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2016-05-13 15: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各地方高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毕业生人数曰益增多。然而,从就业情况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少之又少,这与旅游行业求贤若渴的局面形成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学生专业认同度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研究,能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的目标,为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现状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1]O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的内涵、测量维度等方面。专业认同的内涵很广泛。王顶明认为专业认同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学习者在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的过程中,会因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对专业的看法%官春兰等人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认可、接收、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依据专业选择职业,并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生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在对测量维度的研究方面,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气徐帅等认为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和专业期望5个维度。

  

  综上所述,对专业认同内涵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对测量维度的研究上基本可概括为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从研究对象上看,相对比较广泛,对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等的专业认同均有研究,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做进一步的深人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二)研究假设

  

  在上述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借鉴了白凯等人的测量维度的设计,以及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对于维度的设计,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为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二、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于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査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依据上述假设的七个维度,设计了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其中龙岩学院105份,三明学院90份,厦门理工学院70份,武夷学院85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其中龙岩学院102份’三明学院85份,厦门理工学院62份,武夷学院77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从总体来说女生要比男生多。

  

  三、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使用SPSS21.0进行题项纯化,标准如下:(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0.4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者删除吒23个题项删除了10项,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8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1271.770,Sig值为0.000,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

  

  其次使用SPSS21.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前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363%,符合要求,可以提取。第一个公因子包括“专业将来很赚钱”、“专业将来很吃香”、“专业前景好”、“家人对本专业的支持”,可以归结为“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包括“总体学习氛围很好”、“和专业师生一起有归属感”、“旅游业很规范”、“按照专业要求规范发展”、“就职于旅行社、酒店等服务型企业”,可以归结为“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包括“教材有利于学习”、“课程设置合理”、“专业实习安排合理”、“老师的授课能学到很多”,可以归结为“专业教学”。

 

blob.png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了3个公因子,并分别命名为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但这三个公因子是否能够代表该测量模型,则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即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这里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主要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因此,利用AMO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

  

  认同测量模型通过检验,具体说明如下。

  

  1.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采用组合信度(Compositereliability)来进行验证。一般而言,组合信度的值在0.6以上就说明该模型通过信度检验'由表2可以看到,三个公因子对应的组合信度的值都大于0.80,符合信度检验的要求。因此,该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

  

blob.png

  2.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区别效度检验和聚敛效度检验。首先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是用来说明模型的适配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拟合指标值基本达到规定的标准值n,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整体拟合优度。

  

blob.png

  表3拟合优度检验指标聊RMR^GFIAGFI晒RFlI其次进行区别效度的检验。对于各维度间是否存在足够的区别效度,通常是采用比较各维度间完全标准化相关系数与所涉及各维度自身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的平方根值大小,当前者小于后者,则表明各维度间存在足够的区分效度,反之,则区分效度不够?'由表4看出,3个公因子的AVE值的平方根分别为0.8233,0.7141,0.7153;而三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大为0.683,小于最小的AVE平方根值0.7141。因此,有理由认为该测量模型具有区别效度。其次进行区别效度的检验。对于各维度间是否存在足够的区别效度,通常是采用比较各维度间完全标准化相关系数与所涉及各维度自身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的平方根值大小,当前者小于后者,则表明各维度间存在足够的区分效度,反之,则区分效度不够?'由表4看出,3个公因子的AVE值的平方根分别为0.8233,0.7141,0.7153;而三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大为0.683,小于最小的AVE平方根值0.7141。因此,有理由认为该测量模型具有区别效度。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blob.png

    最后进行聚敛效度的检验。检验聚敛效度的标准为:(1)所有标准化的因子载荷要大于0.5且达到显著水平;(2)组合信度CR值大于0.8;(3)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大于0.5191。如表5所示,l3个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军大于0.5且均在0.01(P<0.O1)水平上显著;根据前面计算的结果可知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931、0.8366和0.8068,均大于0.8;表4所示的AVE值也均大于0.5。因此,可以说明该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

blob.png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在文章开头假设了7个维度的情况,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社会偏见,但通过调査及分析,最终只剩下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不显着的3个维度也反映了目前学生的认知状况。首先,“专业意识”维度不显着的原因可能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不如重点院校,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将来要做什么,怎么做没有什么,更多的是学好目前设置的课程,其他可能跟专业相关的知识很少去涉猎,所以他们的专业意识就相对比较缺乏。其次,在“专业投机”这个维度设置了两个问项,分别是“我觉得考资格证书比专业学习重要得多”和“我的专业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结果不显着,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依然想学好这个专业,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证和考试,这点在部分访谈中可以看出,所以该维度不显着。最后,在“职业偏见”这个维度上不显着,说明目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偏见在逐渐减弱,虽然部分学生是调剂到该专业的,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是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不能说完全代表社会的看法,至少能够说明学生的家长已经基本认可本专业。分析得到的3个维度也说明了学生目前更关注的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的学习以及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内部的归属感、未来的就业情况等。

  

  {二)建议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培养专业归属感

  

