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格式>论文写作

教师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2023-12-06 22: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篇优秀的论文都是有它的标准格式的,正确的撰写论文是每个学者都应该有的素养,那么教师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有哪些呢?本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了教师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希望给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教师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标题:论文正标题需为三号黑体,若有副标题则下退一行,用“——××××”表示,字体为四号宋体。


  标题下以小四号楷体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联系电话


  2、摘要:4000字以上的文章须有摘要,确切记述文章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主题、论点、结论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3、关键词:3~5个,中间以“;”隔开。


  4、正文:正文需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2倍行距,A4纸打印,页边距设置为标准设置(上、下各2.54厘米,左、右各3.17厘米)。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分别用一、(一)1、(1)表示,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论文字数一般为2500----6000字,包括文中标点符号及空格等。


  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教育案例等可参照以上标准。其中报告类字数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一万字。正文应该标出页码(一般写在右下角或者居中)。


  5、参考文献和注释: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写明参考文献或注释。


  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版,第×页。


  引自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引自报纸: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备注:以上五项教师在书写论文根据需要选择。


  教师论文写作格式范文欣赏:


  现代教师的教学探讨


  摘要:中学阶段,是我们人生做出选择的第一个分岔路口,如何做出选择必将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中学生的发展关系祖国的未来,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也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全面的把握更广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轻忽的漏洞,往往因此而埋没一些具有发展潜能的而未被重视的人才,因而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这方面问题,特别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对症下药。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师教学措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千百年来亿万父母共同的心声,然而,社会的发展实质是社会的竞争,竞争是残酷的,有竞争必有淘汰,学生也一样,逃脱不了这样的法则。学生是父母的动力,是家庭的希望,因此,对于我们探索如果提高整体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无异于研究如何提高占多数主体地位的非优秀学生的学习境况,那么非优秀学生的现状又是如何的呢?如何解决呢,在学校客观物质条件不能改变的前提下,以下就操作性较强的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中学阶段问题学生相关情况的简析


  目前,广大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两考”,即中考和高考,因此,在实际教学与学习实践过程中,都以这两考为导向,而且,在目前甚至是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两考显然是无法取代的,那么,在无法改变的现实前提下,我们如何去全面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疑是一个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自我优越意识越发强烈,另外,又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亟待完善的阶段,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看来,基本处在本我与自我的过渡阶段,好奇心理和叛逆心理表现突出,因此关于中学生的问题也比较普遍。


  据调查显示,自然班级的学生中优秀的只占少数(人为特殊分班的除外),至少1/2以上是中等偏差的学生,历年来最高的高考录取率是2008年57%(包括各类专科),因此,许多教师在分享成功学子的光环和喜悦之后,这些被“淘汰”的学生似乎被他们所遗忘。


  学校是育人之地,它的性质有别于任何组织和单位,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充当传道授业的工具,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孵化工具,不仅要倡优,而且要普及,每个中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帮扶发展的权利。然而,整体学生的状况反应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看来不甚理想,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化,包括学习兴趣狭窄、自主性薄弱、认真程度不够等;


  (二)客观环境影响(包括物质环境过于优越),包括各种家庭社会学校的意外事项的发生,青春期相关问题和对教师的个人偏好等;


  (三)惯性因素,包括基础较差,迷恋游戏,长期偏科和心理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手段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


  除此之外,一般多数学生都有这样一个习惯规律,即遵循“鲁迅三定则”――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低年级时候人人都为自己远大抱负和理想而呐喊(问题学生更是如此),中间年级时候因自己的境况感到有些迷茫而彷徨,高年级的时候,为了顺利毕业和晋升而惋惜往日学习不足的同时逼迫自己拾起旧书重新一搏(不仅中学生这样,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以防微杜渐。


  二、对策措施


  没有不希望自己成绩优异和出色的学生,因此,掌握这一心态规律,似乎也就意味着驾驭了成功引导学生的缰绳,以往的老师对待学生基本都是扬长避短,其实,这是一个埋没人才的漏洞隐患,良师当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原则理念,对学生更重要的则是要扬长“补”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同时,这也是对全体教师提出一个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挑战。以下提供六种具体的肤浅方案:


  (一)陈旧方式新鲜化,因为中学老师和教室比较固定,所以,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比较渴望新鲜感,在无法改变其它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老师的灵活作为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课堂时间和方式的设置和安排,课堂开场白要突出,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讲到重要的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诱导”,不妨讲个小故事或一段插话,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二)呆板知识活跃化,包括公式定理人格化、史实诗词故事化、生活资料理论化,变通形式增强生动性。中学生由于长期接受灌输式教学,对生硬知识兴趣退化,对灵活知识难以驾驭而不愿接受,例如(X+Y)^2=X^2+2XY+Y^2,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合为一个家庭,婚后生育两子,这样公式很快就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如此既不乏趣味,又起到良好效果;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家电、生活用具等要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等,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引射化教学,(“引射”本是流体力学一词,指流体高速流动时,由于速度较周围的流体快而带动周围的流体一起流动,高速流体周边压力的变化对周围的流体产生引流作用)教师在同一段时间内面对不同的学生,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必定是参差不齐的,然而这也是无法避免,因此,需要老师营造良好环境,组织学生无意识的去互相“帮扶”,例如,调整座位搭配,课堂讨论以好生差生参半为主,中学生往往有好强和表现心理,所以往往先掌握知识的学生积极乐意奉献自己的理解,而暂时对知识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迫于压力和方便也愿意接受同学的指点,故往往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感恩性引导。普天之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护自己子女的,同样,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年龄小,还未收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比较淳朴,父母的辛酸泪都播撒在子女的身上,子女们也有目共睹、感同身受,对父母的孝顺心理应该毋庸置疑,因此,掌握这一点,用感恩的事例和精神去刺激出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又不努力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能收效丰盛的,这一点可视为是一种心理公关疗法而普遍适用的。


  (五)区别化服务。对特差生、调皮生需要针对性引导,他们源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成绩不好而被忽视,这是值得遗憾的,总结他们的特点,你会发现,他们的智商也不比其他同学差,他们更加需要呵护,因此,要利用一切可以实现的手段通过触类旁通的方法去激发他们,例如,老师可以多接触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因而周围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去影响他们,这样也有利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集体团结向上氛围的形成。


  (六)擅长奖励方式多元化。世界上没有人不乐意得到表扬和奖励,因此,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理”。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学校制度上有学期年度评优,在主办活动过程中有排名先后,但是,往往“问题学生”与此无缘,作为老师来说,更应该在制度的缺陷中为他们灵活创造表现机会,例如,在体育和计算机课堂上,可勉励贪玩学生和迷恋游戏的学生模拟讲课,这样既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又让他们体悟到老师的重视(组织行为学中称之为激励保健)。另外,由于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具有公定力和权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巧妙的运用批评和表扬手段,以达到良好教学目的。例如,在上课期间,后排学生在大声喧哗,老师可假装误认为是对课堂内容的讨论而加以表扬(课后去单独批评指正),这样,往往比直接批评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去看“人”,“人”字由左长撇和右短捺依靠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人总是有长处有短处的,所以“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问题;二、人有上坡之时也有下坡之日,每个学生的“开知识”时间段不尽相同,故在同一时期表现也存在差异;三、“人”字由两笔划靠拢组成,说明人是需要依靠和帮助的,那么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今在客观环境既定的情况下,我们广大教师如何更好的去浇灌这些蓓蕾,关键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期望,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使之能互相了解适应和协调;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为学生服务,充分认识到“他人的子女是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子女也会是他人的子女”,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此,“问题学生”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2]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