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及优化对策

2016-03-16 16: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旅游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与之相关的实习问题也受到了各方关注。但是总体来说,大部分成果更多偏重于定性描述,偏向宏观分析和宏观对策研宄,缺乏系统、深入、量化方面的个案分析,缺少一些可行性方案推出,涉及到实习模式研宄的相对较少。

 

  一、旅游专业实习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实习模式

 

  1.根据组织形式划分

 

  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与指导。学生必须到定点合作的旅游单位实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技能培养。采用此类模式的院校一般有健全的社会运作模式,与市场联系紧密且广泛,在地方或其他地区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学校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与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相结合。很多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并不十分健全和完善,或者实习单位过于集中或小型化,不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于是选择采用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即学校在实习方面不做统一安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采取分散实习的模式。

 

  2.根据实习时间划分

 

  集中式实习模式。把实习教学任务完整地安排在一个学期或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安排其他时间进行实习。这是我国旅游院校普遍采取的方式,很多院校把实习教学环节安排在毕业前一个学期,与就业工作联系在一起。

 

  分散式实习模式。把实习教学分散安排在几个时间段内完成。此种实习方式涉及因素太多,操作性不强。但是这种方式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学生实践技能薄弱的问题。

 

  3.根据实习形式划分

 

  单一式实习模式。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一般只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个环节,实习安排整体单一化。

 

  多样式实习模式。一些院校将实习细化于整个四年的教学计划之中,实习方式与平时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如结合学习需要组织学生考察旅游资源、参观旅游企业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专业实习教学涉及相关因素众多,因此培养方式多样。各院校也都在积极开拓符合本校特色的模式,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大部分院校在考虑实习教学环节时忽略了旅游业季节性的特点,导致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期刚好处于当地旅游业淡季。结果,一方面学生因为工作机会较少,得不到充分锻炼,影响实习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在旅游淡季时接受实习生也变得相对困难。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及优化对策


  2.院校与企业缺少必要的沟通,实习单位变化频繁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配合才能完成。但许多院校与业界联系不够紧密,在实习教学环节上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对于实习中学生与企业之间产生的矛盾,由于缺少学校的协调,给双方的合作带来许多困难,出现实习中断、学生自动离职等现象,最终导致实习单位与学校合作的终止。

 

  3.学校和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与指导不足

 

  有些院校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后,就基本不再参与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学校管理指导的更少。而企业也缺少比较详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有的企业虽然安排了员工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但也基本流于形式,学生整体处于松散状态,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中断实习等实习事件频频发生。

 

  4.实习效果不明显

 

  在实习过程中,尤其是在旅游宾馆酒店实习的学生,长期被安排在单一岗位上锻炼的现象较为常见,实习结束后学生往往只接触到了最浅层的基本服务技能,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机制、其他相关部门及整个旅游行业了解甚少,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实习效果。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专业办学时间尚短,经验不足

 

  我国旅游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的时间,对一个学科的建设发展来说尚短,学科地位和知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办学模式上,仍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尝试。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旅游院校在实习教学安排上缺乏经验,难以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2.办学宗旨、专业定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办应面向市场,与市场用人标准有效结合起来。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宗旨和专业定位方面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现象较为常见,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

 

  3.实习管理指导不够

 

  近几年,各地兴办旅游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但是支撑旅游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发展。专业出身的教师较少。由于专业教师紧缺,致使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管理不够,而且部分院校缺乏相应的实习规章制度,实习学生整体呈现松散化,没有严格规范制度约束和必要的针对性实习指导,影响了学生实习的效果。

 

  4.学生自我定位过高,实习期望值过大

 

  目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老师的呵护,缺少社会经验,而且他们对实习生活的憧憬过于理想化和浪漫化,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5.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接收实习生

 

  部分旅游企业不愿接受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认为这些学生实践能力弱,眼高手低,他们的加入会影响到企业发展,而且实习生在实习结束之后,必然会离开企业,这又需要企业在人事安排上重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少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

 

  二、分层阶段性实习模式的提出及优化对策

 

  ()分层阶段性实习模式的设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学习过程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关系,将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分为四个模块:认知性实习、感受性实习、体验性实习和工作性实习。

 

  分层阶段性实习模式,主要是通过最初的认知性实习,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通过最后工作性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双优的标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优化对策

 

  第一,学校与企业统一培养路径,加强合作,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与指导。针对普遍存在的实习生管理松懈现象,学校与企业应对实习教学精心策划、慎重安排。学校针对学生在实习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心理,给予适时指导。在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反思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旅游人才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时刻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企业在保证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应将学生实习纳入到企业阶段性人力资源计划中去。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轮岗制实习,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指导。

 

  第二,建立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学校可以从本校和实习单位中聘请一些事业心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企业员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各院校应尽最大可能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增强联系,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规范、业务较多、信誉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此外,院校与旅游企事业单位还可在科研、培训、教学等方面加强合作,使学校成为企业引进新知识、科研新成果的基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