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素有“阚大炮”之称的北邮教授阚凯力在“第十四届北邮工商管理新年论坛”上再次放出“高论”,指出“电信业甚至于都不配称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并建议“考虑电信运营商退市”和“电信业应当完全免费”。此言一出,舆论哗然。那么“运营商退市”论究竟是伟大理想还是哗众取宠?
似是而非和大是大非
阚教授的言论一直以来都是舆论热点,例如“漫游免费论”、“3G无用论”等,乍看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却会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此次的“电信运营商退市”和“电信业全免费”的建议也是一样。
首先,阚教授提出运营商退市和电信业全免费的前提是:互联网的IP通信完全替代了电信通信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通信手段。但别忘了,互联网基于IP的通信都是构建在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之上,也就是OTT的基本概念,如果没有基础网络依托,OTT们又将何去何从?
其次看电信运营商“不应当盈利、应当成为基础设施”的观点,并没有充分考虑当前的环境。即便是富甲一方的阿里巴巴也不可能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基础通信网络,然后提供免费服务给消费者,将“免费通信服务”的理想寄望在高度市场化、以追逐利润为根本目标的互联网企业身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景。
再看阚教授的目前通信容量和能力已经远超市场需求、无需再增加投入的观点。阚教授曾表示目前光通信能力已经达到T级别,而末端消费者还只是停留在M级别,这种百万倍的差别使得电信网络已经没有扩容的必要。这种论断更是令人惊诧,它混淆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差异,无视设备处理能力和需求增长的矛盾,更是片面地将带宽视为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惟一因素。
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看似有理,实则流于理想化或是对电信行业的理解与实际的脱节。近20年来,国内电信运营商在CAPEX(建设投资成本)和OPEX(运营维护成本)方面长期持续巨额投入,这种投入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也渗透到大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些投入往往是无法用经济回报加以衡量的。例如偏远山区的“村村通”工程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但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和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电信运营商应当反思
阚教授的言论一出,网上一片叫好之声,不少网友高呼“给我一张免费4G卡”、“来条百兆免费专线”,喜迎“免费”之辞溢于言表。随之而来的是对电信运营商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狂批,“暴利”、“黑心”等刻薄之词不绝于耳。对此不少运营商中人倍感冤枉,但笔者认为,冤枉之余,运营商应从自身角度反思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要改变“重营销服务、不重市场公关”的做法。企业形象的树立不是靠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靠几场活动作秀,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用心与市场和消费者平等交流。把重心放在市场和客户身上,会发现回报远远比树立形象、改善关系更多。
其次是电信运营商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和理解。因市场竞争和指标压力的关系,不少不同电信运营商的员工在网络上、生活中经常相互指摘,甚至相互抹黑,殊不知逞一时口舌之快,损害的却是运营商在行业中的整体形象。贬低对方以抬高自身的做法,实际上往往变成大家都被拉低。
最后是帮助消费者理性看待电信市场发展,合理引导消费者的期望值。国内电信市场是为数不多资费持续走低的市场,消费者之所以还感到不满,原因是他们的期望值明显高于电信运营商服务交付水平,而消费者的期望值增长水平过快,电信运营商自身也是推动因素之一。
免费离我们有多远?
阚教授口中的“免费”不是不好,只是和当前电信行业的实际情况明显脱节。那免费是否就真的遥遥无期?笔者认为也并非如此,而且“免费”的前提并无需电信运营商“退市”,相反可以通过价值模式运作实现多方共赢。
不妨先看看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实现“免费”的:虽然微信等许多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也都是免费产品(至少基础功能是免费的),但我们不要忘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互联网“免”的是直接可见的“费”,赚取的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这也是微信能够拥有巨大市场估值的原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是乐意将价值分享给互联网企业和价值链中其他的参与者,而且自身也通过“免费创造价值”的过程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当然,电信运营商也有类似的案例。如360手机助手采购了电信运营商的“流量800”业务,用户下载指定的应用时流量费用由360承担。用户实现了免费,电信运营商赚取了流量批发费用,而360则是以此为推广平台赚取第三方的直接或间接收益。由此可见,这种“三赢”并不需要电信运营商“退市”也同样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