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

入世”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研究

2016-03-09 16: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01年11月10日,我国加入WTO,根据GATS的要求,各国将为旅游者入境提供互免签证、简化手续等项服务,对旅游者出境和携带外汇等方面的限制也会不断减少GATS中关于市场准入的要求,将使各国相互对外开放旅游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将进入“无国境旅游”时代,旅游统一市场将逐渐形成中国旅游业不仅要避免国内旅游市场不被外国旅游企业蚕食和垄断,而且还应发展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跨出国门经营世界各国旅游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旅游管理人才的竞争,因此旅游业的兴衰主要取决于旅游教育的成败。

  

  一、国内外旅游教育现状

  

  欧美各国大学中旅游学科专门设系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各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规欧美大学的旅游系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旅游管理系,如英国萨里大学旅游管理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另一类是公园和娱乐资源系,如美国的密执安州立大学。旅游业的需要和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旅游管理成为旅游教育中最具代表性和最为重要的专业设置但各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莫衷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相径庭,往往是根据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我国旅游教育起步于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旅游教育体系。由于旅游教育历史较短及其开始大多附属于地理(旅游地理)、历史(旅游文化)外语(旅游外语)、经济(旅游经济或旅游经济管理)中文(旅游文化)等传统学科,因而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1999年教育部关于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调整工作中,旅游管理作为工商管理类的一个专业方向明确了其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并且被确定为高等旅游教育方面的唯一专业这使众多院校的旅游相关专业面临转型、整合前最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大胆借鉴国外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共同探索,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


  二、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科建设

  

  (一)课程体系设计

  

  1. 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旅游教育开始大多附属于不同学科,因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无统一规范,缺乏科学性是目前存在的通病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单一学科的角度支解旅游学科;第二,课程体系有明显拼装色彩;第三,开设的课程与旅游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未必有很强的逻辑联系;第四,有些课程在开设时间上违反了先修课和后继课的逻辑顺序;第五,选修课开的过少使学生的选择受到限制;第六,有些课程设置中无法实现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等

  

  2. 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及入世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未来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国际语目、网络语目和专业语目。

  

  最近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考虑到旅游业的边缘性•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厚基5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

  

  3. 课程体系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由管理经济、地理、历史、法律计算机心理社会等学科相关课程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体系内的课程给予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由公共课程系列、管理学基础课程系列、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课程系列四个层次构成

  

  公共课系列: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主要课程有: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基础(含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法学基5础体育等;选修课国际政治经济、人文科学基础•文学艺术、应用文写作、环境与生态等

  

  工商管理学基础课系列:主要培养学生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厚实的管理学基础主要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基5础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经济法等。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系列:主要培养学生在旅游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宽泛的知识口径主要课程:必修课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饭店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法原理与实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选修课旅游英语、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美学、社交礼仪、网络资源与旅游信息检索、旅游专题讲座、旅游地影响研究概论、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交通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人类学等。

  

  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课系列:在宽口径专业课程体系内设置柔性专业选修方向,实现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可转化为饭店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开发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在完成共同公共课、基础课的学习后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特长这既是社会对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广泛适应工作岗位的关键,饭店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有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工程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酒水知识与酒吧经营管理、烹饪技巧等。

  

  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有导游知识与技能、旅游线路设计与推广技巧、中国客源国概况中国旅游景观导游词创作等。

  

  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有旅游景区景点设计与规;划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资源学、园林与建筑、地理学基础讲座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计划得以全面落实的关键和保证,特别是旅游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

  

  它不但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经验•开阔的知识视野、综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从事旅游实证问题研究的能力。目前我国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不精,大多数教师由相邻学科转轨过来,旅游专业毕业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足,尤其缺少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从而制约着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第一,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制和首席教师制,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旅游管理实践研讨第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丰富和补充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走出去”就是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学习考察,到具有不同学科优势的高等院校访问、进修,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挂职培训和实习,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的行业管理培训等;“请进来”就是聘请高校旅游行业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讲学、开办系列讲座;聘请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以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第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应用课题研究,征订多种专业杂志、图书资料,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发表论文这不仅有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改善。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落实。目前旅游高校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考试多限于笔试闭卷,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因而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当今旅游业的需求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学研究相结合的多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而对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应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适当采用案例讨论和实证分析法•管理演习法、模拟训练法等教学方法;技能课应以示范法教学为主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应打破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的单一呆板形式,根据考核内容适当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小组竞赛、操作演示、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考试成绩的评定可采用结构成绩制,作业平时测验、实践训练、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这样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第三,旅游高校应将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执掌的计算机网络教育运用到课堂中,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可增加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动态性,扩大教学的信息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教学实践

  

  就旅游管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同时还是旅游人才的试金石目前旅游企业反映: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二是所学理论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学生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进入社会后心理调试时间较长建议旅游院校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突出实践教学,但应避免将旅游高等教育“职高化”,旅游本科教育应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为主,同时涉及一定的应用理论及操作技艺。

  

  加强实践教学,第一,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应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体系设计之中,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教学课时之内,实践学时的多少因课程不同而不同。第二,实践内涵要丰富,除校内模拟实习外,还应包括校外实习和论文写作在校内建立模拟实习训练基地,如旅游资源图片、幻灯片和旅游景区景点录像片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与前厅模拟实验室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可根据课程的实际进度在教师或有经验的旅游行业人士的指导下按岗位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师范指导训练,为进一步校外实习奠定基础校外实习应联合旅游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的各个岗位见习甚至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为撰写毕业论文搜集现实素材,实习结束后学生须提交实习论文

  

  (五)教材建设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的建设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空白阶段;第二阶段是引进阶段;第三阶段是自我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许多旅游院校盲目热衷于编写教材,致使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理论和实践上无创新之处;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编者各自为政,缺乏全盘统一考虑同时通过深入研究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出版的教材相对匮乏,学生缺乏适用的参考书。因此在国家旅游局统一领导下,在文科教育、工商管理二级学科的大背境下,荟聚全国旅游院系的力量,编写既突出自己特色又区别于工商管理教材的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使其纳入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和出版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设计体系改革计划”系列教材,是完善旅游管理教材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