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格式>论文写作

想要精通论文写作,那么这些知识要就掌握

2023-12-07 07: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想要顺利毕业,最不可少的就是论文的写作了,不管你是本科生、硕士还是博士,都得写一篇毕业论文。硕士和博士也许还必须要有一篇或几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才能获准领便当。当你模仿模仿再模仿时,可曾想过这个问题:写论文的语言和平时说话、电影、剧集或小说的语言到底有何不同?


  写过本科论文,着急着要去计划毕业旅行所以没上心;写过硕士论文,毕业论文着急着赶在截止日期前查重,只顾着凑够字数防止查重率高的问题,小论文则用中文对付过去了,总之,没想过;现在博士了,英文小论文是硬通货,心气高的人还指望往高了投,总算是有了思考的动力和必要性。


  一个在学术上有所期待,未来想要从事科研的人,越是早理解学术语言,越能有效的实现目标。Publishorperish。不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基金,都归属于学术语言的运用,而运用之前,先要根本性的理解。这就不再是找几篇或几十篇论文模仿借鉴就能完成的了。毕竟,文章千千万,语言运用是有卓越的,但绝大多数是平庸,甚至糟糕的。


  好了,做好要花心思理解学术语言的心理准备了。第一站,在谷歌上搜索学术语言特征。一通检索下来,都是语言学的论文,通篇专业术语,不明就里。算了,还是直接找一篇文章自己动手分析的好,实践所得是真正获得。


  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找一篇”并非易事。结果=不同变量的组合。单一个sci-hub收录的文章数量就已经达到6000万+,这么多文献选哪一类,哪一篇作为代表?毕竟,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并不比出生时间15小时到3天的鸭子更理性。好的样板能够持久且加速地让我们受益;平庸和次品只会增加背景噪音。


  1、第一个特征


  我模仿了权威的芝加哥写作指南系列书籍的方法,跳出狭小的个人专业,选了一篇注重科普,读者面广的,1970年介绍病毒本身和针对抗病毒药物设计的Nature做一个简单分析。虽然Nature/Science的文章肩负科普,但实验部分与通篇专业内容的文章并无差异。这种通行特征对我们的分析而言是个好事。截取段落为实验部分。


  ApreparationofR-MLVcontaining150Lwaslayeredoveralinear5.2mLgradientof15–50percentsucroseinPBS-EDTA.Aftercentrifugationfor2hat60,000r.p.m.intheSpinco“SW65”rotor,0.27mLfractionsofthegradientwerecollectedand0.1mLportionsofeachfractionwereincubatedfor60mininastandardreactionmixture.Theacid-precipitableradioactivitywasthencollectedandcounted.Thedensityofeachfractionwasdeterminedfromitsrefractiveindex.【1】


  好了,看到这段文字,我们有什么感觉?专业?很多听都没听过的东西和某些操作!比如,你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对上面的表述的反应很可能是这样的。


  确实,专业知识是学术语言和非学术语言之间的最大区别,所谓隔行如隔山。但坦白讲,如果你是一位研究非生命体的冶金学家,实验部分估计比以上这个更缺乏“活气儿”,更少为人所知。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先扣除专业性,假定我们完全懂,或者完全不懂其中的专业知识,一篇论文和一篇非论文,比如,小说,有什么明显区别?


  问题太宽泛?那这样想,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会有一个鲜明的主角对吧(权力游戏这种除外),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但这段文字的主角是谁呢?找不见!只见什么被做了,不见做的人。


  好了,学术语言第一个特点就在这里了:被动语态(PassiveVoice)这时,不难回想起师兄、师姐以及导师的写作建议:多用被动语态。但,等下,为什么?为什么要多用被动语态?好像没人说过。长久以来,使用被动语态的目标是impersonalityandobjectivityofscience。言下之意,科学需要客观,不以人为转移,科学的实践者是你还是我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科学本身。所以,科学的“主角”需要主动退居幕后。主角的这种“隐身”导致被动语态格外显眼,尤其是在实验部分。这里就要稍微提下,被动语态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英语作为学术语言大概起自17世纪晚期,此后一直到21世纪,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增加了至少一倍,且在实验部分尤为高频、集中,其在实验部分的密集程度之高,甚至超过了文中其他部分的总和。那除了实验部分,被动语态主要怎么用呢?


