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探索思路,建立导师管理机制和丰富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以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前言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知识获取、科研思维训练等全面衡量的环节。俗话说:“编织筐篓,全在收口”。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总结,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学术思考与创新、逻辑推理与辨析等方面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许多学校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师生比越来越失衡,加上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校与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断减弱,老师指导论文也采取“放羊式”管理,论文质量逐年下降。因此,国内不少专家建议取消毕业论文或者用其他形式代替毕业论文。那么,作为大学生毕业综合考察环节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撰写、怎样写,或者以其他形式来考核,又如何去考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比较大;二是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在论文指导中投入精力偏少;三是学校采取严进宽出的教学模式,不为难学生。学生四处打听历届毕业论文通过率等相关信息,心里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底线,相信校方会“放自己一马”。本文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2级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调查得到,毕业论文在2周之内完成的有21.4%,2-4周内完成的有42.7%,4-8周内完成的有26.8%。超过8周的只有9.1%,大多数学生投入论文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这说明学生花在论文上的时间较少,论文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再从论文的类型来看,今年工商管理专业的110篇毕业论文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实证研究型论文、案例研究型论文、方案设计型论文,分别占23.4%、69.7%,6.9%。要写好这三种类型的论文都需要搜索大量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型论文需要建立模型、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工作量相当大。方案设计型论文需要去企业实施调研,为他们设计出更有成效的实践操作方案,投入的精力也不少。因此大多数学生(69.7%)就直接从网上搜索一个企业作为论文素材进行案例撰写而草草了事。可见,在毕业论文撰写的环节上,大多数学生还未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指导投入不够
由于师生比达不到国家要求的1:14,目前高校教师任务普遍较重。以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每位教师需要平均每年承担4-6门课程的教学,申报课题数项,撰写科研论文多篇。学院一般根据职称的不同每年安排一定量的本科论文指导数:教授指导7-15人,副教授指导5-10人,讲师指导4-8人;还有部分老师需要指导成教学生的论文。总体来说,任务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一个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工商管理教师指导一篇论文只算6个课时的工作量,指导时间一般是从9月份申报选题开始,到下一年的6月份答辩结束,其中需要完成任务书、文献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的指导工作。指导的时间跨度有9个月,其他没有任何补贴与激励,就连“优秀指导教师”也很多年没有评了,况且这些荣誉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指导论文也是不太现实的。
(三)毕业论文监管不严
在毕业论文监管方面,我院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比较长,但是论文与毕业实习交织在一起,很难做好监督工作。有些论文的素材与毕业实习完全脱节,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毕业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处于离校状态,校方和指导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方便教师及时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我校启用了“绍兴文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见图1)。
虽然通过毕业论文流程来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学生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步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难如质如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比如论文抄袭率检测系统与毕业论文网络平台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就有可能存在检测论文与平台提交的论文不一致。据反映,某些学生为了降低论文抄袭率(我校规定低于30%),故意删除抄袭内容或者替换部分内容,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而作为教师或教学管理方,一般是难以察觉的。这样的论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路径思考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看法大多数是走过程,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做,论文质量大打折扣。若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说教式的动员学生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口头督促指导教师加强论文的指导工作、完善论文监管机制等程序性工作,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另外不同的院校,定位不一样,因此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有些院校定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那么毕业论文环节就需要加强学术思维的训练,力求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还有一些院校培养就业型人才,毕业论文就更需要注重实践性。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对毕业论文撰写进行适当改革,而不是一刀切。
(一)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
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目的是长期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下面我们以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来进行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就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写学年论文,大三写文献综述,大四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做研究。因而在此训练过程中需要增设一些课程或讲座,比如“文献检索法”、“文献综述撰写方法”、“统计方法的应用”、“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等。在学习过程的同时可以申报校内学生科研课题以及省内学生课题,加强学生学术思维的系统训练,从而为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实践作品代替论文
另外针对那些不太热衷做学术性研究,而喜欢从事实践应用方面的学生,可以用实践应用成果来代替毕业论文。从2016年开始,我院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试点,部分学生可以把省级大赛获二等奖或以上的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省级大赛包括电子商务竞赛、案例分析大赛、ERP沙盘大赛、财会电算化大赛等十大竞赛。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能够获得省级二等奖或以上的作品,需要学生在平时大量阅读资料,分析整理数据,并且要有一定的独创思想。这比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东拼西凑形成的论文要有价值得多。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为防止学生搭便车,我院只对团队负责人免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弊端,建议可以实施积分制。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大型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课题并结题、发表核心论文等,可根据贡献的大小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分数,当学生累计一定分数之后就可免写毕业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
作者:李小明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