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工商管理论文

上海海洋产业现状分析研究_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2015-11-10 10: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上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上海海洋产业现状分析研究。
论文关键词:上海,海洋产业,现状分析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地处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口,是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东海黄金区域的结合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区位条件极为优越,是世界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临海的特大型国际都市,上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拓展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能够顺应全球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发展浪潮的需要。对上海海洋产业的研究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性的港城在城市定位、功能转型及产业升级内在要求。
  1 上海海洋产业现状
  上海全市陆地面积为6340.5km2,其中陆地面积6218.65km2,水面面积121.85 km2,海洋面积近9000km2。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0.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12.32万人。上海东临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南接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领,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港口,按照吞吐量衡量为世界第一大港。
  1.1 海岸线资源、滩涂、浅海资源分布及经济利用
  海岸线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上海的海岸几乎全部建有海堤,为人工海岸。据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底到2004年4月的海岸线修测成果统计,上海拥有海岸线470km。所辖海域滩地共55个,总面积645.74km2 [1]。上海利用圈围的滩地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滩地对缓解上海市土地紧缺矛盾,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工业产值增长、稳定长江口河势、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1.2港湾、港址资源及港口开发利用分析
  港湾、港址资源及港口的形成与发展,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天然优势,并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和载体。上海港始建于黄浦江,发展于长江,拓展于杭州湾,腾飞于洋山港,历经了由内河向河口、沿海、海岛的开拓过程,雄居中国港口半个世纪,现已跻身于世界港口之前列论文网站。上海港根据港口区分布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洋山港区、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崇明岛港区、长兴岛南岸港区、横沙岛南港区、黄浦江港区,共8个。上海港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2008年,上海港完成了2800 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二,而稳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一位的新加坡港完成达2990万TEU。交通运输部发布《2009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57亿吨,比上年增长9.0%。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大港口中,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上海港在港口建设水平上持续保持和发挥产业优势。
  在发挥港口产业优势的同时上海也存在着河口岛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的问题。作为我国的第三大岛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面积大于香港各岛,而2008年GDP只有香港的1/66。2005年,崇明三岛平均GDP为8343元/人,只相当于上海全市人均GDP34436元/人的1/4。与长江三角洲14个地级市比较,最低南通市人均GDP9378元/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三岛比南通还低1035元/人。同样是岛屿的舟山市,人均GDP也达11586元/人,超出三岛人均GDP3243元/人。三岛一产的比重偏高。上海全市一产占全部GDP1.8%,崇明一产占24.8%,长兴、横沙占22.3%,三岛平均22.3%。从现状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三岛不仅在上海甚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尚属较慢地区。
  1.3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分析
  通过分析对比海洋经济总产值与海岸线的关系,可以获得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空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计算沿海11个省市2000、2007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大陆海岸线的比值,可以反映各沿海地区单位岸线长度的海洋产业产出贡献,即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表1:2000年、2007年各沿海省市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亿元/km)
  Table 1: 2000&2007 Economicdensity of unit marine shoreline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million / km)
  

