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专业,许多本科院校都设置了此专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许多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出现企业招聘难的局面。这种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反映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校企双方在平等协商、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成立双方共同参与的工商管理专业合作培养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合作培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协调处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高校课程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考察工商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素质、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2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更好地胜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成长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不了解企业岗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1. 3教学评价系统不科学
工商管理专业重视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对实践教学的要求相对较低。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系统,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办法。实践教学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存在走过场现象。有的甚至采用与理论课程相同的考试形式,其评价结果可信度低。由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水平不能得到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得不到解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4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机制是否完善是决定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及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校内实践基地只能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及利用情况更为重要,即通过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满足学校、学生、教师、企业的需求,各方利益平衡,才能促进合作的长期有效进行。
2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思路
2. 1深入企业调研,完善培养计划
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培养计划[Cal,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主旨。根据校企双方教学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制定联合培养计划过程中,学校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使用意见,考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
2. 2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作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础的课程体系是完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载体与核心。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应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应充分吸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的建议,根据“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构建“基础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平台(如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等):必修模块(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课程实验等。专业能力模块以已修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训练与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方向模块针对职业岗位,强调专业方向上的全面展开与深化,着力构建工商管理人才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 3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组织教师挂职锻炼。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历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实际的管理实践锻炼,实践能力不强。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验的能力,学校应研究制定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担任各级部门经理助理,协助部门经理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
第二,做好校外教师的选聘。首先,由合作企业遴选工作负责、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客座教授。选聘他们参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学生可学习到大量实用的工商企业管理技能,积累初步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2. 4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第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双向互动的现代教学方式。作为系统地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
第二,更新教学手段。远程教学、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撑,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可灵活采用专题讨论、现场体验、案例教学、操作示范、项目驱动、软件模拟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2.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根据实际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双方应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实验、模拟实训、社会调查、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第一,建设校企共享的工商管理实验室。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运用各种实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工商管理实验室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学校往往出现经费不足,软硬件达不到实践教学要求等情况。校企双方可通过协商合作共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第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实践基地是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产生感性认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实践,学生可提升工作岗位技能,熟悉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未来职业角色。
第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考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效果,应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制定考核方法,构建突出知识运用与实践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校自评、用人单位评价、合作企业评价与学生评价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客观测评,分析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实践教学改进的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结论
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具有的强大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人才的能力与素质,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和社会竞争能力。校企双方应紧密合作,不断探索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