  学者们给出的准则倒也简单:当作者想要强调他们(论文作者)做了什么,或者别人(引用)做了什么,用主动,we(I也可以,但少见)、作者名字做主语;当作者想要强调理论,现象,实验产物,数据等结果时,用被动语态。大原则如此;但实际情况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从准则来看,论文中被动语态确实可能是主体,毕竟实验中需要强调人的地方比较少,基本就是绪论,主要发现,主要论点等突出文章价值的地方。但这里要指出,这个原则只是宏观把握,细节上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Thedataindicatethat……明明是实验数据,但用的却是主动语态。所以,上面的大原则之下,还要考虑实际的主体与动作的逻辑重点,甚至段落逻辑整体的流畅性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这点我们在聊遣词的动词小节时再展开讲。


  2、第二个特征

 Developmentof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dependsuponthemaintenanceofnormalploidyandcreatingtheconditionsfordevelopmental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Theseresponsesarebothinfluencedbythecell-cyclestageofdonorandrecipientcellsand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reviewedinref.9).Acomparisonofdevelopmentofmouseandcattle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tooocytesorenucleatedzygotessuggeststhatagreaterproportiondevelopiftherecipientisanoocyte.Thismaybebecausefactorsthatbringaboutreprogrammingofgeneexpressioninatransferrednucleusarerequiredforearlydevelopmentandaretakenupbythepronucleiduringdevelopmentofthezygote.【2】


  内容枯燥,不想细看?嗯,也是,那补几张图片权当背景。这是一个人女人和一位女羊的故事。女人的名字来自这位:DollyParton女羊同志出生后长下面这样(当然是左一)。那时她的代号还是Lamb6LL3长大成人后,她长下面这样(右一,虽然左一会更有意思)。不晓得是不是英国人特有的幽默还是咋的,女羊的媒体艺名名曰多利。至于为何女羊名叫多利,请百科以后会心一笑。这只羊啃出的诸多大幕,也请自行检索。好了,休息结束,回到这篇开启历史的论文中的正文倒数第四段。


  1Developmentof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dependsuponthemaintenanceofnormalploidyandcreatingtheconditionsfordevelopmental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2、Theseresponsesarebothinfluencedbythecell-cyclestageofdonorandrecipientcellsand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reviewedinref.9).3、Acomparisonofdevelopmentofmouseandcattle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tooocytesorenucleatedzygotessuggeststhatagreaterproportiondevelopiftherecipientisanoocyte.4、Thismaybebecausefactorsthatbringaboutreprogrammingofgeneexpressioninatransferrednucleusarerequiredforearlydevelopmentandaretakenupbythepronucleiduringdevelopmentofthezygote.


  这段文字共4句,凡110字。先看语态:有主动有被动,加上样本太小,似乎没有明显规律。现在暂时撇开动词,找其他词类的规律。词类嘛,不过是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声。动词不看,自然先看名词。为了方便,我先给加粗斜体了一些名词。有心情的话,大家找出剩下的名词。Now,我标记出来的和各位找到的,都是名词的同时,有何区别?一个简单的区别是,斜粗体标记的都是虚动词,或抽象名词;剩余的名词如embryos等均为实体动词。但问题并未止于此。仔细看这些词就会发现另一个核心规律:这些名词都对应一个动词:development-develop;transfer-transfermaintenance-maintain;regulation-regulate;……


  好了,第二个特点露面:名词化(nominalization)—用名词,而非动词来描述一个动作。


  实现倒也简单:将动词通过加后(少量动词可以不加)缀转化成名词。大多数动词名词化跟拉丁词源有关。一般的方法是后缀ment或者tion。当然,transfer这种无需变化,直接变身的也有,不少,research,survey等;maintenance这种属于更加不规律的,类似还有analyze-analysis等。但这里要指出,不只动词可以名词化,形容词、名词也可以的哦:different-difference;difficult-difficulty;able-ablitly;similar-similarity;happy-happiness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想到我们学文言文的时候,陈胜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侣鱼虾而友麋鹿……中文中名词动用常见,英文反之,似有巧合。从上面论文中的名词化出现比例(15/110)来看,名词化有着极高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名词化定然有其独特的优点。


  首先,名词化可以将一个抽象概念实体化,从而便于理解和传递。其由虚转实的形式有点儿像这个或者,这个科学界流传着这么个说法:


  ……tonameitistotameit……labelingsomethinghassomehoworotheraddedtoanexplanationorunderstandingofit……【3】


  好像命名具有某种魔力。


  虽然这个说法被证明是个谬误(nominalfallacy),但命名在信息传递方面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命名未必能导致理解,但理解一定需要命名。基于这种近乎本能的需要,学术词汇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名词。最基本的,英文词汇已经超过100万,绝大多数都是名词。不过,单是给新合成或发现的新物质命名显然不能满足科学家命名的冲动。结果就是,基本上所有动词都有某种形式的名词形式。