  2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提升
  全市海洋产业总体上仍偏重于传统的海上运输业以及由此带动的相关服务型产业,新兴的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规模。第二产业的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及海洋油汽业普通具有盈利模式单一,带有垄断性质,前期投入大,市场成长率低,不必进行大量的后期投资来扩展市场规模即可保持稳定的收入,享有规模经济和高边际收入的优势,但这也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中突显出了后发优势小,成长潜力不足,容易形成发展的平台期,对上海海洋产业后续持续的增长形成瓶颈和制约。同时从以上数据也可以发现,第二产业中海洋油气开采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油气田的产量均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产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抗冲击力和抗风险性都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海洋电力业和船舶制造业产值持续稳定,后发优势不明显。同时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等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并没有突显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并没有给产业升级带来支持。但这也为上海后续的产业升级带来了突破口和发展的途径论文网站。而第三产业中,滨海旅游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优势产业。
  2.2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亟需开发与整合
  高科技海洋产业是一个国家海洋科技水平的象征,代表未来海洋的增长潜力,同时海洋高科技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后发产业,是未来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海尽管拥有一大批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研究机构,但近年来的海洋科研成果并不突出。上海海洋科技投入也严重不足,科技人才结构性短缺明显,科研力量分散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远未形成整体实力。
  2.3 管理系统和法律体系不完善,没有有效的监测系统
  目前拥有管理权的涉海行政部门主要包括: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测绘局、海洋局等)、水利部、农业部(渔业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安部(边防局)和海关总署(缉私局)。多部门管理存在着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的现象,职责交叉必然会出现效率低下。同时细节性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多为原则性规定,而缺乏配套的执行细则,可操作性不强[6]。地方对应的配套法规缺乏,各地的海洋资源和产业都有自己的特性,这就使得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具体的地方法规作为相应的依据,操作的灵活性差,制约了地方海洋产业的发展。同时上海目前的海洋监测主要通过国家海洋局上海分局进行,这势必给数据的采集和跟踪带来难度。同时没有专门的跟踪监测系统和产业预测体系都会对预测上海海洋产业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3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对上海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3.1 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发展,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群
   上海海洋产业仍需深化产业结构发展,提升科技含量高、增值性强、附加价值高的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药物技术、海洋工程、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海洋产业,这是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科技协作、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产业项目,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新兴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同时在考虑海洋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时,应结合海洋功能区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本地区实际进行海洋开发区域布局,利用主导产业的“传递性”,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体系,着力建设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结构完整的海洋经济区域和开发区域。
  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海人口密度已达到3631人/平方公里,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建立海洋产业园区,使涉海产业集群在地理上更为集中,规划产业集群发展的长期远景,将产业园区建设在沿海的区县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一方面能够缓减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沿海区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如浦东新区的临港新城,产业基础雄厚可以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同时较大的产业规模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上海沿海区县发展,制定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如户籍政策、住房补贴等福利,不仅能够减轻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的压力,而且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区县发展,将会提高区县整体人口的素质水平,为上海沿海较落后的区县带来更多的智力支持和长远的利益。
  上海制定了海洋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把未来5年海洋经济的年增长率定为不低于15%。崇明凭借特殊的岛屿格局、近便的理想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土地资源四大优势,在上海城市整体布局中发挥后发效应,成为上海21世纪初期选择的战略重点地区之一,是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海洋产业的后发力量。同时崇明三岛属于上海远郊,与市区分离,为发展海洋产业群提供了天然的地理位置。为推动上海“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应加快崇明三岛经济建设步伐,将环境污染在承载力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向崇明三岛转移,适当培育海洋产业群。未来崇明三岛的发展应当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重保护更重开发”的方针,在保护生态功能的同时充分体现其经济生产的职能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实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互促的发展模式。随着三岛交通区位的改善,其各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相对于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的目标,三岛将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转换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上海经济继续腾飞的新的加速器和动力源。
  3.2提升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上海在后续的海洋产业发展中,一方面要继续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有保有压、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海洋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渗透能力,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推陈出新,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加强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海洋产业起到助推作用论文网站。优先推进海洋关键技术成果的深度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鼓励海洋装备制造技术转化应用。由于科技的进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部门。提升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提高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变海洋产业增长方式,提升上海海洋产业的竞争力。我们也看到在海洋产业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研发成本高,耗费时间久,可能在短期内并不能立即投入市场实现产出,但这种投入在长远看却有很高的价值。这就要求政府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给予高科技海洋产业一定的孵化期和培养期,并从人才的储备、科研攻关力量的增强、海洋高技术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创新体系的完善等几方面进行扶持,同时鼓励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使成果尽快进入市场,实现产出。
  3.3加大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信息跟踪体系
   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经济,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未能完全依靠市场自主调节发展,前期的产业政策扶持是必需的,政府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创造海洋经济发展中软环境方面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上海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布局规划时,不仅要制定长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更应该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问题进行适度调整,在发展中寻找产业问题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边发展边解决现有的问题,分布实施,形成健康的海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提供优惠政策,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涉海企业发展,通过土地、税收、政府服务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海洋资源是带动上海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当,可以带动上海经济发展与繁荣,开发过度或利用不当将导致环境恶化,使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这就要求高效的海洋综合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关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时海洋产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崭新领域,相对不成熟,但潜力巨大。跟踪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应建立海洋产业发展的跟踪制度,建立相关的技术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推动和发展区域海洋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应该形成多部门配合统一的信息采集体系,减少数据的采集难度,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阿成,上海海洋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2000-2008.海洋出版社.
3.中国海洋年鉴[M]2000-2009.海洋出版社.
4.徐长乐,朱元秀,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科学[J],2011年 (63): 21-25.
5.刘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研究[M].海洋出版社,2010.
6.徐祥民,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M].海洋出版社,2010.
7.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M].海洋出版社,2007.
8.徐长乐,罗祖德,姚诗煌等,上海建设海上人工岛及长江口亚三角洲体系的战略意义[J].科学, 2011(2): 3-6.
9.方景清、张燕歌、王圣,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101-106
10.周达军、崔旺来,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6):3-9.
11.韩立民、任新君,海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布局关系初探[J].太平洋学报,2009(2):80-84.
12.伍江,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若干问题思考[J]. 2009(6): 6-11
13.俞树彪,海洋产业转型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 2): 61-66.
14.王晓惠,徐丛春,李宜良等,《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解读海洋经济已初步走出金融危机低谷.海洋开发与管理[J], 2010(4):20-23.
15.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4): 16-19.
16.周庆海,关于《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的说明[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10): 14-17.
17.周达军,崔旺来.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研究[J]. 渔业经济研究, 2009(6): 3-9.
18.洪专,海洋产业化研发中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 11): 55-58.
19.农晓丹,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 2010(3): 63-6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省区

2000年海洋生产总值

2007年海洋生产总值

大陆海岸线

2000年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2007年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上海

601.37

4321.4

470

1.280

9.194

天津

138.63

1601.0

153.3

0.904

10.443

广东

1114.57

4532.7

3368.1

0.331

1.346

山东

737.76

4477.8

3122.0

0.236

1.434

浙江

399.53

2244.4

1840.0

0.217

1.220

辽宁

326.58

1759.8

1971.5

0.166

0.893

河北

69.19

1232.9

421.0

0.164

2.929

江苏

146.04

1873.5

3122.0

0.153

0.600

福建

419.15

2290.3

3051.0

0.137

0.751

广西

110.45

343.5

1083.0

0.102

0.317

海南

70.23

371.1

1617.8

0.043

0.229

全国

4133.5

25073.0

20219.7

0.204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