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ABC-EVA的集成成本系统及在资产配置

2015-06-02 16: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集成成本系统的产生

  目前,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能够及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随着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以直接人工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必然扭曲产品成本信息,进而导致成本控制失控、决策失败(汪方军,万威武,王平心,2004)。

  20世纪80年代中叶,出现了卡普兰卡提倡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成为成本会计的一项革命性的变革,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反映成本发生原因的成本动因分配经营成本,提供相对准确真实的产品经营成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成本信息在决策中的相关性、有用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法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能源耗费、作业和最终产出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进行分析,以作业为基础计算和控制成本(李延喜,马琳,2004)。“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它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视为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系列作业集合,按照产品形成顺序组建企业作业链,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费用,然后按引起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将其分配到产品中去。作业成本法与目前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区别是制造费用的分配,作业成本以作业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和分配来计算产品成本。

  目前,ABC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应用与发展。然而,ABC计算的成本信息只包含了利润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这些资产负债表体现的信息,在利润表上结束于息税前利润。企业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创造财富,产品创造的价值应当能够弥补资本成本。因此,忽视资本成本这一无形成本的ABC成本信息无法直接支持企业的长期决策,甚至可能误导企业决策。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在1991年由斯特沃德(Stern Steward)公司提出,是一种评价公司业绩的新指标,它在考虑了投资的资本成本的前提下,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胡玉明,2002)。

  经济增加值的本质是企业财务利润超出资本风险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资本的风险成本)的剩余部分,资本的投资回报即企业的净利润大于资本的风险机会成本,即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即为毁灭价值(王汝芳,杜勇宏,2005)。因此要求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管理者必须能够使公司产生足够的价值来弥补其资金成本,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成本管理论文发表金成本,将会毁损股东财富。可口可乐公司是较早在管理上应用EVA业绩评价方法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目前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孟山都、宝洁、通用电气、联邦速递等大公司都先后采用该方法评价企业及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财富》杂志更是将其作为“当今最热门的财务观念,并将越来越热”(胡玉明,2002)。

  Hubbell(1996)首次提出将ABC与EVA指标进行集成,以改进企业成本信息质量,Cooper(1999)认为ABC与EVA的集成成本系统对企业的长期决策是必要的,并注重分析了企业内资本的特征。Roztocki(1999)在Hubbell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集成ABC与EVA的模型。集成成本系统是在运用经济增加值(EVA)原理对作业成本法(ABC)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方法,是现代企业开展价值管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管理工具。

  因此,将资本成本纳入作业成本法,用来核算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使公司的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与为股东创造财富的目标一致。在改进后的作业成本法中,除了保持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外,还将资本成本作为一个特殊的指标纳入业绩评价体系中,它所揭示的成本目标不仅包含经营成本,而且包含股东期望的合理资本回报率(李延喜,马琳,2004)。

  二、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原理

  根据EVA的基本理论,当一个成本对象(产品、工作、客户或服务)能够以高于其全部成本的价格出售时,那么从经济上来说是有利可图的。换言之,一个成本对象在经济上要有利可图,就必须能够弥补其全部成本:直接经营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经营成本(如管理费用、租金)和资本成本(使用资本的成本)(陈华亭,2004)。

  1、 经营成本的计算。

  直接经营成本由于具有明确的归属对象,因此,可以直接追溯至特定的成本对象。

  间接经营成本的处理程序如下:

  (1)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确定主要作业首先需要进行作业分析,作业分析可借助作业流程图进行,应跨越组织结构的界限和部门的束缚,一个部门可有多个作业,一个作业又可跨部门进行。完成作业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作业合并与分解,从而确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2)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这一步的关键是确定资源动因,即决定作业中心资源消耗量的因素。明确了资源动因,即可根据有关资料计算资源动因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

  (3) 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这一步分配的依据是作业动因,即决定成本对象消耗作业量的因素。确定作业动因之后,即可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作业动因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

  (4)计算各个成本对象的经营成本将各个成本对象的直接经营成本加上间接经营成本,即可得出其总的经营成本。

  2、资本成本的计算。

  成本对象资本成本的计算程序如下:

  (1)确定企业资本总额。企业资本总额是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得来的。一般的调整方法是从资产总额中减去无息债务(如应付账款、应计费用、应付税款等),即资本总额由股东投入的股本总额、所有的计息负债(包括长期和短期负债)及其他长期负债构成。

  (2)计算企业资本成本率。企业的资本成本率等于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企业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权益资本成本率

  (3)计算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等于资本总额乘以企业资本成本率。

  (4)将资本成本追溯分配至成本对象。关于资本成本向成本对象的追溯分配,最初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将资本成本先分配到每个作业,然后按照ABC的成本计算程序,将作业成本分配计入各成本对象。后来,有学者提出了产品—资本相关性分析方法,直接将资本成本追溯分配至成本对象。例如,我们假定一个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品是在交货时付款,另一种产品是先交货,然后开出一张票据。在此例中,公司因为第二种产品的应收账款而发生了费用。假定公司有10000元的应收账款,资本成本为8%,那么800元的资本成本就要被追溯分配至第二种产品。

  3、集成成本的计算。

  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之后,将二者相加即可得出该成本对象的集成成本即完全成本。

  三、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条件

  ABC与EVA的集成成本系统是针对作业成本法对资金成本的忽视而进行的,所以主要适用于资本密集型的公司,尤其是资金成本很高的公司,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应用条件:

  首先,公司必须是已经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公司的生产流程已经按照作业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了改进,可以适应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其次,集成成本系统是否具有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潜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的比较情况。如果资本成本相对于经营成本比重很低,则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即使纳入了资本成本,对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作用也不大,当成本对象的资本成本不能忽视时就应该考虑采用集成成本系统。我们通常用资本成本占经营成本的比率来判断,国外的经验性标准0.1,即当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的比率大于0.1时,就应该考虑采用ABC与EVA集成成本系统(陈华亭,2004)。

  ↑↑↑

  四、集成成本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分析与经济增加值分析的结合是自然的,它们都是用来解决公司财务报告被曲解的问题。作业成本分析法修正了将公司间接费用主观分配进产品的倾向,也修正了没有将其他间接费用分配进产品及客户的问题。经济增加值分析法修正了以往在财务报表上的问题,即在得出获利数字之前,辨明资本成本,并将它作为经济费用。当将这两种方法一同使用的时候,管理者能得到一个清晰的获利能力与经济损失的概念,并将他们的注意力与专业化的作业集中到发生经济损失的地方,并且他们能够维护、保护、扩展能获利的经济业务。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解释ABC与EVA的集成成本系统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以下是某单位的利润表,如图表1所示:

  单位利润表 (单位:元)

  利润表 %

  销售收入 300000 100

  产品销售成本 144000 48

  毛利润 156000 52

  销售费用 63000 21

  财务费用 34800 12

  管理费用 32400 11

  营业利润 25800 9

  资本占用 252000 84

  资本成本(12%) 30240 10

  经济增加值 -4440 -1%

  上图表反映了一个获利能力达到边缘的业务部门,其营业利润占销售额的9%,在分配了12%的资本成本后,出现了负的经济增加值。

  当主管经理面对企业负的经济增加值时,他首先的反映是寻找途径来增加边际利润。他们会要求业务单位负责人削减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全面调整价格,削减辅助费用,降低存货及应收账款水平,以增加他们报告的经济增加值水平。但是,这些削减“浮肿”的全面调整活动可能最终会导致企业严重的生产及销售混乱,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假设一个拥有两条不同的生产线的部门,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有效运作、生产过程集成化以及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顾客企业;另一条生产线则是为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而制造的,这是一个顾客化程度较高的业务,产品品种多样,生产期短,具有较高的销售费用及促销费用,作业成本分析将按生产线编制利润表,如图表2所示: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经济增加值分析 (单位:元)

  传统的 生产线1 生产线2

  收益表 % 收益表 % 收益表 %

  销售收入 300000 100 180000 100 120000 100

  产品销售成本 144000 48 72000 40 72000 60

  毛利润 156000 52 108000 60 48000 60

  销售费用 63000 21 27000 15 36000 30

  财务费用 34800 12 10800 6 24000 20

  管理费用 32400 11 14400 8 18000 15

  营业利润 25800 9 55800 31 -30000 -25

  资本占用 252000 84 126000 70 126000 105

  资本成本(12%) 30240 10 15120 8 15120 13

  经济增加值 -4440 -1% 40680 23% -45120 -38%

  图表2中的用作业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告说明了对于所有成本“一刀切”的危险。生产线1没有任何问题,有效的生产过程,忠实的客户使之能够取得较高的毛利润和边际贡献。任何尝试进一步降低成本或提高价格的活动都会对这个有吸引力的部门产生不利影响。这个部门的获利能力和经济增加值问题都源于生产线2,部门管理者不应致力于全部支出的削减,而应针对生产线2的获利能力开展特定的行动(Robert S. Kaplan,1998)。

  由于将经济附加值分析从企业或部门水平发展到作业水平和计算单独产品或客户的经济增加值,使得管理者有更大的力量改进总体经济增加值水平。管理者站在战略的高度出发对EVA起破坏作用的业务部门和业务环节的相关业务予以关闭,出售或外包。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从而减少对资金的需求,降低资金的成本,带来了经济利润的提升(穆林娟,2003)。

  五、集成成本系统的评价

  以作业成本法为评价方法,单独考虑营业利润而忽视资本成本容易引起业绩考核结果不实,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将经济增加值的思想引入作业成本法后,一方面通过增加资本成本信息弥补了传统作业成本法信息反映不全的缺陷,提供真正的“完全成本”,有利于引起管理者对资本成本的足够重视,督促管理当局加强控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本,杜绝或减少资本的浪费;另一方面将经济增加值融入作业链和产品成本中,赋予了经济增加值新的使命,使资本成本与整个生产过程相连,有利于企业领导层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出发,依靠精确、全面的成本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帮助管理者提高公司业绩,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Robert S. Kaplan, Anthony A. Atkinson.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ird Edition) [M]. Prentice Hall, 1998:520-523.

  [2]Hubbell,W.W. Combining Economic Value Added and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6, 10(1):18-29.

  [3]Cooper R, Slagmulder R. Integrated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1999,80(17):16-17.

  [4]Narcyz Roztocki & Kim Lascola Needy. Integrated activity-based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in manufacturing [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 1999,11(2): 17-22.

  [5] 李延喜,马琳.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作业成本法的框架与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22.

  [6] 汪方军,万威武,王平心.集成成本计算(ICC)模型——作业成本计算与经济加值的集成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3):33-34.

  [7] 陈华亭.论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结合应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0.

  [8] 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41.

  [9] 穆林娟.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69-75.

  [10] 王汝芳,杜勇宏.经济增加值与优化经济增加值.[J].当代财经,2005,(5):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