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分析决定企业本身所投资成本的关键因素

2016-12-17 1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谈到施工项目成本计划与控制这一话题,不由得就会思考“成本”这个名词。所谓成本,它是指工程项目所耗费的或占用社会资源数目和价格的整合。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里,是否能够做好本项目成本的计划与控制是决定企业本身所投资成本的关键。


一个工程项目是施工单位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的一次性行为过程。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条件下,投资效益一直是一个企业管理最终追求的目标。面对当前工程材料价格迅速上涨、项目投标由低价中标以及工程保证金三个新型因素的冲击之下,工程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资金周转难度越来越大。面临如此大的社会竞争和不利因素,如何做好施工单位本身的成本控制工作,为施工单位本身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是显现在我们每位施工管理人员面前的公共课题。在承发包体制下,作为施工企业营业性收入的承包工程造价的计价过程,一般会受诸如合同任务、施工方法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相应地作为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性耗费,施工项目成本的运行过程同样会受诸如合同任务、施工方法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施工项目成本客观上与承包工程造价紧密相关并且共同受合同任务、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技术、进度安排、资源配置等)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虽然施工项目经理部只是充当企业的成本中心,但是就管理方法而言,选择将造价计价以及技术、进度、资源、采购、价格等管理职能(要素)集成起来进行施工项目成本的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基于成本决策的施工费用准确估算和全面、全过程且动态的成本控制。


要想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第一条就必须了解工程施工项目。工程施工项目是工程施工单位履行工程施工合同的一次性行为过程。施工项目除了具备“项目”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施工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对外承包施工,所以施工企业履行施工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作为一种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施工企业主要通过施工项目实现利润。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首先需准确地估算承包工程造价,以便能做出有竞争力的报价并据此获取合理的营业性收入,其次需精心地控制施工成本和企业期间费用,以便尽量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直接的和间接的费用支出。


2、施工过程要受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和成本费用最小化要求的约束。施工过程的实施主体是施工企业配置在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人、机械、周转材料、管理人员和分包商等施工资源,施工企业在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时,除了要遵循施工技术和组织规律外,还必须受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和成本费用最小化要求的制约。


3、主要任务是完成基于施工合同的项目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作业。全面地履行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获取承包工程造价的前提条件,所以施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基于施工合同的项目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作业。基于施工合同的项目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作业的具体内容,一方面取决于施工合同规定的承包范围,承包范围是施工合同对有关可交付成果及其在形成这些成果时施工企业必须承担经济责任的描述。可交付成果的具体内容主要来源于施工合同包括的技术文件,如对工程的一般性描述、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以及技术规范等。施工企业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则主要来源于施工合同包括的合同条款,如有关权利义务类、管理类和技术类条款等。施工企业在定义项目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作业时,必须根据施工合同有关承包范围的约定;另一方面取决于施工企业为履行施工合同拟定的施工方案。承包范围只规定了施工企业需要完成的施工任务,然而采用什么技术方法和组织措施来完成这些施工任务,同样会影响项目范围内全部施工作业的具体内容。施工方案作为规定施工过程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措施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施工过程需要开展哪些施工作业以及怎样开展这些施工作业产生影响。施工方案的拟定过程,除了需遵循施工技术和组织规律外,还必须满足施工合同有关工期和质量标准的规定以及满足成本费用最小化的要求。


施工项目成本是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性费用。它是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按制造成本法计算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的全部生产性费用,包括消耗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损耗和租赁费用、施工机械的使用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费用、支付给分包商的费用以及施工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过程所需发生的管理费用等。如何将构成施工项目成本的生产性费用分解开来,并分别研究这些费用的运行规律,是建立合理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观念并据此研究相应的计划和控制方法的基础。


出于不同的管理目的,用以划分施工项目成本的标准是不同的。基于传统会计理论的成本复核,同时也出于复核过程的需要,我们把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基于标准成本控制理论的定额预算,出于造价计价的需要,将施工项目成本划分为直接工程费、措施费和管理费等。一个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切估算出并有效的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从方便成本分析和控制的角度着手,对出现在实施过程里的各种施工中产生的生产性费用进行区分。施工过程中需使用的由施工企业(或授权施工项目经理部)自行采购和管理的工程所需资源、所用的工程分包商以及消耗的材料商提供的工程材料等等共同组成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性费用。把发生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这些生产性费用,依据其施工过程中各生产性耗费的特征,把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分解成实体材料费、施工资源使用费、工程分包费和现场包干费等等。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和控制是一种以相互交替的方式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循环,立足于施工过程中某个控制期末(施工项目开工前是一个特例,此时所有的施工任务均未被完成),计划和控制工作的程序包括:首先,编制对应于控制期末未完工程的成本计划;其次,通过成本监测揭示计划的执行情况;最后,通过获得的检测结论对施工过程提出整改办法,包含纠正施工行为或对原后续施工计划进行重新编制等。对施工成本监控是对工程实际成本和其有关因素的监测,通过监测把得出的监测结果和计划安排进行比较以发现不同,之后通过反馈传达给主导管理者的过程行为。作为连接计划工作和整改环节的纽带,施工项目成本监测所涉及的信息,不仅包括控制方面的,而且包括计划方面的。为了保证对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我们必须在对工程项目成本操作规律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和控制对监测指标体系的要求,设计一套适用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和控制的成本监测指标体系,据此规范针对施工项目成本的计划、测量、对比分析等信息处理工作。


