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大规模定制下战略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2015-07-06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大规模定制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较高,企业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既要保持较低的定制成本,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通过对大规模定制企业的战略定位分析,运用战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探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新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战略成本;成本控制
  1大规模定制企业的竞争战略定位分析
  
  1.1企业总体竞争战略
  企业总体竞争战略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企业业务是应当扩张、收缩还是维持不变。大规模定制需对定制部分单独设计、生产,对企业的设计能力、模块化、柔性化生产等要求很高,处于导入期和衰退期的企业难以满足,同时企业要不断发展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因此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一般选择成长型竞争战略。具体而言,是以成长型竞争战略中的密集型发展战略为主、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辅。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有利机会,努力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扩大产品组合,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同时进行价值链分析,加强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一体化战略,控制交易成本,减少竞争压力,实现规模经济和增强自身实力以获得竞争优势。
  
  1.2企业一般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提出了三种最为基本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wwW.133229.Com
  
  大批量定制企业要满足定制客户的需求,每个客户都是一个细分市场,因此在一般竞争战略上应该选择集中化战略中的集中成本领先(ⅲ)和集中差异化(ⅳ)竞争战略。从大批量生产向大批量定制转变的企业,应将成本领先战略(ⅱ、ⅲ)重点向集中差异化(ⅳ)战略转变,这样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产品的多样化,提高了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同样,从定制生产向大批量定制模式转变的企业,在保持差异化(ⅰ、ⅳ)的基础上重点向集中成本领先(ⅲ)战略发展,利用规模经济,降低定制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3企业生产战略
  大规模定制企业因客户订单分离点的不同,产品的定制程度不同,为了降低产品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减少设计、制造以及装配等环节的额外费用,客户订单分离点应该尽可能地向生产过程的下游移动。因此企业在生产战略上应该选择延迟战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利用延迟技术推迟定制和物流活动的时间,并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模块、零部件和标准的生产环节,减少定制环节,使之在不同产品需求中,相同程序制作过程尽可能最大化,而定制需求或最终需求(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部分)的差异化过程尽可能被延迟,实现用接近大批量生产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
  2战略作业成本法在大规模定制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1正确选择和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大规模定制的企业应用战略abc能够帮助企业基于总成本而非只基于采购价格来选择和评估供应商,正确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
  (1)选择总成本低的供应商。
  大规模定制对成本的控制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角度选择供应商,通过实现战略abc,企业与供应商站在同一高度,均能知道对方的产品是如何影响另一方的制造成本的,使得双方都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来减少总成本。
  战略abc可以将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同与供应商关系的成本联系起来。采购作业中,除了与产品单位采购价格相关的单位水平作业外;批别水平作业,如订购、接收、检查、搬运,是与批量相关的;产品水平作业是支持产品的,即设计和维持个别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规格要求的作业;供应商支持作业是同特定供应商联系在一起的作业。企业不能选择太多的供应商,要在较少供应商的条件下更有效率地工作,以降低供应商支持作业。此外,企业和供应商要在相应时间进行产品的设计,使得与供应商零部件相关的设计问题在设计中能更早地发现,减少产品水平作业量,从而优化整个采购作业。
  (2)战略合作型的供应商关系。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别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并注重提高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通过使用网络等电子商务系统把供应商纳入管理流程,使供应商随时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从而保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交货。同时,大批量定制企业还能为供应商分析其价值活动,帮助供应商挖掘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其结果是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和订单管理成本都将大幅降低。
  大批量定制生产企业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促使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尽量符合大批量定制的要求,将通用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成企业需要的功能模块,节约企业在通用功能模块方面花费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化制造上以加快企业的交付速度。因此,企业必须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细化和有效管理,而且要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2.2产品组合与定价
  大规模定制下客户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尽量增加有用的产品外部多样性,同时尽量减少内部多样性,增加零部件的通用性、模块化。战略abc应以模块作为分配作业的主要成本对象,正确定价产品,提高其收益率。主要的战略abc措施包括:
  (1)准确为产品定价。
  通常在高度定制的产品上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对实施集中成本领先战略的产品而言,采取作业成本法正确分摊定制部分的成本,同时分析模块化部分的标准成本差异,尽量降低增值作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对于实施集中差异化战略的产品,随着产品多样化的增加,作业成本法计量增加的多样性和定制程度的成本,发现企业能够在不引起成本巨增的情况下使其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的能力,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溢价收益。
  (2)增加替代产品。
  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每种产品的生命周期都挺短,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也较短。企业应不断地主动推出系列化的新产品,也可在现有的低成本产品上增加外部差异化,充分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保证顾客从新的、不同的产品中得到的价值足以抵消其所支付的产品成本。
  (3)jit生产管理方式。
  jit生产强调消除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管理最快捷的方式之一。而战略abc明确采用jit方式,识别生产中的非增值作业,如过量生产、部件与操作者的移动和等待时间、劣质的制造过程、库存积压和生产次品。战略abc可以通过改进技术与资本、增加培训、作好生产经营准备等方式对生产流程加以改进。
  (4)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柔性的加工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保持自动化生产效率不变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实施作业的成本。企业实施战略abc系统来衡量这些成本,观察到的巨额批量成本和产品维持成本,成为用于计算机整合的生产技术新投资所要消除的主要对象。
  
  2.3产品设计与开发
  大规模定制的产品多样性增加,其设计、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尽可能多的技术多样性去实现尽可能多的功能多样性。因此,利用战略abc控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合理分配设计作业,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
  (1)产品族的模块化设计。
  大规模定制下的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制造是以产品族为基础的,产品族的模块化组件分为基本模块和定制模块。进行定制模块的设计,主要考虑怎样在基本模块提供的功能属性上进行调整,降低定制部分的设计,以提供尽可能多的个性化功能。战略abc指导产品设计与开发决策,应充分重视许多由于元件或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程度而造成的成本。
  (2)科学的作业分摊观点。
  战略作业成本法强调从战略性角度进行作业成本的计算与分摊,大规模定制的设计作业又可细分为模块化设计作业和定制设计作业,以模块作为其主要的成本分配对象,可制定标准作业分配率,分析差异,有效进行作业降低和改进。
  (3)客户参与原则。
  为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设计阶段企业应当尊重客户的建议。战略abc可以对设计作业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使客户充分了解所有为了他们而发生的设计成本与关联成本。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产品的定制程度,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客户的提议,改变设计成本,从源头上控制好成本的发生。
  
  2.4建立和谐的客户关系
  战略abc通过追溯与客户和分销、配送渠道有关的业务成本,企业能够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提高企业的收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的价值链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加强与下游的顾客关系,不仅可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顾客的价值,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和销售成本。战略作业成本法进行客户的价值链分析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善于发现客户的不满意,探索客户对类似产品需求的新动向,以利于企业有目的地进行全新理念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2)降低服务成本。
  在大规模定制中,由于是顾客直接向企业进行产品选择、定购,因而节约了相应的经销开支,降低了销售费用。战略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认清那些使服务成本或高或低的特征,其中高服务成本意味着隐性损失,低服务成本意味着隐性收益。通过对两类损失进行战略abc分析,可以尽量避免隐性损失,将隐性收益显性转化出来。
  (3)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大规模定制面对的是单个客户,将每个客户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因此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营销管理策略。战略abc加强同客户的联系,与客户建立学习型关系,进行互动与回馈,以求更加了解客户的个人需求。
  
  参考文献
  [1]但斌.大规模定制—打造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张旗,林万祥.战略作业成本法——基于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视角[j].会计之友,2008,(3).
  [3]胡国强.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战略成本管理环境分析[j].会计之友,2008,(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