  这种改变词类性别的做法在特定情况下有明显的优势。比如【2】中的geneexpression,这个expression很难用动词替换掉而不失其含义,因为这个expression不只包含expressing这个动作,还包含其产物,结果,影响等一整个相关事件集合。简单说,这个名词化表达的是一个包含动作的一些列行为。如果把动词的作用比作一个单词,这个名词化的作用至少可以比作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这种信息高度集中的一个优点就是期传递效率极高。简洁不简单。这种能力在科学中是受欢迎的,类似E=mc*2。


  如果命名还只是一种本能,那这种有选择的高度集成信息的名词化就是这个本能最光辉的一面。而名词化的高频使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平庸甚滥用的情形。比如,WeinvestigatedtheeffectofelevatedCO2onplantgrowth.名词化后,WeconductedaninvestigationoftheeffectofelevatedCO2onplantgrowth.conductaninvestigation,看起来用上了一个搭配很不错的短语,也很专业的样子。也因为如此,还有人专门教人如何名词化。


  这种名词化问题在哪儿呢?


  1、未增加新的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名词化都不会增加信息。


  2、名词化后必然要引入一个动词。往往,是个弱动词。这点后面再讲。


  3、单词数量增加,句子变长,虚胖。有篇幅限制时会是修改对象。


  句子失去名词化之前原动词的活力,句子变长,但却未增加信息。两害而无一利。普通读者对这种结局也许并不敏感,甚至还可能觉得高大上,鼓掌并模仿;但在深谙写作之道的人印象中,这种构造在很多将写作的书籍中已经被唾弃到坟上长草多年了。即便如此,学术写作中不适当的名词化还是泛滥依旧。也许只能自己在教别人的时候才有可能了解到什么时候合适吧。


  3、第三个特征


  名词化的问题先放一边,现在依旧以多利这段为例,但从短语的角度审视这四句。


Developmentof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dependsuponthemaintenanceofnormalploidyandcreatingtheconditionsfordevelopmental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2、Theseresponsesarebothinfluencedbythecell-cyclestageofdonorandrecipientcellsand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reviewedinref.9).3、Acomparisonofdevelopmentofmouseandcattle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tooocytesorenucleatedzygotessuggeststhatagreaterproportiondevelopiftherecipientisanoocyte.4、Thismaybebecausefactorsthatbringaboutreprogrammingofgeneexpressioninatransferrednucleusarerequiredforearlydevelopmentandaretakenupbythepronucleiduringdevelopmentofthezygote.


  以第一句为例,句子看似很长,但语法结构却极其简单:AdependsuponBandC。显然,长的是A、B和C。事实上,ABC均为名词短语,且每个短语各自又有自己的内在结构,如developmentofembryos……,如果没有produced……transfer这个后置修饰,那就只是个简单的名词短语。不幸的是,各种后置、of、that等不断加码,导致每个名词短语都是复杂名词短语。长,就在所难免了。


  以上,是本文中的第三个学术写作中常见、且让人头大的特征:复杂名词短语——以一个名词为根,添加多重修饰限制成分,制造出来的怪兽级短语。有意思的是,制造这种怪兽跟名词化一样,近乎是科学家的本能。好像Rick哪天不整死Morty几次就痒痒一样。为什么科学家们会下意识地写这种复杂句子呢?其内在逻辑倒也简单。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讲,这么写最精简。看似矛盾,刚开始接触学术写作时,估计都会一头雾水。但后来分析后明白了其中道理。仍以第一句为例。


  Developmentof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A)dependsuponthemaintenanceofnormalploidy(B)andcreatingtheconditionsfordevelopmental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C)


  很多人会觉得这么写太没意思了。读起来不亲民。好了,如果不这么写,在保证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我们能怎么写让这个句子变得亲民呢?想起了初高中学过的长句变短句对吧?可以把这个长句拆成对应的三部分。


  A:nucleartransferproduceembryos.


  综合:Developmentoftheseembryosdependsupontwofactors.


  B:FactorIisthemaintenanceofnormalploidy.


  C:FactorIIiscreatingtheconditionsfordevelopmental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


  每一个短语拆成一个简单句看似明了。但有点儿simplistic而不是simplify了。且不说这种把原来的短语拆简单句所造成的逻辑顺序混乱,单是一个句式单调就足矣让文章读起来像小孩儿写的东西,读者阅读能力高些的话还可能认为作者在轻视读者智商。再说,即便读者认为可读性好的文章,相信也不至于像上面这样。所以,从读者角度出发,拆分简单句倒没必要,但可读性比现在提高些总是好事。


  现在从作者角度出发。这么写,可以说是最为概括,简洁,精炼的,基本上已经没有再压缩的空间。用尽量少的空间,表达尽量多的信息,这是科学家追求的效率,也是他们写作的本能。


  但这里有个问题可能科学家们没有很贴心的去想过:一篇文章,最懂的,是科学家自己,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写作构思。所以,读起来难懂的标准线在他们心中是比读者高出很多的。科学家:这没什么难懂的啊!读者:废话,你做的你当然懂,你想过我的感受没?


