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旅游管理产业发展的蓬勃势头,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探讨十分必要。通过对旅游管理人才的社会要求、基本特征的定位把握,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配置、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方面的局限和不足,提出完善师资配置、规范课程设置、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举措,深化对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研究和探讨。
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中愈来愈成为经济提升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和支柱。特别是旅游业在整个产业经济发展链条中所产生的带动作用和影响,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旅游在经济中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却存在较大短板。旅游人才队伍在实践性、操作性和适应性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的旅游理论基础同时掌握高超的旅游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围绕社会需求、旅游人才特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来探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创新培养路径尤为紧要。
一、旅游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
旅游管理人才作为重要应用类人才,在多方面有着严苛的要求,从其培养的基础目标来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业务基础和高超的文化素养。面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素质教育学习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要求。而在业务实践方面,旅游管理人才自身的交流谈吐、仪容仪表、知识展示、才艺展示、灵活变通成为进入工作岗位前的基本能力素质。设定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基础素质的基础要求,开展旅游管理人才综合基本素质的专项训练,才能切实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
旅游管理是伴随经济管理科学发展而兴起,同工商管理并列于管理学科之下,面对国内外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许多学校也应社会需求广泛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学科的角度考察可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应用性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基础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隶属于第三产业。其服务内容有着明确又灵活的特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市场与客户的关系。市场的需求总是进行变化和调整,旅游管理人才的应用性表现为其务实,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满足客户要求,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综合性
旅游服务作为一项服务其依据客观载体来开展运行,主要依赖旅游管理人员来提供服务,所以旅游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关注游客的感受和反应,唯有以游客为中心及时提供多方面、综合性服务才能推动旅游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
(三)适应性
旅游服务的特点受制于市场和客户,受多重因素影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旅游管理人才必须能够驾驭这种不确定性,迅速适应形势的变迁。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受影响的因素更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人才能够认真研究把握市场变化,准确判断市场趋势走向,较快融入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变化中。
(四)国际性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国际旅游线路日益蓬勃兴起。但受各地区文化、风俗的差异影响,国际旅游管理同样面临诸多问题,突发性、偶然性事情发生概率日益上升。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必须预先把握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做好应急、应对预案。不断增强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旅游资源的运用把握能力。
三、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结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培养中,师资安排与协调组合上存在薄弱环节。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专业设置历史短,诸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后期转变,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设置和评估。教学队伍临时组建,缺乏正规和系统的训练。这就造成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本身缺乏专业性,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配置来看,诸多老师是从相关专业和类似专业转入,配置的教师缺乏长期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旅游管理教师和旅游资深人士互相混淆,有的学校甚至聘请一些热爱旅游、经验丰富的工作者从事旅游管理培训,这类安排在一定方面是有所必要,但整体上的比例要有所控制。引进旅游工作者虽然可以增强学生旅游实务的掌握,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影响旅游管理服务理论的研究深化,对于形成系统全面专业化的旅游管理服务,培养不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有所局限,对长期全面专业化的旅游人才培养制造了隐患。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本身重视不足。课程设置上与大纲和框架的安排上存在脱节现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工作是该专业掌握的基本内容。但部分院校急功近利根据需求将其他和管理及有关的边缘学科盲目转化为旅游管理的专业学科,符合大纲要求的课程缺乏专业老师来开设,许多课程是因老师来设而非按大纲而设。课程设置的改造现象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专业性。这种改造专业课程设置的现象忽略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肆无忌惮的开设了文史哲等间接相关的课程,而核心的专业课程如旅游经济、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管理等课程往往有所欠缺,造成了旅游管理课程的良莠不齐,人才培养教育出现较大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对于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培养而言,其至关重要的就是其实践应用性。这既是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对于培养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言,重点和主要环节就是落实在应用层面。既要充分开展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将学习的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来提升完善旅游服务,深化对旅游服务的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中普遍采用了灌输性的教学方式,考试考核也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在许多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变通、分析、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的训练。这就造成了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出现了掌握基础知识但面对具体实际问题却无法顺利运用知识的缺陷。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培养和实践训练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四、旅游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
(一)推动教学师资结构和教育方式方法变革
师资结构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基础,培养卓越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要依赖优秀的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的配置,尤其是加强对专业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的引进,从旅游管理人才的长期发展来开展课程设置,有效结合该专业教育教学大纲,注意均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旅游管理资深实践人士的比例,以专业化、应用化、系统化的旅游管理教师为主体,结合旅游管理资深实践人士的业务实践操作训练,全面的提升旅游管理教学师资结构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师资结构不断强化的同时,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变革调整,努力变革当前旅游管理教学中教学僵化、呆板的局限,通过引入实践体验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接受效果,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适当掌握旅游管理服务实践。既避免了课程吸引力下降,学生的抵触。同时也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从事具体实践活动提供了渠道平台,成为进入工作岗位的前瞻学习。
(二)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规范化设置
旅游管理的课程设置,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大纲,面对学生短板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围绕服务行业的实践特色和应用特点来进行教育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必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教育为旅游管理人才专业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提供基础训练,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面对旅游管理实务工作的本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尤其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突出实践训练的比例,在深化旅游理论知识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与实践相衔接关联的课程,注入人文特色、时代特色的教学因素。例如在新型人文环境下开展旅游心理的研究,在新经济条件下开展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增加相关联的学科如休闲学、运动体育等领域的相关课程。通过多元相关课程的开设不断拓宽学生知识掌握面。在课程的目标定位方面既要注意尊重高等教育普遍的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学科发展的个性特色,根据社会的需求和长远发展来考量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训练学生操作技能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课程设置与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取联系起来,把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和旅游公司运作等环节渗透进旅游管理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学习、实践、岗位责任承担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推动旅游管理实践的创新平台建设
旅游管理的实践环节离不开卓越的平台支持,作为一项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高度重视其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不断开创支持旅游管理实践的平台和渠道。同传统的课堂教育所不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积极推动开放办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习、技能培养和实务练习的一体化结合。必须通过鼓励院校和企业间的联合办学,合作培养机制,突破传统的分离式教育培养,探索校企联合的用人、育人、交流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培养训练中同企业间展开系统全面的合作,即为企业发展培育后备军,又为学校育人磨练了真人才。在企业中通过分期、分批的方式开展实践探索,组织企业优秀职工担任学生的实践教师,开展学徒制的培养,在实践中融合理论研究和具体实际操作,以理论-实践-岗位的模式,逐步的开展锻炼,将实践环节渗透在每个学期和学年,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逐步成长,将教学内容与企业运营相互结合,最终锻造出一批符合企业岗位和要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面对当前国内旅游管理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管理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发挥的支撑带动作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实现转型跨越,既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娴熟把握旅游管理服务技能,实现旅游管理
工作者的全面发展提升,打造出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旅游管理人才,不断适应、引领、推动旅游管理行业产业的发展。
作者:陈姝 来源:当代旅游 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