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控制是各类生产制造企业适应性节约成本投入,提升行业竞争力、持续发展力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是企业丰富经济管理及业务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笔者基于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从控制要点入手,展开了如何寻找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强化成本核算控制的科学实践策略探讨,对切实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经营业绩、生产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令其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 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创设了有力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争相提升产品生产质量、压低产品价格,本着服务至上的原则意图争取更多的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在同等质量的产品中,哪一类产品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则消费者更愿意为其买单,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定价模式科学开展成本控制则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任务。传统的生产企业产品定价模式主要为生产成本加上利润等于产品价格,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各方因素的全面调节,产品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移为买方市场,因此产品定价模式也有所转变,发展成为利润等于价格减去生产成本,虽然从计数的角度来讲,以上两种定价模式较相同,然而其实际却有着本质不同的意义。传统定价模式主要通过在成本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利润从而确定产品最终价格,然而当前,产品价格却完全由市场决定,倘若制造成本较产品价格低,则生产企业便有利润可赚,相反企业将被市场的残酷竞争所淘汰。wwW.133229.coM因此在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成本的有效控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导规范作用,只有企业真正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才有可能令产品价格有所降低,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令其占领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二、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国各类制造企业的生产进程及发展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其成本控制中体现了内容僵化、控制人员结构单一、控制模式不合理、控制手段落后等不良弊端。在控制内容层面,我国多数生产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其成本控制范围仅仅局限于对生产消耗活动的管理,并没有深入涉及或者很少渗透企业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及售后质量服务等企业实践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中,因而往往会造成成本失控管理,成本总体水平始终居高不下的不良局面。同时大多数制造生产企业其担负成本控制职能的人员存在构成单一的现象,仅局限于包含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即财务及其所属部门下级的核算人员,而未能全面包含相关技术生产部门及经营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现有成本控制模式主要以产品计划价格为基础,仅包含对财务成本的核算考量,并以事后核算为主要依据,展开简单的成本分析,因而缺乏超前意识的事前成本预算及科学的决策管理,同时不能有效进行事中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绩效监督,对事后的分析与考核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科学支持。再者,现有成本控制手段体现了滞后管理,无法跟上现代化企业生产发展速度的不良局面。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内容多样、控制对象较复杂,加之领导层、管理层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服务效能不强,令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效率低下的手工操作层面,不能紧密结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理念及特征科学开发功能完备的成本控制软件,对深入成本控制研究的支持、执行及投入力度不高,因而进一步导致了生产制造企业在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功能较分散,不能实现有机的集成与高效统一的发展。
三、企业成本控制要点
(一)细化分析,将成本份额比例高的内容作为主控对象
在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我们应将主体控制目标放在所占成本份额比例较高的材料因素与人工因素层面,只有牢固将成本占有率过高的这些部分进行重点监控、才能令企业成本控制计划不被不良因素所颠覆,成本控制目标的完善实现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五、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
成本费用计入范围的明确可令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高效、清晰,因此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科学正确的对可以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能计入产品的成本进行明确界限划分。依据企业运营管理中发生较多项目费用的现状我们应本着谁受益、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消耗的材料、人工及其他费用都应一并计入生产成本范畴。对于不能计入的费用,例如用于支付各类滞纳金费用、赔款、捐赠及赞助款项等则应划入企业营业外支出款项中,而支付的股利则应纳入利润分配范畴;相关各类管理、财务费用也不应错误的计入生产成本中,而应将其纳入期间费用范畴。在企业成本控制层面,每一位会计人员都应依据企业当月产生的实际成本进行合理分析,找出引发企业亏损的真正原因、亏损节点位于何处,或盈利的原因怎样,在什么地方盈利,通过与基层技术人员、相关生产调度与主管人员的及时沟通查明原因,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会计人员应在实际成本控制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的相关实际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信息化时代,倘若没有数字的标准良好比对,制造企业的节俭运营与成本控制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成本控制计划的规范实施下我们应促进企业各部门出据完善的数字清单,其中包含各类可控与不可控费用,并在每季度或每月由财务部门汇总后上报至管理层,将各项异常或超支运营情况进行特殊标识,并在每月总结会中要求相关部门对超支部分做出解释。生产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因此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完善树立创新精神,切实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令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并真正激发成本控制效益。目前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缺乏完善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企业生产规模不合理、不经济,在生产建设层面盲目投资过高,对产品能耗不加以强化控制,任其自由发展,这些不合理因素均来自于企业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开展策略性成本管理所造成。为了切实降低该类因素对成本控制的深远不良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对成本管理的策略性控制,将其纳入企业决策管理的必经环节。基于生产制造企业中各类制造程序、物流及作业程序选择具有可优化组合的属性,我们应对制造程序中的附加值高低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例如对采用各类高新技术、工艺、材料对低价值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技巧、结构及装饰层面的改造附加值进行衡量,并通过价值链管理对企业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企业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完善的控制与管理。
六、结语
在我国各大生产制造企业的实践运营中均在成本控制环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问题,其中突出体现在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面的失控、生产环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企业员工不能安心工作,计量环节不准确,成本核算精细度不高等。针对这些不良现状,生产制造企业要想强化成本控制就必须明确着手点,完善细化各层面建设与管理,有针对性的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走科学成本控制之路,完善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政策塑造员工主动探究及科学奉献精神,才能真正令企业成本控制高效、有序,令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罗绍德,张珊.成本会计[j].上海: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惠林.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