  作者读者两方见面,拿出小本儿本儿一对后发现,作者们确实可以不搭理读者感受。因为文章的第一目的是接收。其生死决定权在编辑和审稿人。而这两批人和读者的距离要远大于与作者间的距离。在作者心中,读者的地位大概就是:爱看看,不看拉倒!在这种机制下,学术论文一定会朝着专业化狂奔下去,和普通读者渐行渐远。


  如果作者们只关心论文接收,读者确实是干上火没咒儿念。但幸好,论文的价值不只体现在接收上,无论何种期刊;引用,是悬在有想法的作者们头上的胡萝卜。


  你考虑引用不?想高引?好,咱能不能别TM把论文写得跟密码书一样!我能读下去才好引用啊。当然,这只是厉害关系下的情景。顶尖科学家中有些还是很有科普精神的,写东西时会尽力非功利地考量通俗易懂,虽然此种情况比例很低。


  好了,利害关系大致如此。诸位未来的科学家们,你们现在怎么看待,将来怎么协调这个矛盾呢?


  4、第四个特征


  反正已经用过两次,再多一次也无所谓了,继续看多利。

Developmentof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dependsuponthemaintenanceofnormalploidyandcreatingtheconditionsfordevelopmental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2、Theseresponsesarebothinfluencedbythecell-cyclestageofdonorandrecipientcellsand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reviewedinref.9).3、Acomparisonofdevelopmentofmouseandcattleembryosproducedbynucleartransfertooocytesorenucleatedzygotessuggeststhatagreaterproportiondevelopiftherecipientisanoocyte.4、Thismaybebecausefactorsthatbringaboutreprogrammingofgeneexpressioninatransferrednucleusarerequiredforearlydevelopmentandaretakenupbythepronucleiduringdevelopmentofthezygote.


  这次继续看动词,但忽略语态的问题,只关注动词本身的特性。会发现相对于名词的大千世界花花绿绿,动词却很亲民,都认识,也都常见。再放眼整篇论文,甚至其他论文,就会发现这个让读者有些欣慰的规律:动词翻来覆去就那几张熟悉的面孔,飘着近乎令人乏味的味道。


  读者不禁要奇怪:科学家们写的东西不都是精挑细选要“经典”么,怎么用的动词都这么衰(suī)呢?


  科学家们:我们也很无奈啊,好动词都给做变性搞成名词了,加上名词化嵌在名词短语里,这名词短语又捎带走不少有型的动词,轮到句子动词就只能在歪瓜裂枣里挑顺眼的啦。


  不信大家可以留心一下,看下一下这些动词是不是经常出来混脸熟:show,demonstrate,display,indicate,describe,yield,suggest,increase,decrease,give,take以及无处不在的be/tobe。


  BUT,这不是我们要聊的第四个特征,额,be/tobe我们等会儿到操场聊。也许以上这些大众脸的动词连1984第一段中的同龄人都比不上。 ItwasabrightcolddayinApril,andtheclockswerestrikingthirteen.WinstonSmith,hischinnuzzledintohisbreastinanefforttoescapethevilewind,slippedquicklythroughtheglassdoorsofVictoryMansions,thoughnotquicklyenoughtopreventaswirlofgrittydustfromenteringalongwithhim.但这些动词大都还是有实打实用处的。不像有些动词。


  第四个特征:弱动词(WeakVerbs)——动词中有动词的名分,但缺乏活力、方向、倾向,更多只是朝九晚五或者体现面子工程的一类。


  具体是哪些动词?


  (1)三类flabbybe-verbs(蔫be动词)【5】(关于弱be的详细介绍,请参看引用书籍,本文只所作做简陋的说明)连接be动词,AisB;附加-辅助be动词,如therebe,itis;被动语态中的be


  (2)fuzzyverbs(模糊动词)【4】(同上)


  如control、evaluate、occur等。怎么就弱了?如果一个词在句子中占据了位置,但不产生新的细节信息,或者产生的信息不够充分,同时又可以被有信息的词替换掉。这个词就是一个弱存在。


