇与风险,从而匹配相应的资源投入,测算合理的投资回收期和回报率。同时,完善决策机制,避免“一言堂”、“拍脑袋”,才能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2.建立投资后评价机制
投资后评价机制是指在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决策、实施、运营全过程的投资活动进行系统的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对策建议。投资后评价机制还有利于对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大的项目,及时调整方案,采取补救措施,挽回经济损失。对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收益都有重要意义。
3.合理规划更新周期与资金需求
景区的收入与资金流虽然具有季节性特点,但一般都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以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预算管理资金具有现实可行性。除了日常性收支,对景区固定设施设备的翻新、维护要制定中长期计划,根据年度可用资源纳入年度资金预算。
4.完善内控机制堵塞跑冒滴漏
首先,以技术手段堵塞漏洞。对于游客量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景区,应大力推广电子票务系统和网络支付。电子门票具有唯一可识别性,降低仿冒风险,同时便于售票、收款、入园数据的复核、校对,有效防控票款流失,对于景区收入分析也是非常有利的工具。网络支付减少现金交易,也降低了现金在找兑、保存、转运环节的风险。比如,著名的故宫博物院,已实现全网络预约购票,身份证验证入园,无需取得纸质凭证。
其次,以完善的制度防范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方式。在收入管理方面,识别不兼容岗位;专人保管空白和有效票证;建立票证的收发登记制度和定期盘点制度;对售票、收款、入园数据交叉比对;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预收款项等。
再次,建立门票价格体系,监督使用范围,防止收入流失。要对不同门票价格的实施范围进行有效监管。例如:对淡季优惠票设置使用期限,仅限淡季使用;对团队优惠票使用一张入园凭证,防止分拆散售;对于预订优惠票,在入园前一天截止预订等方式。
三、结语
近几年,我国旅游事业平稳快速增长,对GDP的综合贡献率逐年提升。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力度,建设出越来越多有特色的旅游景区,从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现在人们对旅游景区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规避风险,使旅游景区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刘熹,供职于中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