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格式>论文写作

高一政治经济论文怎么写

2023-12-07 23: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世界市场也在慢慢形成与完善。在世界市场中,最主要的就是商品与资本的流通,而其中最主要的承担者之一就是跨国公司。那么大家知道高一政治经济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分享的高一政治经济论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篇一: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感受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的艺术魅力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地剖析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系统掌握中学政治课所涉及的内容体系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记忆更加深刻。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生活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尝试创设课堂情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使枯燥的书本知识鲜活富有趣味性,下面就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不揣冒昧的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众所周知,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课堂之内的各种因素,而且有课堂之外的各种因素。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高中政治课方面的知识,大千世界中举目皆是,只是学生往往留心不够,一旦被教师点化出来,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创设好情景,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设计出一个有特色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分,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我采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其次,讲授生动形象,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勾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价值规律的讲解,可以


  分层进行,从其内容、生产、交换、表现形式、作用、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理解,这样逐层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中学以上学生学习的难点,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通过提问和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的统一的境界。


  再次,结尾引人深思,"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达到高潮。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已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可以号召式结束,诗词抒情式,含蓄式,引经据典式,谈话式结束,如哲学部份用图式说明法结束比较好,这主要是针对单元复习时使用,唯物论可以以物质和意识四个字为中心构建图式和辐射知识点;辨证法以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为中心;实践论以实践——认识为中心,这样以图式中心来结束,从理论上可以对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思想教育来说,唯物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法要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践论用树立实践的第一观点。从其方法论意义看,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用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改造自己、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目的,做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

  以上三方面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能较好的融入意境,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那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解读和处理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欲罢不能”地自主探究。为此我们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我的做法是:课堂上适当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用于讨论,同时,还自主开发了一门名为“政治辩论”的校本课程,以政治课上的某些问题作为辩论课题,以辩论比赛作为基本形式,吸引


  对政治课具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要求参加辩论者组成团队,自主搞好分工合作,课后自主搜集各种资料,辩论时自主发言,教师仅在辩论完毕后作出总结和点评。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在探究的设计上坚持生活化的原则。因为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和掌握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有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探而有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例如:我在讲高中必修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1、现在天气渐热,如果让你为家里添置消暑电器,你会选择空调还是风扇?2、面对众多品牌的空调(或风扇),它们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最后选择?3、你们为什会考虑这些因素?4、你们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这个消费行为?通过探究,学生能明白:什么样的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质量。这样的问题设计,真实可信、积极有益、值得探究,学生就不会认为政治课是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了。


  三、发挥教师在课堂情境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从而使问题难度得以化解并顺利解决。


  我深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

  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总之,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中感受情境教学的艺术魅力,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中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篇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论文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得以突显,也取得了许多积极的实践成果。但是,生活化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陷入一定的误区。剖析这些误区,不仅有助于我们明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标向,更有利于彰显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


  一、表现: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误区面面观

  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对立于知识化

  生活化教学与理论学习并不矛盾,但实践中却出现过于追求生活化而对立于知识化的倾向。生活化必须建构在知识化的基础上,不能离开知识化片面去谈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而牺牲知识化,否则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将会陷入形而上学。


  2.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混淆于全面化

  生活化教学强调把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有的教学却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以致教学过于发散,学科主题迷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全方位简单重现,而是需要具有逻辑张力和思辨色彩的内容。


  3.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等同于活动化

  有的教师就滥用活动,每堂课都用,每个知识点学习都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服务于教学的三

  维目标,并不是僵化的、教条式的,剥离了重要思想政治观点的活动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


  二、成因: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误区之缘由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误区存在的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一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认识不到位。生活化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不是让生活来代替教学,更不是教学本质的转变。有的教师将其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使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简单化、肤浅化。二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设计不科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简单划等号。不科学教学设计,难免使生活化教学陷入泛化的误区,不能正确处理生活化教学与实际生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也不能对复杂的生活内容进行筛选、提取而成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三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实施不精细。有的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但实施操作显得粗糙,尽管有的活动和情境比较热闹,却往往有“跑题”现象,致使教学变得浮躁、肤浅,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内容,重直观轻理性。生活化教学最终也就不可能出现整体性的有意义的互动,很难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很难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对策: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误区的突破

  1.更新教学理念,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提供持续的思想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

  践有着直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政治教师只有对这一问题具备深刻与清醒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科学地处理生活化教学的一系列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是以掌握学科概念、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和载体,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能力、培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准确把握这点,有助于坚定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决心,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而真正体现和贯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提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优化教学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保持对学生生活世界的适当超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应该是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桥梁,对现实生活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雕细琢,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案例,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归生活又引导生活,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能找到应用知识的价值,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能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规划、设计和全面负责。

  3.创新教学方式,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提供切实的措施


  保障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以活动展现理论的魅力,以活动展现生活的多彩,在活动中锻炼生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必须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采取贴近生活的活动形式,在进行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切忌“满堂问”,甚至“满堂闹”;活动结束,教师必须把课堂从“散”的状态收回来,而不是大家嘻哈玩笑活动完就结束,必须做好小结归纳,把各项教学任务进一步深化落实,真正完成教学目标。