  (1)be的形式和功能有多种,其中有强有弱,弱者居多。be+Ving形式中存在另一个动词,be属于辅助必须。不算弱。Wethink,thereforeweare.句中be表存在这一特殊动作。强动词。作为连系动词Iamaman.嗯(冷漠脸),看得出来,下一位。作为联系动词,be没有实体动作和意义;相比而言,Ikickthedoor.kick在脑子中有特定的画面。弱动词。


  therebe/itisThereisaman.Itisimportantforyoutoseethisman.嗯,看见了,下一位。同上,这里的be没有实体动作和意义,完全是辅助。替换这种be也简单,Please,seethisman.(Therebe直接删除)。弱动词被动语态辅助词,跟be+Ving同理。弱动词。


  (2)fussyverbs


  JoshuaSchimel书中所指的fussyverbs是和actionverbs相对的一个概念:前者告诉你你家房子出了事儿,但不告诉你是什么事儿;后者明确地告诉你是你家被踢了门,还是被砸了窗。对于前者,你会揪着传信儿的人红着脖子吼,TM的,快告诉我我家房子到底怎么着了;对于后者,你会事后带两瓶酒过来一起剥毛豆。


  这里稍微细看下这些词。affect,实验中某个因素影响了结果。到底怎么个影响呢,是increase还是decrease,是improve还是deteriorate,是accelerate还是inhibit?除非故意设置了这个悬念,留待后续揭晓。否则,不要说话只说半截。


  前面提到的动词的活力,方向性和倾向性,往往是指强动词所在的句子中习惯性的表达出来的情感趋势。比如,increase,具有增加这种单向性(相比而言,affect则不知道东南西北),也往往含带情感上的明显倾向:车祸造成的死亡率增加了,暗带悲伤或同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已经不是暗含了,基本就是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总之,这种动词如同脉搏,与行文的主体情绪共鸣。这种清晰的情感脉络容易让读者对行文规律有整体把握,从而读起来更轻松。


  怎么办?


  (1)想办法避免三类弱be


  (2)积累强动词。找个小本本,不用几页,学术中的常见动词就都点到了。没准儿你还会顺便分类一下。


  5、第五个特征


  第五个特征:行话、术语满天飞(Jargons&TechnicalTerms)


  定义:字典的定义不够好,直接用抄【4】的过来。Jargon:Atermthatreferstoaschemathereaderdoesnothold.Atermforwhichthereisanadequateplainlanguageequivalent.TechnicaltermAtermthatreferstoaschemathereaderdoeshold.Atermforwhicheitherthereisnoplainlanguageequivalentorwhereusingitwouldbeconfusing.


  简言之,如果我用的这个词你我都明白,且简明英语中没有对应或者有但容易造成混淆,这是术语;如果我用的这个词你不明白,但简明英语中有对应,那这就是行话。


  举个例子:activationenergy,活化能,术语;踩盘子,土匪打劫前的侦察活动,行话。当然,读者明不明白是个大致判断。毕竟,读者那么多,有人懂,有人不懂。所以上面的读者不明白,可以简单认为是一个粗略判断。给一个例子的话,哪个更好分辨呢?行话还是术语?


  Test1:Bones中忽悠人使用的是哪种呢?


  Test2:Duringthestoragetime,informationabouttheamplitudeoftheprobefieldiscontainedinthepopulationamplitudesdefiningtheatomicdarkstates.Informationaboutthemodevectoroftheprobefieldiscontainedintherelativephasebetweendifferentatomsinthemacroscopicsample.Theuseofcoldatomsminimizesthermalmotionandtheassociatedsmearingoftherelativephaseduringthestoragetime.(Weobtainstoragetimesthatareupto50timeslargerthanthetimeittakesanatomtotravelonelaserwavelength.Asseenfromequation(1),thedifferencebetweenthewavevectorsofthetwolaserfieldsdeterminesthewavelengthoftheperiodicphasepatternimprintedonthemedium,whichis105timeslargerthantheindividuallaserwavelengths).【6】


  造成的麻烦自不必说,离读者的知识核心越远,阅读意愿越低。如果科学家高高在上,只管尽兴地使用自己熟悉的术语和行话,ta就会失去很多读者,假如ta还在乎读者的话。


  写作过程中尽量使用通俗语言,如果句子层面上做不到,至少争取字词上的通用性,如果术语行话无法避免,尽量给出定义。总之,把读者放在心上。当然,这么做一个可以想见的结果就是文章会变长,尤其是特定文章有篇幅限制。所有给写作建议的人也都明白这点。所以,只是建议。具体拿捏,还是要作者自己来。


  6、总结:


  被动语态滥用明显,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需求下才有效,注意主体是否要隐藏名词化同被动语态复杂名词短语人满为患,能少则少特定动词高频出现,弱动词需要统统消灭行话、术语满天飞,解释一个是一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