  加强专业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培养专业归属感是学生专业认同感建立的重要途径,可以由校方和专业教师共同引导。首先,学校可以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比如毕业前需完成导游讲解、服务员操作技能、旅游英语、茶艺、舞蹈、声乐、调酒等各方面的相关专业考核鉴定来引导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给予一定实践经费,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同时专业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具体方式如下:(1)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行“导师制”和“学徒制”,学生从大一人学开始分配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人学适应教育、专业认同培育、专业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例如推荐专业书籍、介绍专业实习、带领参观考察等。除此之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成“师徒”,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例如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升、学科竞赛的指引等;(2)加大与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力度,联合举办一些专业知识竞赛,例如与旅行社合办导游之星比赛、旅游线路设计比赛,与酒店合办操作技能比赛,与餐饮企业合办营销推广比赛等。一方面企业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让学生更有激情和动力参与其中,从而锻炼实践能力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中吸纳优秀人才,拓宽发展思路,升级更新旅游产品,实现共同发展;(3)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类旅游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做好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专业认同;(4)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成立项目小组,进行课题或者项目申报,并开展后续的运作;(5)联系校友、熟知旅游企业在校内开设旅行社、餐厅甚至酒店等,或者利用校内已有的宾馆、餐厅、咖啡厅、酒吧等,通过高年级学生分组运营管理比拼业绩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服务、管理、经营的改革和创新;还可以成立旅游文化创意公司、市场调查队等,专门为市场提供创意和信息调查服务等,既锻炼能力又可以获得收益。

  

  2.加大就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及对就业信息的学习

  

  在调查了解中发现旅游管理学生大多为其他专业调剂或末位专业录取,她们自身和家长都对旅游管理专业缺乏了解和专业信心。因此要大力培育学生的专业信心,其中一个关键在于要明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这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就业取向以及在校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学生和家长双方人手,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问题,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对专业充满期待,能够支持孩子的专业选择和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认同。具体操作中要根据不同年级进行针对性辅导,如一年级进行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情况,激发兴趣爱好,培养专业认同,初步确立专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二三年级侧重专业实践技能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提高专业认同,增强竞争力,明确就业方向;四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选择和决策的辅导,进行择业方法、应聘技巧、心理准备等求职知识的指导,帮助学生减少职业选择困难,提高应聘成功率,做好人职准备。

  

  除了从思想上提高学生专业信心和明确就业前景外,还需要从实际技能上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校内技能训练的广度和多样性、趣味性,建设各种类型实训室,例如会议服务、展演、旅游礼仪、3D模拟导游、餐饮、前厅、客房、酒吧、康体服务等。另外考虑到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发展趋势,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旅行社、酒店、餐厅、咖啡厅、酒吧等,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服务,既能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又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实习机会;同时,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实施中要转变“重酒店轻旅行社”的观念,重点选择那些规模大,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理念超前的旅游企业,行业可以覆盖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地域可以是国际化。选择确定好校外实习基地后,整个过程必须合同化,确保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合作方式可以多元化,例如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符合他们岗位需求目标的实训教材,共同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考核方式及标准等,确保顶岗实训教学效果,更好满足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实力,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建立良好的渠道,实现校企双赢。

  

  3.突出应用性,强化“双向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入手。

  

  通过调研得知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分为转专业教师、专科教师和新晋教师等,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不足和实际操作经验欠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分派转专业教师和专科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了解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带领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分步骤地安排新晋教师到知名酒店、旅行社、旅游集团、景区景点参观、学习、挂职、带队实习,在实践中学习服务流程、操作技能和标准,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完善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学历科研能力为相关旅游服务企业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措施,实现双赢。

  

  另外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应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导游证、领队证、酒店星评员等,进人相应企业挂职锻炼,也要结合最新业态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尝试成为酒店试睡员、旅游体验师、美食体验师、茶艺师等,从而更好完成教学工作。除了将专业教师“派出去”以外,可以运用“请进来”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聘请知名旅游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业务能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智囊保障。例如全面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课程指导、合作开发课程、定期开设讲座或专题报告,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这种“请进来,派出去”的操作模式意在建立包含专任教师和旅游企业在职服务管理人员的教师队伍,双方可以相互合作,交流经验,从而强化“双向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4.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

  

  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要对过往以教师为主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案例教学首先要解决案例收集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案例都是教材或者参考书上的资料,都较为陈旧了,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收集整理:(1)学生在旅游企业定岗实训亲眼所见或经历的事汇编成报告;(2)让学生在相关课程社会调查中分组深人旅游企业走访、访谈相关服务和管理人员,搜集相关案例;(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整理大型旅游服务网站上关于旅游消费者点评的相关事例,例如携程、途牛、去哪儿、阿里、艺龙、蚂蜂窝等,让学生换位思考,从消费者角度了解真正的旅游需求;其次将案例资料整理成教学资源数据库,专业内部可以共享案例教学资源。在课堂的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结合最新最前沿的典型旅游行业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启发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应以经验及策略等程序性知识为主,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等陈述性知识为辅,那么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中就凸显出重要地位。项目教学法突出的是“做中学”,焦点在于“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操作技能、丰富实践经验,并提髙创新能力。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度讲解概念和原理,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例如旅行社的申请设立、餐厅的开业准备、旅游线路的安排设计、饭店营销活动策划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教学与旅游酒店工作的关联性。


作者简介:曾慧娟(1981-),女,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