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旅游专业人才紧缺。本文分别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现状、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未来教学改革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为社会转型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社会转型期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更好地打造高效务实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帮助培养高素质、务实型人才,让学生走出学校后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管理属于二级学科,要想实现这一学科的转型,就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多途径的转变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近几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各层次的学校中均有开设,从中专类学校、高职高专类院校、本科类大学以及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虽然定位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旅游企业培养人才。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说,我国旅游行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旅游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促进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国内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人才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旅游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旅游市场中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商贸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生需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品质,具有实事求是、爱岗敬业、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改革意识;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着重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一定的急救医疗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未来教学改革的措施
旅游管理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工作能力,从而适应旅游服务工作的需要。
(一)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论其专业方向是什么,对旅游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是一个基本的专业素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要在重点、扼要、完整讲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以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兴趣,扩展书本上的知识,补充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掌握我国的旅游资源,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注重面向旅游企业的岗位和部门设置教学内容,注意均衡性、加强选择性、提高完善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信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研发上,教师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教授的内容,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使用讲授、提问启发、案例分析、随堂讨论、模拟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业最新动态,提高自信心和开拓能力。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融合国家职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另一方面,注重职业情景的模拟,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使用现代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现代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制作的课件精美、内容清晰明了,知识量大、形象直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旅游图片的学习和旅游视频的观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训室建设充分考虑实用性,仿真性;实现实训室信息化、自主化管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形成校内课程实训、校外实际操作实践的教学环节,有效提高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实用、完整、系统的职业技能。
(四)打破传统模式,走出课堂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旅游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旅游专业自身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旅游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结合实际工作与具体操作的学习机会,因此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日常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亦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结合学校所在地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现场教学,使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增强其适应性。
(五)健全考评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对知识的掌握应该重在平时的努力。考核虽然只是衡量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但是却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行动方向。由于以往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对平时考核的情况关注度不够,造成学生忽视平时学习,临到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为此我们需要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坚持以能力考核为重点,采取笔试、口试、小组竞赛、实际操作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尤其在平时成绩这一部分,不是单纯依据学生书面作业打分,而是结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企业实践等技能目标,评出综合分。构建突出职业技能、开放的学生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考证;构建提升工作能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六)指导学生考证,参加技能大赛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新生力量,应具备多种能力,其中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两项心理素质就是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因此多参加一些考试和竞赛是非常必要的。导游证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资格证书,一方面每年在考试前集中对考生进行考试的指导和现场模拟导游培训,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融入导游考试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教师要认真负责、悉心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考生的通过率。除此之外,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旅游类的技能比赛,例如酒店餐饮技能比赛、客房实操技能比赛、模拟导游比赛等,学生经历从准备到参加的整个过程,是一次非常好的专业成长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使其发展为全面技能型人才。
(七)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是当前办学的主要方向。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延续和发展。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积极开拓“订单”培养模式。旅游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地在实地进行锻炼,这样才能做到工学结合[6]。总体上,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完善学生实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适时安排学生到酒店、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使其了解旅游企业服务的经营业务流程,掌握不同部门的服务规程和要领,灵活运用各流程的业务知识及其技巧,以期达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的目的。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职教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学生为本,关心与关爱所有学生,严谨治学,认真执教,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中,要依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围绕其专业目标岗位(群)的能力需要,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亦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教师要注意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高职院校,要认清当前旅游市场的形势,针对行业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同时加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资料,不断增大教学的信息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范围,扎实推进“工学结合”,努力发展教育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研究高技能专业人才特点,积极探索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新型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陈慧敏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