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森林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活动。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林业局的推动下,森林旅游正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同时,森林旅游的开展也为高校开展有声有色的生态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成为开拓大学生生态教育的新途径。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一致性,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探求两者之间的耦合机制,在森林旅游发展中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在推进高校生态教育中实现森林旅游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内在一致性
(一)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森林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弘扬森林文化,开展生态教育,推动森林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高校生态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人才,其最终目的与发展森林旅游一样,都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二)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教育中,要以生态意识教育为核心,以生态知识教育为重点,以生态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由此可见,生态意识教育、生态知识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无疑就是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森林旅游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引导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森林文化,提高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推动生态道德建设。这与高校生态教育在内容上是非常契合的。森林旅游的开展为高校生态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在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高校偏重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所收到的效果不能成正比。实际上,高校生态教育更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森林旅游是融趣味性、参与性及教育性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森林旅游无疑就是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方法,吸引人们在“游中学、学中游”,达到 “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森林旅游可成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耦合机制
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有效结合的基础是两者耦合的机制。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的基本框架是: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充分发挥高校和旅游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的不同职能为基础,以教育推动、旅游促动为路径,最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图1)
(一)耦合动力。耦合关系形成的前提是优势互补,推动耦合关系发展的动力是耦合主体能够在耦合过程中实现利益共赢。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是一个动态、开放、循环的利益系统。耦合的主体由两个层面构成,即高校和旅游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其中,高校追求自身生态教育及其研究、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实现,而旅游、林业部门根本上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两个层面要实现耦合,必须有一套能够发挥各自优势、集联动性和有效性为一体的动力来驱动,即教育推动力和旅游促动力联动作用。
(二)耦合方式。当前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方式主要有:1、基地式。双方按照高校生态教育需要,在森林旅游景区建立基地,开展教育、研究及各种交流活动;2、交流式。双方以相互学习、共求发展为目的,派人员开展交流,共享信息资源;3、项目式。旅游、林业部门与高校以研究和开发为“接口”,通过借智借脑,实施项目联合开发;4、市场式。旅游、林业部门通过对教育的支持,直接向高校推介森林旅游产品,利用高校生态教育的影响来宣传产品,树立旅游形象,从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三、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的构建
构建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耦合机制,就是要在森林旅游发展中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在推进高校生态教育中实现森林旅游的目标,即森林旅游为高校生态教育提供环境和载体,高校生态教育为森林旅游提供参考和指导,寻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一)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不仅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也是生态教育阵地,其内在要求与高校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森林旅游要有效地发挥各种功能,就应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依托高校资源,主要是基于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客源市场。首先,高校具有生态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可以为森林旅游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其次,高校是智力资源富集地,森林旅游部门可以向高校借智借脑,促进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吸收、培养和带动一批服务管理人才;最后,大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好奇心强,渴求知识、接受教育的愿望比较强烈,所以他们外出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成为森林旅游重要的客源群体。旅游部门通过对高校生态教育的支持,可直接向高校推介森林旅游产品,吸纳学生参加营销工作,起到宣传效应,从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二)以森林旅游为途径,进一步创新高校生态教育思路和模式。生态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和模式是解决高校生态教育难点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深层次的发掘森林旅游在生态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得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更好的结合,充分利用森林旅游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情景并茂的特点,把生态教育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森林旅游活动之中,使他们生态意识得到熏陶,生态知识得到充实,生态道德得到升华。森林旅游也将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生态教育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以森林旅游作为高校生态教育的新途径,不仅要按照生态教育需要,在森林旅游部门建立教育基地,形成“校外课堂”;还要转变思路,邀请旅游、林业部门专家、高层管理人员到高校举办各种生态教育讲座,开展森林科普宣传活动,建立与日常教室课堂不同的“校园课堂”。
(三)通过森林旅游工程的全面实施,为高校生态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生态教育的实效如何,不仅取决于高校自身的校园氛围,也离不开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生态教育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整个社会风气的一些负面影响是不无关系的。森林旅游作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要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就必须通过森林旅游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丰富生态知识,提升生态道德,为高校生态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各级部门应为高校参加森林旅游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各类森林旅游部门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主动和高校加强联系,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合理安排高校参观学习;高校也应充分利用环保日、地球日、节假日、绿色公益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和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森林旅游,增添森林旅游地“自然课堂”的教育氛围。
(四)整合多种力量,建立耦合机制的保障体系。建立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耦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整合多种力量,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主要是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从组织实施与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保障耦合机制的有效运作。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高校、旅游部门、林业部门作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明确界定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因势利导,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行业协会、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参与支持。其次,必须统筹各种力量和资源,构建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实现教育资金、森林旅游资金及各种支持资金的互补和优势整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专项资金来保障耦合机制的有效运作。
作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