成本计划和控制过程对成本监测指标体系的要求:


1、要满足动态控制的要求。动态控制要求成本监测指标体系:第一,必须显现出成本计划的动态性,随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条件,这一体系要不间断编制与尚未完工项目相对应的控制计划,一边可用于引导下一施工阶段的工程作业,另一边可作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依据;第二,要搜集好成本控制期内的成本相关信息,例如成本控制中对应于工程实际进度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三,要注重计划和实际控制在循环反复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它包括成本控制期初的计划成本、控制期内的实际成本以及控制期末中对应于未完项目的计划成本,注重由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主导的、用于反映因相关控制期内施工导致的成本变化走势的动态区别。


2、必须把工程项目的造价和施工成本结合起来。施工项目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施工过程往往会因变更导致承包范围的改变,一旦承包范围发生变化,那么就会引起施工项目成本的变化,同时也会使工程承包价发生变化。工程施工项目的投资收入与成本支出之间的彼此联系注定了假如只单单通过工程项目成本的绝对指标(包括责任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等)和相应的成本质量控制指标和成本效益评价指标来预测和评估工程项目的成本大小是很片面的。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在规定的企业提成基础上,将施工项目的投资和成本相互串联,设置出能够反映工程收支分析比较情况的项目利润和利润率的指标,来预测和评估工程项目的成本,并用来对工程项目经理部门的绩效进行考评。


3、应依据各项耗费的特征来分类成本项目。项目为了取得进展并保持生产能力,它就需要占用人工、施工机械机具以及周转材料等资源,有时还需要签订工程分包商来完成部分施工任务;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实体材料。从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耗费的特征出发,可将施工项目成本分为建筑实体材料费用、工程资源使用费以及工程分包费和包干费等。


4、成本监测指标体系需要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区分,我们可把成本监测指标体系分为:明细指标与综合指标两层次。


虽然工程成本的计划过程各环节工作顺序往往会受决策的影响而变化,但是为了把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相关的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并通过这种联系评估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计划过程,通常可以被概括为施工作业的定义、网络分析、估算成本费用等三个主要环节。施工作业便是指确定出工程项目所囊括的作业活动、进行施工的技术经验以及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组织施工活动需要的资源及其获取方法的选择、还有施工活动本身相互存在的逻辑关系,等等。网络分析是指通过对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计算,确定网络图所代表的施工项目所包括的各项施工活动的计划进度,在此基础上,将开展施工活动所需的资源按计划进度的要求进行分配和汇总,进而编制相应资源需求直方图的过程。最后估算成本费用的过程,其实就是确定对应于“量”的单位费用,也即“单价”、并将“量”、“价”相乘以计算相关费用的过程。


基于集成化成本计划的施工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依据是对施工过程中进度、资源和成本的监测结果,其行动的对象是组成施工项目的施工活动,实施控制的程序通常包括:


1、实施监测。实施监测包括设置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工作的实施两部分内容。在本文前段已经介绍了成本监测指标体系,所以这里就简单介绍监测工作的实施。成本监测指标体系所包括的具体指标的指标值,必须通过对施工过程开展现场统计才能形成。实施监测活动,目的是为形成成本监测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具体值,从而开展的对施工过程的调查统计与资料汇总等的数据统计工作。


2、分析项目状况。作为施工项目进度成本综合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可在控制期末定期召开“项目状态评审会议”以评审施工项目在本控制期所处的状态,会议依据监测报告系统所提供的反映施工项目在控制期内的进度成本现状指标,对施工项目在成本控制期内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评估,以便为组织和管理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决策支持。


3、变更控制。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对施工项目进行局部修改的请求。工程变更可能会对施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原进度和成本计划的适用性。为了避免施工项目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必须对业主提出的变更要求进行控制。


4、重新计划。当引起施工项目失控的事件已经发生,不论这种事件的起因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或者是其他第三方,均会引起施工过程偏离原定计划的目标,并导致施工项目进度、资源和成本之间关系的失衡,因此项目经理必须通过对其后续工程的重新计划来建立新的平衡。虽然对施工项目进行重新计划的方法与新编计划并无二致,但是由于被重新计划的施工项目已经实施并仍然处于实施过程中,前期实施的结果已经使施工项目的计划条件发生了变化,因此项目经理也必须同时根据新的计划条件对后续施工过程进行重新计划。


在实际建设项目中,企业要想做好对不同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很好的处理公司本身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那么必然就要强化工程投资的成本意识,深入使用好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做好前期计划工作,形成公司特有的成本管理方法与经验,不断推进其制度化规范化,推动项目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可以作为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衡量杠杆,保证公司长远的发展与壮大,这样使企业自身在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作者:樊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