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

2016-02-29 0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1.人才需求的特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竞争尤为激烈,其显著特点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地创新。因此,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当然,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为此,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媒体对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市场对人才的选择,简要地归纳起来是五项基本能力三种基本素质,这较全面地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五项基本能力包括:一是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以求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用;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求和谐发展;三是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四是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面对复杂变化的环境,能从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地分析;五是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即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以满足岗位的需求。三种基本素质包括:一是基本技能;二是思维能力;二是个人品质。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市场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管理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同时,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求职就业难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的呼声同时响遍市场。其本质是人才结构的失调,其根源之一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存在脱节,有待于重新审视与改进。针对新的经济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的特点,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选择培养具有基础宽厚、实用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要培养适应21世纪国际激烈

 

  竞争的管理人才,改善我国企业管理的落后水平。其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跨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尽快适应岗位,并发挥才干。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专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属于软科学,联系实际时,只要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辅之以学生实习即可。其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一味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沿用教师教、学生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严重欠缺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

 

  2.教与学矛盾突出。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说教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方法的单一与教学观念的陈旧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导致难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

 

  3.重专业,轻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导致了高学历,低素质的存在,导致市场中出现了数量上供大于求、结构上供小于求之现象。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


  三、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措施

 

  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应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为指南,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院校及专业自身的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措施如下:

 

  1.按市场需求与就业状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新经济的人才需要。对此,应设置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对应专业,如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专、本科专业,并在实践中,逐步调整专科专业,增设相关本科专业,以提高办学层次。

 

  2.注重学历与证书教育并重,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资格考试,形成学历+证书的培养模式。对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在院系设立培训部,组织学生参与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类型有助理电子商务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中级推销员、报送员、国际货运代理从业员、物业管理员、内审员、外销员、企业管理师等国家级职: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毕业生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增加了就业竞争力。许多院校实践证明,持双证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于普通毕业生,这一模式的推行,深受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3.注重对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按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外语和计算机相关课程与实践,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如规定专科生毕业时,外语、计算机必须取得省二级证书,超过者予以相应的奖励;第二,课外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及活动,如口语培训班、外语演讲比赛、计算机平面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

 

  4.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一,广泛组织高学历、高职称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教师或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以追踪学术前沿动态,增进文理渗透与交融;第二,有计划地举办如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以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第三,开展辅修第二专业和第二学位教育,鼓励学生实现文理学科的交叉,经考试合格,发放不同的专业证书。

 

  5.教学与社会挂钩,全程跟踪学生。从学生入校开始,对本科生可实行导师制,选择一些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优秀老师,负责学生的四年学习和实践及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对于专科生,也可指定相关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负责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写作及就业辅导。同时,不定期地举办供需见面洽谈会,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建立就业基地,开设就业指导网站,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社会和服务社会。

 

  6.加强教学管理。主要是重视教研活动,提倡教学竞赛;重视多媒体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重视课堂氛围,探索师生互动模式。如:积极提倡和引用案例教学,辅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案例,再由老师组织讨论、分析,并予以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7.加强社会活动,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加强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之重点。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建立诸如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中心工商管理模拟金融工程等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和课时;另一方面,应主要依托院校所在地,与学院所在地的国内、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尽可能地去设置涵盖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实习基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