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

2015-07-06 1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为了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纯科学优化的缺陷,从和则、谐则、和谐耦合入手,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基于“成本满意”和谐主题的“优化设计”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互动耦合机制,并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了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和谐管理;成本管理;erp
  
  引言
  
  为了应对管理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和谐(即内耗)现象,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1987年提出了和谐理论,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构建为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为核心概念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1]。目前,国内对有关和谐理论的研究较多,对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涉及企业及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2]、企业价值评估[3]、组织中的秩序管理[4]和人力资源管理[5]等方面,至于在成本管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在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尚属鲜见。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由于受传统管理问题求解思路——纯科学优化的影响,研究者们对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陷入了纯数字布局的僵化陷阱。成本的发生是人作用于物的过程,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使得成本控制系统就成了一个具有人本性、不确定性、协调性的复杂系统,也就决定了在对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纯科学优化的办法和思路来处理,还需要借助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直觉、经验等,但目前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均立足于纯科学优化思路。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背景下提出的。WWw.133229.COm本文通过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的再思考,提出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给出和谐成本管理的模型,指出如何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成本管理问题。
  
  1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的再思考
  
  1.1对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自从马克思提出理论成本(c+v)概念以来,在应用层面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美国会计学会(aaa)成本概念委员会1951年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20世纪70年代,aicpa所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蒙受的牺牲。20世纪80年代,fasb将成本理解为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价值牺牲,即为了消费、储蓄、交换、生产等所放弃的。2003年,ronaldw.hilton在其所著的管理会计学中认为,成本可被定义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出的牺牲。中国学者李炳炎20世纪80年代在马克思理论成本为(c+v)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成本论”即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只有c”的理论。中国会计学会(1996)将成本定义为:成本就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耗费的本钱。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指出:“迫使服务于内部核算、控制,局限于过去实际耗费的成本概念,向服务于正确决策的多维成本观念发展,使成本观念从时间上贯穿过去、现在和将来三阶段,在空间上遍及每个主体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层次。”[6]笔者认为,成本是企业为一定和谐主题(目标)所作的资财耗费。它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本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应强调运用和谐管理的双规则耦合机制促进成本发生基础条件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企业成本持续改进,其具有战略性、满意性、和谐性。
  1.2对成本管理问题的再思考
  根据问题求解采用的技术,赫伯特·西蒙将决策问题划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两大类,keen and morton在赫伯特·西蒙的决策分类框架——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基础上,把决策问题相应地分类为结构化决策问题、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复杂决策问题可定义为非结构化程度较高,通过定量分析难于找到最优方案的决策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非结构化程度较高,往往被认为是复杂管理问题。当不是结构化管理问题时,就难以纯科学优化找到最优解,但通过问题的形式化,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基于满意的持续改进的控制模型是可以构造出来的。由于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而成本管理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因此,可用和谐管理理论来研究成本管理问题。
  
  2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出
  
  2.1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和谐成本管理即成本的和谐管理,就是按照和谐管理理论的分析思路在企业长期战略的指导下,围绕“成本满意”这一和谐主题,将现存的定量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以求通过“优化设计”(即谐则)和“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即和则)以及两种手段的互动、耦合实现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这里的“成本满意”是指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只要企业存在生产经营,成本就不会出现最小化状态,即成本为零的情况,我们所追求的是成本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和持续改进的和谐状态。
  2.2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成本管理遵循的是纯科学优化的单向路径,但成本管理问题作为非结构化程度较高的复杂管理问题,仅仅依靠定量方法是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决定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员工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等,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的思想。
  2.3和谐成本管理模型
  将和谐管理理论应用到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思路是按照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确定该企业当期的和谐主题(成本满意),然后通过和则和谐则分别对成本发生过程中的相对不确定性因素(如劳动者)和相对确定性因素(如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通过成本的“优化设计”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两者的互动、耦合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以保证企业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成本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模型见图1。
 


  
  3基于和谐成本管理的erp中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和谐成本管理思想不是对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否定,而是依托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和谐管理中的“和则”诉诸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而通过各种可能的形式(如技术人员以无形资产参股、管理者以管理技能参股、普通劳动者以劳动参股等[7]),让企业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享有剩余价值分配的权利,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将“谐则”诉诸于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现有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并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3.1和则作用机理的应用
  对和则作用机理在和谐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8]该分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分享制的成分,在这样的分配方式下,除工资外企业给员工的每一分报酬都是对员工所拥有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肯定,员工获得的每一分报酬都是对企业财富的分享,从而使员工始终处于被激励状态,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员工的惰性消减了,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了实际应用中的方便,建立灵活、动态的激励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全体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变被动劳动者为主动劳动者)是不可或缺的,在向企业员工分配经营成果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各个员工所拥有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以及要素的贡献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建立该系统主要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激励方案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知识,明确目标,建立或修改激励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改进方案。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由数据产生规则的正向链规则库。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激励目标的改进也会对激励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激励决策支持系统是动态的,具有不断自学习的功能。激励决策支持系统由会话系统、解释系统、知识获取系统、知识库、推理机和数据库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3.2谐则作用机理的应用
  对谐则作用机理在和谐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计划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在实际应用时到底采用哪些方法具体要根据研究客体所处的行业、企业类型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决定,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决定取舍,只要是适合的就是可取的。
  3.3和谐机制耦合
  除了和则、谐则分别对成本管理发生作用以外,其实和谐成本管理的思想精华在于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将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这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改进的过程,具体表述见图3。
  3.4erp中和谐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企业实施erp的基础上进行和谐成本管理,是先进管理思想与现代化管理工具的结合运用。通过该系统的构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满足成本持续改进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根据作者长期进行企业信息化及成本信息系统研制开发erp的实践,总结得出具体的erp中和谐成本控制系统,见图4。
  时间协调与成本控制是erp关注的重点。erp中和谐成本控制系统不仅具有目前先进erp系统的特点:(1)将成本反馈控制限制在产品生产周期内;(2)实现了交货期与成本的互动;(3)成本的计划、核算、分析一体化进行,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在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考虑了员工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人本性,是一个循环而持续发展的过程,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借助计算机辅助成本管理系统,收集各种成本信息。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建立信息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包含企业已经采用的、可能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及方法的变更等。为了满足与激励决策支持系统互动、耦合的需要,成本的分配不仅要按产品进行,还要按部门进行,以便提供合理激励的依据。
  第二,建立激励决策支持系统,根据成本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做出激励决策。根据成本管理系统传递来的信息,推理机先向规则库请求一组匹配规则,该规则经推理机过滤后得到预期的目标与方案交付执行系统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给成本管理系统。
  第三,在两个系统模块间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两者的互动、耦合。激励系统在对自身信息资源进行消化过滤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管理系统,作为下一轮成本比较和激励的基础,由此循环往复,才能实现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4结束语
  
  笔者在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再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和谐管理理论的方法论技巧即和则、谐则、和谐耦合,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模型,并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了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经实践检验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当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和谐理论与战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席酉民,葛京.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英.和谐管理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
  [4]王洪涛,席酉民,周云杰.组织中秩序的起源与和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276-279.
  [5]旷开源.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的和谐[j].经济与管理,2004,(7):20-22.
  [6]曲晓辉.论成本观念的广文化[j].厦门大学学报,1988,(2).
  [7]李炳炎.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赵人伟,卫兴华,赖德胜.专家解读十六大提出的收入分配问题[eb/ol]./chinese/zhuanti/278500.htm,2003-
  02-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