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工商管理论文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2016-11-05 15: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改革高校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又一难题。建立合理的全面的课程考核模式,是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核心。本文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以过程考核为核心,构建一个新型的以的过程为主,能综合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课程考核模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高校课程考核现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转型阶段,地方高校更加注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较其他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虽然我国许多独立学院也在不断进行课程考核的改革,但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独立学院仍沿袭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办法,其存在不足表现如下。

 

  ()考核方式单一化

 

  课程考核方式仍以卷面考试尤其以闭卷方式考核为主,虽然这种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法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迫使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与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考核注重终结性考试,而忽视过程性考核

 

  在课程考核中,虽然也采取了终结性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但平时成绩比例较低,且多以上课考勤加12次作业的成绩综合而成,无法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用能力的形成过程。大部分的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两者之间的比例为30∶70或者40∶60,个别学校采用50∶50,最后得出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成绩。通过这样的考核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积累,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最后的终结性考试上,例如应付上课点名、应付平时作业,学习无法体现连贯性,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此外,也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寄希望于考前的突击复习或者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寄希望于考试作弊,这样即使期末考核勉强过关,课程知识也会很快遗忘。

 

  ()考核标准缺乏细化

 

  虽然有一些课程也采用了论文或者小组讨论等考核方式,但在评价标准方面无法细化,教师也感到这些考核方式操作性差,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没有体现出优于其他同学的特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应用这些考核方式的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师还是回归到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

 

  二、应用能力培养对工商管理课程考核的要求

 

  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设置,高质量的教学环节,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基于生产经营实际来设计课程考核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要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来设计课程考核,避免纯理论的考核内容,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基于兼顾理论知识,强调实践来设计考核内容

 

  课程考核既要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职业素养、创新能力进行考核,更要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操作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的过程考核

 

  课程考核评价必须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有效结合。考核分别以的过程为主,既强调学生自学相关知识理论的过程,更加强调学生习作的过程,强调学生设计、操作、研究应用习作成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

 

  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模式

 

  ()考核内容

 

  1.学习态度。主要考核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如预习、笔记、课堂交流的状态、问题思考的深度等。

 

  2.出勤情况。主要考核学生上课或到企业顶岗实习出勤情况,课堂及实习纪律等。

 

  3.课堂互动情况。主要考核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对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或提问,对问题是否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入问题分析。

 

  4.作业或实习完成情况。主要是考核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作业的质量或实习报告撰写情况。

 

  5.实践操作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考核的重点,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实际、企业生产经营情景和理论知识的应用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6.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职场心态、创造性的个人意见等。这也是对学生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考核环节。

 

  ()全过程考核

 

  1.课前检查测评。主要检查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初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知识准备的相关情况。

 

  2.阶段性测评情况。主要考核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3.综合测评情况。主要通过期终考试来检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技能(包括职业资格证书中的应知、应会)系统性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如有考证,是否通过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课前预习或者作业考核、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口试笔试兼用、论文、调查报告、小组课堂汇报答辩和实际操作等,既要重视理论考试,又要突出对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实行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

 

  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互评、组评、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互评

 

  根据项目或任务的基本要求、项目组的汇报和答辩,每一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出评价结果。

 

  ()组评

 

  由组长根据每一个成员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的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知识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表现,给出评价结果。

 

  ()自评

 

  在互评组评的基础上,根据大家一起讨论的结果,项目组成员对自己在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

 

  ()师评

 

  教师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根据前面的评价,每人基本上可以得到较正确的评价结果,教师主要是根据前面的评价再加上自己的了解进行总结,首先肯定成绩,肯定进步,最后提出希望,并给每一个小组打分。

 

  ()企评

 

  由实习单位或顶岗企业的指导老师对照实习任务安排表对学生完成的每一项实习任务情况进行评价。

 

  ()技能鉴定评价

 

  如课程有相关资格证书,学生是否通过了由学校实施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五、考核结果的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全过程多样化的考核模式来反思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的设计,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1)课程考核是否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2)课程考核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否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技巧;(3)课程考核内容是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吸收创新,是否重点评价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程考核是否采用多样化方式,既注重个人独立思考与技术创新,又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考察;是否兼顾了理论,又着重实践训练。

 

  作者:林建 黄良芳 来源:丝路视野 2016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