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关于3C框架下制造成本控制的研究

2015-07-07 10: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3c框架一个理论创新,针对我国企业当前的制造成本控制的现状结合3c框架理论,本文提出了利用3c框架理论,完善企业外部环境控制及完善企业内部制造成本控制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 3c框架 制造成本控制
  
  2006年3月3日,在“全面控制与风险管理高层论坛”上,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中国式全面控制框架”(即chinese complete control,简称3c框架),引起了与会计界的高度关注。
  所谓3c框架,就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中国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从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的高度,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企事业单位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控制。也就是要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有取有舍、为我所有”的原则。全面控制,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控制,包括人、财、物三维之间的“无缝”整合。从范围看应当包括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它是由中国式概念、目标、内容、方法、标准、指标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战略—目标—风险—控制,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模式,永远是多模式并存,适应企业控制需要的模式就是最好的全面控制模式。其实质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控制,是持续的动态监控。
  3c框架的提出对促进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为了尽快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进行了3c框架下制造成本控制的研究。
  目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的成本应达到的标准。目标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计划所确定的目标,以及成本核算提供的实际数据资料,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进行监督,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指导、调节和限制的标准,使产品成本被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成本之内。Www.133229.CoM根据3c框架理论,对于制造成本的控制应该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完善企业外部环境的控制
  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主要是政府,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明确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各种经济发展目标,评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完善经济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控制,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控制规范和控制机制,以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并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
  1.政府制定有关产品成本确认的标准,以及出台对于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一些规定,并保证有关规定的持续有效性,起一个有效的指导作用。
  2.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交易的真实性和竞争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商品,以及坑蒙拐骗的行为,严惩内幕交易,从而保证了企业采购的材料的质优价廉。
  3.加强社会教育程度,提高人民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并维持社会民众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与监督,建立和谐社会,保证了企业负责任、高水平合格员工的来源。
  4.加强社会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电信企业的竞争强度,保证一般企业信息化成本的降低,利用网络化保证各种商品和供求的透明度,促进社会交易效率。
  5.加强外部审计建设,保证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的深入与透明,保证审计人员的尽心尽责,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
  二、完善企业内部制造成本的控制
  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订有关企业发展的战略,并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1.在产品设计阶段,将成本控制作为重中之重
  产品成本的70%左右通常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确定,产品设计成本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是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等技术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和定型、设备和材料的选用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功能分析,选出最佳方案,其重点是首先做好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明确新开发产品的价格底线并据此制订出合理的消耗定额和目标成本,力求设计方案能真正做到完美无缺,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规定的最佳设计要求。每个设计方案完成后都要进行成本论证,将产品构成材料的各种替代品进行比较,将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改进,尽量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下。在产品投产以后仍应该注意新的材料的优质或等质的替代材料的出现和及时应用,保持其前瞻性与持续性、动态性。


  2.在材料采购阶段,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
  生产企业的成本的构成要素中,直接材料通常占到50%~70%,抓好材料采购的控制,成为成本管理的关键。采购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主体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的发展与外包的深入,这一比重还将上升。据有关专家统计表明,采购环节每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采购环节成本管理的好坏,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1)构建采购情报系统。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材料采购情报系统,在网络化的今天,首先可以利用各种价格信息网和商品信息网,收集有关材料价格和质量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当前钢材和原油价格猛涨的情况下,有关企业寻找质优价廉的替代材料及其开发情况则更是迫在眉睫;其次是建立价格查询模块,通过对同类产品及材料的价格走势分析,确定产品的价格上下限,制订出合理的目标成本,并进行持续生产的可行性论证,进行动态的管理。
  企业存货的管理也应该实现电算化,应该具备如下功能:实时显示各种材料的入库、出库、节余及相关的责任人情况,并自动警示各种材料的库存数量的超高超低情况;实时显示超长期未领用的积压材料的情况;各个车间的材料申购情况(包括材料名称数量、规格、预计领用时间等信息),便于利用规划求解等工具进行采购行为的优化组合,降低采购成本。
  (2)选择合适的采购人员。为了杜绝采购回扣现象,维护企业利益,选择忠诚、廉洁奉公、尽心尽职、积极进取、办事可靠的采购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平时要注意持续的教育与培养,让成本控制意识深入人心。
  (3)建立良好采购的竞争机制。利用企业(联盟)网站,对外公开发布采购消息,主动发送有关信息给相关的材料供应商,采用密封招标机制,争取最质优价廉的材料,并不断考核供应商的表现,给他们评级并有一定的奖惩措施。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考虑原来的、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内部应建立一个专业的“砍价小组”,由会计、设计、生产和纪律检查等人员组成,以应对突然发生的或不重要的采购。
  (4)建立良好的人员轮换与监督机制。从采购及时性、合格率,采购价格的合理性等方面考核材料采购人员的采购效果,并适时进行岗位轮换,可以是内部的轮换,也可以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岗位轮换,并对企业内部采购人员进行不定期审计,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与提议也应该大力鼓励。
  (5)合理考虑采购半径,压缩物流成本并节约运输时间。
  (6)尽量采用有利的赊购方式。争取较长的信用期间的赊购,并尽量在信用期的最后支付欠款,压缩流动资金量,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变相降低了采购成本。
  3.在产品生产阶段,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目标成本控制
  在进行目标成本的可行性论证之后,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中心,最终将细化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甚至个人,并不断进行考察和纠正,实行岗位竞争,工资奖金应该和生产的效率、质量相结合,实现人员配置的最优化。
  将固定成本进行分解,将可控固定成本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中心和岗位、个人,其指标为前几期的平均移动的发生额(可以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将变动成本分解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各项变动费用,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岗位和人员,节约有奖。
  鼓励工作创新,包括工艺的改进建议与试验、操作方法的改进等,只要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或者增进产品的功能、或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让目标成本控制深入人心。
  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应该各个部门协作,财务和审计部门应该重点挑起“内部会计控制”的重担,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根据3c框架理论,其他部门应该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相互监督与控制,对于制造成本的控制,关键还在于多方协调,尤其是生产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协作。现阶段要外部审计对全面控制尤其管理控制的可靠性做出保证的要求也是不现实的,是超出外部审计人员能力的。
  总之,在应用3c框架理论对制造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管理学、法学、人力资源、伦理等多种学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艳萍王建雪郭军:中国式的全面控制框架.对外经贸财会,2006.05
  [2]郭旭:3c框架——中国式的全面控制框架.中国内部审计,2006.04
  [3]王闺芳宋文科周丽媛:从成本构成看企业成本管理.冶金会计,2008.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