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今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关注其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以追求更高额的经济利润,本文将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两种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标杆法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
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利用其成本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营环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开始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而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也就在此时孕育而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都是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笔者在这里拟将两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定义及内涵的不同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实施标杆法可以理解为公司根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最畅销产品的成本信息,探索其成本结构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入一流公司的行列。其核心是向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达到模仿创新的目的。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系统,是包括制定标准成本,分析和计算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系统。起源于美国,也是伴随着泰勒的标准化作业管理理论产生,它是通过对各项成本的细化分析,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的对比揭示差异、衡量分析绩效,实施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着力于改善成本,并运用产品标准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WWW.133229.COm
二、成本标准制定不同
成本标杆法下,企业生产所采用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的最畅销产品的样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测试,并对其每个零部件进行分析、寻价、核价,并对整机信息进行全面比较,分别按部件种类、按材料种类、按零部件数量和零部件重量进行专项比较,分析每种样机的材料成本、毛利,最终以此为标准来确定本企业的产品材料成本。
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立合理、科学的数量化标准,再将数量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它是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制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合理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下可以达到的成本。
三、成本信息适用周期不同
企业管理者进行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来自于成本计算得出的成本信息。而不同的成本信息可以为企业不同时期的决策提供支持。而根据涉及时间的长短,企业的决策可以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
成本标杆法是企业与同行业中强大的对手进行成本比较的持续过程,是企业掌握竞争对手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的有效手段。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同优秀企业的成本信息及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标杆,树立标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可以作为企业长期的成本战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提供支持。
标准成本法提供的标准成本适用于企业的短期计划与控制。标准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之前对产品所耗费的材料、人工及费用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计算,再与实际的产品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减少差异,优化产品成本。企业一般在年初制定或修改标准成本,一旦制定就很少变动,很少用来规划超过一年以上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当今产品越来越细分,标准成本法所制定的成本标准越来越多,如果制定的标准过多,而且经常更新,那么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得不偿失,因此也限制了标准成本法的功能。标准成本制度同变动成本法配合使用,对企业进行量本利分析有所帮助,并可预测企业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但如果在使用标准成本法时,仅仅关注降低成本而不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一味想要压低成本,反而会导致企业各部门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利益,不利于企业从全局出发做出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