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本科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契合性分析

2016-03-16 15: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背景

 

  自1981年教育部批准8所高校最先开始开办旅游本科教育起,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旅游本科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到2012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97所,在校生57.62万人。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旅游本科教育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建设、学生观念、专业设置和企业认识等方面存有不同程度的误区,并面临学科地位不独立、专业地位低下、低就业率与行业大需求的矛盾、生源困难、教师处境差等问题与困境[2]。保继刚认为招生规模上的盲目扩张对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但是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不适应才是造成我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最深层原因,而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是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层化与本科教育的同质化;二是旅游行业的专业化与培养模式普适化;三是旅游行业对理论和经验的双重要求与旅游本科教育实践的缺乏'何海燕从供求角度出发,发现旅游本科教育的需求认知与培养方向错位是旅游本科教育萎缩、人才市场需求不足、毕业生非旅游行业就业三者之间的悖论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3]

 

  在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张是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相适应的,但是旅游行业却存在较为严重的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率低且流失率较高的现象[4]。人才的流动在每个行业内都会存在,但过高的流失率和过低的行内就业率是对自身教育特色与教学成果的一种否定[5]。那么,到底旅游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陈特水在对湖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中调查发现,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和专科学历层次的人才是旅游社行业的主要需求,酒店和景区则对本科及硕士及以上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较旺盛;在人才类型方面,旅行社对基层业务骨干的需求最大,酒店和景区则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最大;而被调查企业多数希望旅游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首先从线接待和服务工作做起[6]。本文将从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和旅游行业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契合性进行探讨,旅游本科教育主要是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对旅游行业的需求分析主要从典型旅游企业主要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和招聘启事来进行。

 

  二、旅游本科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分析

 

  教育部批准最先开设旅游专业的8所高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叱南开大学[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9]、杭州大学(后被并入浙江大学)[10]、大连外国语大学[11]、西北大学[12]、西安外国语大学[13]、长春大学[14],除去这8所院校外,东北财经大学[15]、陕西师范大学[16]、华侨大学[17]和云南大学[18]等院校在旅游教育方面也各有特色,这12所高校在我国的旅游本科教育方面发展的比较快,较其他高校有一定的优势,而且12所高校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南、东南都有分布,旅游学科发展的背景有综合院校、外语院校、财经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能够较全面地代表我国现阶段旅游教育的发展现状。因此,选择这12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本科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进行考察,资料来源于各高校2014年本科招生计划以及学院官方网站。

 

  ()笼统的旅游管理是旅游本科教育最主要的专业

 

  根据教育部2012年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旅游管理调整为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从12所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只有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3所高校分别设置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其中华侨大学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2014年新增专业;南开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置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东北财经大学设置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招生是以旅游管理大类进行招生,只是说明了含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其余6所高校都是笼统的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学科相比,专业特色性明显,无论是酒店、旅行社、景区,还是会展、高尔夫等行业特性都很强,但是现有的旅游本科教育笼统的采用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这与行业对学生专业化的要求相悖[2]

 

旅游本科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契合性分析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多以培育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人才为目标

 

  从12所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型人才是大多数高校的培养初衷。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华侨大学和西安外国语6所高校明确提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旅游企事业和行业的管理人才;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定位除了从事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外,还可以在旅游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春大学则定位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陕西师范大学由于自身师范院校的背景,对学生的培养除从事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外,还以为旅游中等、高等院校提供师资力量为培养目标。

 

  高校对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定位与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分歧,就像在前文提到的,旅游企业希望毕业生先从线接待和服务工作做起,这种就业的低起点与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学生的自我认知之间存在的差距,客观地影响到了旅游专业学生的行业就业率和流失率。

 

  ()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大多比较齐全

 

  在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般都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是所有专业都要学习的课程,包括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政治类课程等,在这里重点分析旅游管理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山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早,旅游学科的实力较强,因此以这两所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为分析对象。

 

  中山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相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要多,两所高校共同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酒店(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景观设计等课程,还有每个专业毕业所必须要求的毕业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旅游专业必修课外语特色明显,开设了5门相关的外语课程,涵盖听说读写等方面;两所高校都开设了较多的管理类课程,除了管理学原理外,中山大学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运营管理、项目管理、酒店经营管理、战略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社区规划与管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则开设有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课程;从两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二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色不是很明显,学生对旅游的每个行业都有接触,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了解;从中山大学的课程可以看出,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旅游目的地方向,中山大学在这个方向上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设有18门课程,中山大学开设的课程较多,有50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以理论性知识为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相比,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弱一点,但是旅游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高校对学生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模式在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需从基层的服务岗位做起,从高校课程设置中实践的课时可窥斑。在前文的分析中可看出,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缺乏实践课程,服务操作性知识和经营管理类操作性知识占的比重很少。中山大学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第6学期暑假和第7学期开始,一共有14周时间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期间学生可以到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度假村、旅游局等旅游相关部门实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提倡学生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利用假期进行,毕业论文的课程实践时间有10;长春大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12;华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为1学期,且在旅游企业专业实习之前,在学校的旅游实验室会有1个月的实训学习。陈特水在旅游行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调查中,发现行业对本科生在校实习时间的要求集中在“46个月“7—12个月,,行业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在校要求的实习时间与高校安排学生专业实习的学时有不小的差距,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安排的实习课时不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