  【组稿编辑:蒋廷凤】

  篇三: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如何上好一堂新授课的思考

  《当代教育科学》中吴永军先生是这样写的: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还写到: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讲,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

  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2.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

  3.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运用。

  4.教学评价要完善。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选择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般可分为复习旧知识,告知教学目标,呈现新知识和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默写单词、公式或事件发生的年份、检查课外作业、纠正作业错误等。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运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并指出优缺点,给予解释和说明。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尽力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


  二、告知教学目标: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也可以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却能很快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使学生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三、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者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形式(朗读、讨论、简笔画等),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须指出的是: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提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当堂理解,当堂进行巩固。此外,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初步练习和运用新知识,并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巩固和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讲授新教材的过程中课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们的课堂活动一般可以分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和课堂管理三个主要的活动模式。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因此,不仅在上课开始时,而且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教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的能力。

  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产品是否合格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对于课内作业,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让大脑处于高度专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思维最佳时刻,进行指点,引出新授内容。这时再提出新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


  至于课外作业,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前者值得表扬,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同时,教师布置课(来自:www.CDFDS.cOm池锝网:高一政治教学论文)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要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个性。


  六、反思: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

  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内容简单描述了关于课堂教学步骤的安排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同时也不能用一种结构模式否定另一种结构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由于教学工作者选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上的倾向不同,其操作的式样也会不同。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要使教学活动不至于滞后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教师们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深入钻研教材,倡导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认为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要突出三个字,即在“新、深、实”下足功夫。

  一、“新”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课本原理。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新”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第一,思维要活、要灵,不墨守陈规。观念决定行动,只有新的观念、活的思维在脑袋生根,行动才能紧跟上时代的节拍。第二,多读书多看报,关注新闻。世界日新月异,不读书看报就无法增长自己的见闻,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想新也无法新起来。


  第三,适当记录,做好摘抄。人的记忆力总是有一定的强度的,某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模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事实记录下来,从而使自己的信息储存更加丰富。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自己时时拥有“源头活水”,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以上三种做法。例如,我每天固定一个时段看电视新闻作为自己的必修科目,即每天18点30分到19点30分,准时收看珠江台的《630新闻》和中央台的《新闻联播》。《630新闻》以百姓民生为主题,切合我们身边的民生小事;《新闻联播》以政治时政为主,易于了解国家政策。这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积累多了,讲课时能引用的材料就更加丰富,可以随手拈来,而且基本上可以用最近发生的、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用最新的热点话题,学生听起来就饶有趣味。如最近两天在广州市才提出来的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限量210升,正在网上征询意见,我立即把它运用到课本上的听证制度中,强调了听证制度中的公民参与这一特性,学生就容易理解并能牢固掌握。


  二、“深”所谓“深”,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那怎样做才能达到“深”呢?第一,具有较厚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要广。作为教师这一行业,面对的是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时期的学生,学生的问题千资百态,具有较扎实的理


  论基础并有较广的知识面,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础,也才能为课堂上的“深”奠定基础。第二,具有研究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时代在发展变化,政治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教材的更新变化,钻入教材中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本讲透讲深。第三,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做学者型的教师。有的社会学家做过分析,现代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及时更新,五年就已过时。因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相当重要。为使课堂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


  养。第四,理解国家政策,具有较强政治敏感度。政治的教学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只有正确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才能深化教材,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为了尽量达到政治教学所要求的“深”,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加强了平时的学习、积累。例如,为了更好地上好《经济生活》,我认真阅读了包括新颁布的《公司法》在内的一些经济法规,相应《政治生活》,也学习了一些行政法规及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为在课堂上拓展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平时也较注意积累一些最新最热的时事,如印尼的大地震、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等等,及时把它们引入“国际交往”等授课内容中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构架,我多次打破了课本原有的章目结构,基于学生便于掌握的原则,对一些知识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对课文整体结构有更好的了解。三、“实”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既要联系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怎样才能在讲课中做到“实”呢?课堂上的“实”来自于平时生活中的“实”,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多接触社会,多观察生活,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在课堂上有大量生动的素材,使学生感觉到学得“实”。第二,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要让课堂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首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接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必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关心学生,常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人无完人,教师的性格各有差异,学识各有专长,教育教学方法极不相同。教无定法,更没有必要求统一的模式。但要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实际中去,兴趣广泛的老师往往会更易取得成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培养了更为广泛的兴趣,除了一如既往的关心时政大事外,也留意起各类体育、娱乐信息,时不时学起追明一族,上网、听流行音乐等方式也进入了自己的生活,关注起身边的民情小事。另外,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常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学会揣摸学生的内心世界。经过不懈努力,得到的所有这些信息,都为课堂教学能接近社会现实、接近学生实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就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策略

  1.生活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注重学科与生活主题结合的要求,可以说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2.问题情境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政治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同样很多。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同时建立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3.视频音频情境

  视频音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

  视频音频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为再一次创设视频音频教学情境提供资料。

  此外,创设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学习”等等,还有很多的教学情境,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去研究与学习。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在政治课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