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基于消费者接受理论的移动商务成功因素研究

2015-07-07 0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近几年来中外移动商务呈现快速发展势态,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用户迅猛增加。b2c移动商务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接受和使用。为此,从消费者接受问题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b2c移动商务的消费者接受模型,研究b2c移动商务的成功影响因素,并从操作层面上提出相关成功因素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移动商务;消费者接受;技术接受模型
  
  abstract:mobile commerce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users prefer to access to wireless network with their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success of b2c mobile commerce largely depends on consumer acceptance and use. in this paper, success factors of b2c mobile commerce are discussed based on consumer acceptance theory and consumer acceptance model of mobile commerce. meanwhile, some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for mobile vendors′ practice.
  key words:mobile commerce;consumer acceptance;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wWw.133229.cOm2007年7月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的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到4 430万,占总数的27.3%。移动应用在消费者的生活和工作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年来,学者们和行内人士开始关注移动商务的研究。在1999至2002年期间,出现了很多关于移动商务如何给商业带来利益的研究观点,目前的研究重点更多的是转向用户,b2c移动商务的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的接受。因此,本文在消费者接受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其成功因素。
  
  一、消费者接受理论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消费者接受问题所基于的理论有多种,其中包括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等。下面分别对这几种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创新扩散理论
  rogers在1995年提出,该理论预测了媒体以及个人交往中如何提供信息以及影响他人的观点和判断,并试图解释影响用户如何以及为何接受某一新信息媒介的因素。其包含五个方面:(1)创新的特性;(2)决策过程;(3)个人的特性;(4)接受创新的结果;(5)沟通渠道。rogers将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认知、产生兴趣、评估、尝试、接受,相关研究表明创新的相对优势、复杂性、兼容性等与该创新是否被接受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理性行为理论
  源于社会心理学,由fishbein和ajzen在1975年提出。社会心理学家试图解释态度如何以及为何会影响行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执行此项行为的意图(intention)决定的,而该意图是关于行为态度(attitude)和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的函数。然而理性行为理论是基于行为受意志力控制时进行假设和解释的,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计划行为理论
  由ajzen提出,是对理性行为理论的延伸,解决了原模型在处理那些不完全由意志力控制的行为时的缺陷。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行为态度(attitude)、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和感知的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来预测行为意图,所有的行为意图加上实际的行为控制构成了影响实际行为的解释变量。计划行为理论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四)技术接受模型
  davis(1986,1989)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在信息系统领域提出技术接受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重要因素: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它们决定了使用系统的个人意图,同时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着感知有用性。该模型得到了很多实际应用的验证和支持,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延伸:从相关模型中引进因素,增加或者引进其他的关于信念的因素,验证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前导因素。
  
  二、b2c移动商务的消费者接受模型
  
  近年来,在研究移动商务的消费者接受问题上,学者们大多是在运用前面相关的接受理论基础上提出研究模型的。实际运用中,移动商务在不同的背景下如b2c、b2e、b2b,其用户目标和体验来源是有所差异的。b2c移动商务关心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和目标,通过让消费者体验到满意以及个人效能的提高而获得消费者的接受。lin & wang提出的基于b2c移动商务的消费者接受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比较高的支持。而cheong & park、lee & jun以及其他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感知娱乐性也会影响消费者对移动商务的接受。
  
  三、 b2c 移动商务的成功因素
  
  消费者接受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b2c移动商务的成功因素。感知有用性从企业的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性获得,而感知易用性从用户界面设计、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互动服务支持获得,感知信任性从企业的信任度获得,感知娱乐性从休闲娱乐支持获得,感知价格水平则主要体现在移动商家的价格策略。“感知自我效能”跟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等相关,属于个体的微观层面,并非企业所能控制。本文研究的成功因素是针对企业而言,因而感知自我效能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b2c移动商务的成功因素。在这些成功因素当中,“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涉及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的政策,属于宏观层面,而企业处于中观层面,因此不作展开。下面对各个成功因素的含义以及其操作层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商业模式
  关于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研究,一般都是从其通讯模式、信息服务模式、广告模式、销售模式、移动工作者支持服务模式等进行讨论。i-mode提供的服务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娱乐、交易、信息和数据库,并在日本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具体操作层面分析如下。

