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行政绩效,其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形成特别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新公共管理实施中的政府决策、管理流程再造、行政监督和组织重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发展过程
当信息技术的普及形成了以共享数据资源为主要目标、相互联结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后,计算机网络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相互之间联系、工作和沟通的方式。计算机网络使得公共行政管理获得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能够采取以前所无法采取的新方式和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对政府的公共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掌握和管理大量、多样的信息及其技术,使其有效地适用于社会公共事务。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早期主要沿着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信息系统这两个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两个方向开始趋于一体化,由于互联网的深人发展,电子政务兴旺起来,以公共管理为中心,一个全社会各种信息互联互通、互用共享的信息社会的雏形初见端倪。
(2)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现状。信息化技术到上世纪末,以等级制为基础的早期官僚制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对于快速变化、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社会和经济来说显得很难适应。这时人们可以廉价地收集各种信息和数据并加以传递。可以被转化成为业绩的信息,反过来又使得管理模式分散化。与传统行政模式的原始技术基础相比较,这方面的变化本身就可能导致政府管理方面的重大改变。
二、信息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的模式巳经产生了很大影响,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管理模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全面冲击和深层震荡,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成为全球公共行政产生变革的重要原因。
(1)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对公共管理能够实现低成本、大范围信息传递,使公众以很低的成本了解信息,影响他们的认知、判断及情感体验方式。信息必须进人交流过程才有价值,这种交流过程就是传播。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相对自由,公众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大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又影响到其他人,所以信息在网络上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造成广泛的影响力。
(2)数据收集交换平台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数据收集交换平台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虚拟组织的发展。虚拟组织只具备一般组织的实质,不具有公共部门组织结构,是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网络上组织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虚拟组织正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它按照不同的主题把人群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多种多样的电子方式把这些公民链接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治,我国最近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先在网络上被曝光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解决。这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兴趣,可以让民众更广泛的监督政府,但也可能超越虚拟空间,对国家政治系统带来冲击。如我国近几年网络上曾经出现的抵制某国商品的浪潮,就实际地影响了我国与该国的贸易乃至双边关系。
(3)信息化技术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强调了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公务员必须完成角色转换,从过去自上而下对企业和公众的领导地位,变成为他们服务的地位,其相应的行政模式也公车滥用;另外,车辆行驶公里数及油耗等都是可以度量确定的,建议出台更为详细具体的对燃油及停车费的规定,确定每日出车花销的上限标准。
(4)公务接待管理上从严格、细化标准方面着手。公务接待要明确接待人数标准及用餐标准,如现行差旅费伙食补助每人每天80元,那么接待标准可以按照30元/人次,超过10人一律按照工作餐解决。接待活动要有详细接待报告,内容要具体到参加人员名单、接待事由、时间地点、次数等,附于财务报销单据之中。
(5)公务出国等方面严格按照现行的差旅费出国管理规定执行。且要求本单位人员出国出差详细记录、汇报所往地点及每天日程安排,可配图片进行说明。出差后,应以会议形式进行总结或以公开报告形式将出差详细经历进行汇报。这样既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又利于开展工作,交流工作经验。
三、公共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研究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部门的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的过程。管理,是科学与人性的结合。随着现在科技进步与人文创新的高速发展,我们所接触的信息量与日俱增,在这样一个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时代,人们正在比以往更多的利用信息,以获得竞争的优势。不仅如此,公共事业作为一项服务大众的公益事业,更需要利用信息来保持其组织的活力以及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
(1)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信息化业务所涉及的单位以及自身管理流程非常适合程序化管理。首先,单位以及自身的管理流程是按一定模式循环的过程,有规律可循;其次,各个流程环节结合十分紧密;再次,墙材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相当繁重复杂。通过程序控制,使数据上报过程更加严谨,效率更高。各个环节结合更紧密,并能减少环节中人为失误,自动采集处理材料采购、销售数据,统计工作将变得更为容易以及准确。
(2)信息化下的公共管理创新。公共管理组织进行单位定期的内审可以随时为各种违规行为敲响警钟,对各级领导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督促领导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
加强针对三公经费的外部审计和社会监督力度,同时各事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内审制度加强审计可以减少因随意人账或者违规人账带来的三公经费在账务上的人为减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接待场所及结算方式实行社会公开管理;公开接待标准,由公众进行监督。利用出租车和公交卡等便利的使用、结算方式,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由交管部门协助,利用其监控系统对公车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
要改变,变被动为主动,把服务建立在用户所需要的项目上。这样的转变要求公务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可能会使公务员失去部分特权,尤其在我国更是如此。
通过预算及零余额支付系统从严控制管理三公经费预算目前三公经费并人各单位的公用经费总额中核算,不是作为一个单独核算项目,预算额度都是根据上年的决算略有压缩,至于是否能控制在额度内,却难以掌控。建议将其单独作为一个项目经费,一方面预算更为明确,且在零余额支付系统专项经费无法超额使用。使用前按月或季度申请上级财政有效的使用额度,按照具体用途来支出。
总的说来,三公经费治理的过程也必然需要付出多方的配合和努力。相信在中央财政及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的前提下,逐渐控制住三公经费的开支,转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是指日可待。
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推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把公共事业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公共事业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
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三个基本方面。公共事业管理的信息化就是这些方面相结合的创新之举,公共事业管理的信息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社会结构形成冲击。传统的官僚制结构是金字塔式结构,信息、权力等要素通过严密的等级层层传递,体现出森严的管制特点。而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发展层级横向联系,压缩组织层级,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人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广大非政府组织、社区、公民等有了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因此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信息化技术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地获得知识、信息的手段。技术的发展影响人类社会的管理方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行政绩效,其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形成特别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新公共管理实施中的政府决策、管理流程再造、行政监督和组织重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共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提高了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效率,也可以使得更重信息能最大化地被社会所利用,创造最大化的社会价值。
黄仁艳
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