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型语汇,也是人类最古老、最简便的艺术语言。在原始美术中,我们的祖先就用最质朴的线条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万事万物;在民间美术作品及儿童的美术作品中,富于表现力、装饰意味浓厚的线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用线条描绘的壁画图形——神奇的飞天。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丰富多彩,气韵生动。
一、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型语汇,也是人类最古老、最简便的艺术语言。
人们最早用来交流的是图形,线条是图形的组成因素。
(一)、图形的基本特征:
1、由写、刻、印等手法产生的记录图像的符号。
2、是一种说明性的图像。
3、是视觉传达的主体形象,简明、清晰,便于记忆。
4、可以通过各种视觉传播媒介进行大量复制、传播。
例如:在我国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其内壁所绘的舞蹈人物,是用线条的图形方式进行描绘。描绘的是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一个生活的场景。彩陶盆的绘画语言简单、易懂、生动、吸引人。体现了祖先们的智慧与绘画技巧。
(二)、由绘画线条特征划分种类,不外乎:
1、粗线条;
2、虚线条(有时也被称作“重复自己的线条”);
3、纯线条——纤细而准确;
4、失物线条——开始时很粗,接着逐渐消失,然后又变得很粗。
线又有长短、粗细、直曲、虚实之分:直线给人以挺拔、坚定、崇高、肃穆的感觉;曲线给人以柔和、变化、活泼、优美的感觉;波线因弧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运动感觉;折线有较强烈的动变感觉。线的排列和组合,又给人以主次、前后、虚实、明暗等各种美好的效果和感受。
二、线条广泛地应用在装饰绘画艺术上,日渐多样化、艺术化。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水平相应的不断提高,生活样式追求的多样化、艺术化。中国的装饰艺术日显人文主义。艺术家不以写实为追求,而是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夸张、抽象、变形等装饰性表现手法,人为的变化,使之和真实拉开相当的距离,以平面化、单纯化、理想化的造型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把人们带到诗、情、画、意的境界,发人联想,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享受。
三、装饰图案教育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极其重要。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图案的作用之处很多。在学校中实施装饰图案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装饰绘画艺术,也是培养学生感受线条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
教学中,我曾经尝试着将《走近漆线雕》与《线条造型美》两课题组成一单元,借鉴漆线雕线条造型的美,以相关制作材料,进行课堂制作练习。学生体会与感受漆线雕“线条造型的美”;初步掌握材料的应用、制作技巧、表达方式;并提高了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开阔了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为社会未来培养美术人才。在弘扬民间艺术的同时,适时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尝试设计体现线条造型美的手工作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装饰图案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能力(灵感的陶冶)和创造能力(技艺的磨练)有着相当的效果,其影响是显而易见。
四、线条的练习,学生创作激情的依托。
(一)、线条的练习,对学生的心态有调节作用。
绘画讲究的是一种状态,它是衡量一副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它主要是通过作品的笔墨、线条传达出一定的艺术气息和精神境界。绘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气息,还有一个人的品位。一般常见有这么几种线条状态不是很好:浮线、飘线、郁闷线、弱线。而当一个人创作静下来进入到某种状态时,创作者可以用心去品位事物,可以品到自己的心,所以画面体现的线条是好的,表现出:沉线、稳线、流畅线、强线。用简单的线条来进行创作,可以较好的起到调节学生心态的教育目的,这在我们的“漫画”及“装饰画”等课题的线条教学中得到应证,收效良好。
上“心理漫画”的课题时,因创作题材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贴近性、针对性强,又能“寓教于乐”,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关注心理、关注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画面表现的是: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压力、感情上的困扰等方面的直露、表白;或有感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通过褒义的手法来表现社会公德、环保意识、好人好事等。学生畅所欲言,虽线条简单,或幼稚,但很纯真。
(二)、线条的练习,给学生以美感的享受,可以逐渐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自然到处都有美的元素,到处充满形式美的规律。人们与生俱来,对美有着审美意识及感悟,在通过装饰图案学习,审美意识及感悟会有不断的提高与丰富。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表现艺术美,并在过程中表达个人的感受,将感情揉入作品之中。创意从写生开始,捕捉自然物象的形式美、结构美、形态美,并将其转化为一定形式、风格的装饰艺术形态。
(三)、线条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笔墨线条的有物与否,往往是评判一个人艺术水准的标尺。“物,其实是一个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孩子的阅历、品位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所以在物的表现状态,比较成年人简单,线条的表现也如此。这点我们可以从大部分学生们的绘画作品中观察、了解到。孩子的想像可说是几乎不可见的。孩子的思维具有成年人世界难以想象的超常性和诡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思维特点,和他们耐心地对话,适时引导。让无形变有形。
(四)、线条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画与人脑有很大的关联,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边。现代科学家知道左脑是词汇和理性大脑,它具有连贯性的思维,而且把复杂的思维简化成数字、字母和词汇……;而右脑是非词汇和直觉性大脑,它运用线条表达图案或“事物整体”组成图象进行思维,它无法进行简化,无论是数字、字母、还是词汇。那也就是说,在绘画时也就是右脑开动工作的时候。刚开始学用线条创作时,学生感到困难,没有想法,很多学生总是会说:“好的构图,好的创意都被人家画得差不多了,没办法再画了。”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他们会发现,早期的认识是错误的,创意是永无止境的,关键在于去观察、去发现。
大脑的创意来源于信息的存储、眼的观察、及灵感。大脑将这些连结起来,搭建桥梁,激活连锁反应,合并、变化,也就产生了联想。(用线条)绘画其实就是锻炼人的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促进脑部发育的一种益智活动。
五、音乐是绘画无形的线条。
“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凝固的音乐”。二者互有通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互借鉴。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带给人们的巨大震撼令人至今回味不已。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那一副副富有节奏与韵律之美的充满线条的画面。随着音乐节奏有序地长短变化,画面的造型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长与短、多与少等有序的重复变化构成中形成;或抑、或扬、或顿、或搓,有规律的重复和周期反复组合。人们随着画面的节奏与韵律而陶醉!加上画面色彩的装饰搭配,让人幻若置身于其中,带给人们视觉与听觉的无尚美感,美的愉悦与享受!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合理利用美术与音乐的某些共通性,使视觉与听觉沟通,并相互作用,往往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就以美术欣赏课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作品时,以学生自身的认识,单纯依靠美术作品,学生很难真切体会到山水画独特的意境之美。我尝试采用中国古乐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来烘托课堂气氛。时而雄浑、时而悠扬、时而沉静、时而奔放激越、时而飘逸轻灵的古乐曲与画家创造的意境水乳相融,把学生带入超脱、幽静、清新的自然中,从中感受到画面同古乐曲构成相近的情调,加深学生对意境美的理解和感知。可见,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感染性和穿透性,可以更好的阐释美术作品的意蕴,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线条,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造型方式,是最古老、最简便的艺术语言,我们的祖先用它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万事万物。线条,其特有的灵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线条,以其无与伦比的美妙音符,绘出了人类的灵魂, 社会的百态, 人生的美妙;绘出了一副副绚丽多彩的自然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