  1.客户关系管理,即通过在线服务为客户提供在移动环境下的支持。比较典型的是银行业、保险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实时在线交易、信息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忠诚度。
  2.移动支付,包括信用卡支付、银行转账、现金交易等多重方式。对用户而言,只需提供手机的pin码即可完成注册,输入该pin码登录进而实现移动支付。
  3.无线广告业务。广告是消费者获得移动商务信息的重要渠道。商家通过收集完整的用户信息数据库,运用移动技术获取消费者当前的地理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活动。广告的方式包括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基于人口统计信息或区域位置信息进行发布。i-mode的广告模式包括简单的标题广告、特殊的菜单页、群发式的短信息服务。腾讯公司在近期推出网络广告的精准定向系统。由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特征,将“精准广告”运用于移动商务平台将获得更高的价值。
  (二)内容创新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产品服务不断更新的时代,引发了“眼球经济”竞争潮流,移动设备、移动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又将创造“手指经济”潮流。内容创新,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新颖性和丰富性。本文仅举出两个实操例子:提供位置敏感性服务、个性化书签服务。
  在b2c移动商务领域,基于位置的服务(lbs)通过精确定位实现了传统电子商务无法实现的应用而被称为杀手锏应用(killer application),具体内容有:目录服务如动态黄页服务、旅游、表演、订餐服务;追踪服务如资产追踪、个人追踪、物品追踪;导航服务如动态交通信息、路线描述;基于位置的广告和促销策略等。另外,提供个性化书签服务,便于消费者在移动环境下将所需的信息归类和汇总。而移动搜索也将成为业内发展的热点。
  (三)用户界面设计
  j.buranatrived & p.vickers指出:界面设计已经成为用户接受移动商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移动商务的终端设备诸多为手机、pda等,这些设备的屏幕比较小,当搜索信息或者进行交易程序时,容易使得消费者失去信心和耐心。高级的用户界面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输入/输入、空间节省技术、界面适宜。aaron marcus等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在移动用户界面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做到:重视安全性、避免感官上的超负荷、降低复杂性、谨慎使用图片、提供自然的用户控制、允许信息的定制等。
  (四)互动服务支持
  目前移动商务应用的平台主要有三种:移动信息平台、移动网络接入平台,ivr(互动式语音应答)业务平台。各平台均可以实现互动服务支持,而且新的移动设备拥有越来越多的交互模块。互动服务支持可以促进交流,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整个应用的感知易用性。
  (五)信任
  网络信任问题在电子商务领域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在移动商务领域,消费者信任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提高移动商家的信任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良好的声誉。许多新的移动产品和服务推向了消费者,如移动搜索、移动博客、无线广告,消费者更偏向于选择声誉良好的企业为自己提供服务。
  2.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以增加消费者对移动服务的熟悉程度。广告宣传、媒体报道、有奖互动参与、适宜的吸引性促销等等是增加熟悉性的有效手段。随着e-learning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移动学习和在线培训也将成为可能。
  3.引进第三方认证。在移动商务交易中,引进第三方认证有利于消费者对在线交易、安全支付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产生信任感。
  (六)娱乐支持
  i-mode的统计数据表明,移动娱乐是移动商务所有应用中最成功、利润最丰厚的业务。据“2006国际移动娱乐峰会”透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全球移动娱乐市场销售收入达17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71%,预计至2009年,全球整个市场将超过590亿美元。手机游戏、音乐、视频、手机电视、数字贺卡等个性化移动娱乐的应用将推动无线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七)价格策略
  2005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开展的相关调查显示,54%的消费者认为“成本太高”是没有使用移动商务产品服务的原因之一。尽管目前无线网络构建和运营成本还是比较高,在价格策略方面亦当合理化。b2c移动商务的消费群体在整体上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群体,其好奇心和追求时尚的心理比较明显,那么可以凸现“增值服务”的运用。在整个移动商务的价值
  链上,要强化定价的透明化与规范化。
  
  四、结论
  
  本文在消费者接受的相关理论以及b2c移动商务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b2c移动商务成功的影响因素。影响移动商务成功的因素很多,而本文提出的八个方面只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何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移动商务的关键成功因素(csf),有待更多的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scornavacca, e.,barnes, s. j.,huff, s. l.mobile business research, 2000-2004: emergenc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proceedings of european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ecis), 2005.
  [2] rogers, e.m. new product adoption and diffus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6, 2(march):290 -301.
  [3] fishbein, m., and ajzen, l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addison-wesley, reading, ma,1975.
  [4]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50):179-211.
  [5] davis, f.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september 1989.
  [6] jen-her wu ,shu-ching wang. what drives mobile commerce?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information &management, july 2005, 42(5):719-729.
  [7] cheong & park. mobile internet acceptance in korea[j].internet research,2005,15(2):125 -140.
  [8] hsin-hui lin.yi-shun wang. predicting consumer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commerce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icmb’05).
  [9] thaemin lee; jongkun juncontextual perceived usefulness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commerce acceptanc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icmb’05).
  [10] yuk kuen wong & chao jung hsu. a confidence-based framework for business to consumer(b2c) mobile commerce adoption.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published online: 3 november 2006.
  [11]simon et al.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m-commerce in an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19(5):525-539.
  [12]dai-yon cho, hyun jung kwon and hyoung-yong lee .analysis of trust in internet and mobile commerce adoption .proceedings of the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2007:1-10.
  [13]王 燕,高玉飞.移动商务的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j].物流论坛,2006,29(133):63-66.
  [14]j.buranatrived & p.vicker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 and pda interfaces on the usability of mobile-commerce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etworked appliances, liverpool, 2002:90-95.
  [15]aaron marcus et al. mobile user-interface design: for work, home, and on the way. chi 2004 tutorial proposal.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