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心理测验开始在西方大行其道。职业素质测评,又名职业倾向测量,最初在美国是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目的,用于测量官兵智力,后来逐步应用于民间,开始对一些人群进行特别设计专门的测量表,安排各种适宜的工作。1927年美国学者斯特朗最先编制了“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公益性职介机构的职业素质测评与促进就业的关系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公益性职介机构的职业素质测评研究
1、职业素质测评工具
进行职业素质测评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心理测验量表的编制,目前国内外,最为有名的就是美国劳工部于1934年花了十年时间精心调研分析而编制成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简称GATB)。它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测量,一是工作方向,二是因素分析。通过对招聘中不同行业的50多种测验进行分析,归纳出了11种纸笔测验,4种操作测验。一时广为流传,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修订。我国最早发展引进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修订的是戴忠恒先生等人,并据此建立了中国常模。仍然有15种分测验,分别对人的数理能力、书写知觉、空间判断能力等9种职业能力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发展到今天,职业素质的测评工具已经非常多元化,种类也非常繁多,并且通过科技的发展,许多测验工具已被编制成软件,可以在电脑及网络中更加便捷广泛的使用。就目前许多公益性职介机构都在使用的,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北京博瑞奇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大型职业素质测评工具——CETTIC系统软件的总体来说,以帮助求职者对自身的职业兴趣、个人能力、性格特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从全新、系统的角度认识自我。对于目前主要使用的测评工具来说,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类:综合性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和单项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前者如《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等,主要是多种职业的综合评定,多用于进行人才选拔时。
2、职业素质测评发展方向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说,职业素质的测评还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的,但是在具体的使用情况上,因为各种原因,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还不够科学化和系统化,所以推广程度还普遍存在一个至上而下的形式,普通民众并没有很强的主动进行职业素质测评的观念。就我国来说,目前进行职业测评的还是多为公益性的职介机构,多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使用。社会职介机构也有相关业务,但基本都是收费的,而民众对此的了解程度并不很高,所以真正使用的很少。针对目前的情况,我国应当注重对传统的测量工具的编制思路进行改革,把它系统化梳理,除了某些特定职业需要特别编制外,许多的综合性测验都是可以由多种单项测评组合而成的,这种不仅涵盖面广,而且经济灵活,其次就是解决编制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例如对于某种胜任特质的职业素质的考量,以及观察中需要确定量表的特质等。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公益性职介机构职业素质测评与促进就业的关系
1、公益性职介机构职业素质测评是促进就业的“催化剂”
在化学中,“催化剂”是用于加快某种化学反应。而对于促进就业来讲,公益性职介机构的职业素质测评起到的也是这个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的增加,各地进城务工的受过中等教育的年轻人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人都是初入社会,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对于自身的职业能力认识不足,是最需要进行职业素质的指导和测评的。而高校里的就业指导普遍是讲座形式的,并没有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对他们一对一的开展指导,经常是走个过场,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就更没有地方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帮助,一些社会职介机构对此“咨询业务”也收费不菲,就更加不会考虑他们了。所以公益性职介机构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有效的对这些年轻人群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对于他们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推助作用。
2、公益性职介机构职业素质测评是促进就业过程中的“矫正手”
汽车如果长期高速行驶就容易发生意外,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在国家促进就业的各种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也是一样。因为沉重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各地方政府也是不遗余力的推行。但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意外的情况。社会只着眼于找工作这项类似于打仗似的任务,而忘记了工作本身的目的,或者说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展人的自身潜力,提高人的职业竞争能力,将每个人的能力用于社会,造福社会。而公益性职介机构的职业素质测评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努力让每个人在工作之前认清自己,认清工作的本质,“矫正”工作这趟列车可能发生的出轨情况,让社会更加安全有序。
三、结语
近几年,我国的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的很快,各种相应的法制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各地的职介机构,不论公益性还是营利性的,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对于职业素质的测评和促进就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爱国 朱永新.急需建设职介机构诚信体系[J].职业时空.2007(06)
[2]赵志伟.对社会职介机构的分析与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5(03)
[3]崔祥民 沈进.我国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人才.2007(04)
[4]莫荣.中国职业介绍机构基本情况[J].经济研究参考.2006(27)
[5]刘茂松 周婷.中国人才中介组织发展模式研究[J].湖湘论坛.2007(03)
[6]宋培臣.做好新形势下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