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能够使家庭功能缺失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定势产生解构。儿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殊时期,家庭环境特别是亲情、人际关系以及父母的监护对其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留守少年儿童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所在的家庭,虽然形式结构完整但家庭功能、环境残缺造成的。生活在家庭功能与环境残缺之下的儿童,往往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进而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长期无法排遣的孤独与无助,会使留守少年儿童形成内向、抑郁、敏感而脆弱的性格定势。社会工作者可以综合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定势产生解构,并通过恢复和改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功能,使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定势发生变迁,重构他们的心理状态,促使其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领域,正是社会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提供成长和发展机会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睢宁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介入方法。
一、社工咨询室的建立,在学校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之网”
2013年5月10日,江苏省睢宁县妇联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在睢宁县魏集镇中心小学成立的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服务能力实践创新基地正式揭牌。同时,“三工助梦八方倾情——撑起留守儿童爱的天空”项目也一同启动。同时,徐州市去年成立了第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徐州鹏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借助高校和服务中心的专业力量,同学校进行联合,开辟出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新模式。
魏集镇小学作为中国矿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基地,同时也联合徐州鹏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魏集镇小学设立社会工作咨询室,为学校的留守儿童提供包括心理疏导、提升成绩等相关服务。具体的工作可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定期开展个案、小组活动
此次调研共开展了六次小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通过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使之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进行。据参与小组活动的儿童反应,他们平时的课堂学习比较枯燥,老师也因为学生众多,不能进行更多的关心,而在小组活动中,他们得到了放松,展示了更加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在这样的小团体中产生了被重视的感觉,而对于收获,组员们纷纷表示,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更在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中,获得了很多道理,这样的学习形式是他们喜欢的方式。
(二)定期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问题的讲座
在调研中,笔者通过访谈留守儿童及班主任,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多沟通上的问题,班主任并非十分了解留守儿童内心真实的想法,老师的印象中,这些儿童大多“调皮、不认真学习”等等,但是通过笔者对于留守儿童的访谈发现,他们的世界远远没有这样简单,由于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他们会对周围发生的很多现象产生出更多的困惑,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这样的困惑和问题也是他们社会化“白板现象”的重要成因,因而,在学校中定期开展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其普及社会化的必要知识,帮助其顺利成长。
(三)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心声
睢宁儿童画1955年孕育破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奖章,其中7幅是徐州市睢宁儿童的作品。从此,睢宁儿童画受到了省内外美术界专家和各级领导的关注。睢宁儿童画以新颖明快的乡土气息,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非凡的创造力,洋溢着童心的天趣和光彩。
鉴于睢宁这样的优势,社工介入时也尝试运用图画表达心声的方式,让组员们将自己的心里话通过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定期寄给其父母,也是作为亲子沟通的一种尝试,通过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社工采用家庭疗法,在家庭建筑留守儿童“情感港湾”
所谓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就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 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 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时,不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更要从“家庭诊断”或“家族疗法”的角度对整个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尤其特别要注意的是使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人在情境中”这一方法原则,把“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解决,例如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临时的环境等。因为只有了解人所处的环境对其生活的影响,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个人的问题以及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社会工作者建立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长效机制,并对其进行监督
在调研中,许多留守儿童反应其家长与其联系较少,而且内容单一,主要询问学习成绩以及生活的基本情况,因而出现了儿童与父母关系逐渐疏远的情况,面对这一现状,社会工作者应建立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长效机制,首先保证亲子联系的频率,这是感情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也对于沟通的内容加以指导,例如,家长可以给子女介绍一下城市的生活情况,同时对于子女的心里情况进行更多地关注,这些知识的普及以及情感的沟通是儿童社会化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起到监督的作用,只有将工作坚持进行下去,才能真正发挥效果,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监护人的相关倡导工作
在留守儿童家中,监护人往往是隔代的亲人,由于观念以及年龄的原因,监护人在家中对于儿童的作用往往比较局限,“我觉得我奶奶根本就不理解我”一位小朋友这样说道,对于监护人在家中的作用,留守儿童表示,他们主要是解决他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但是对于其它方面,如教育、指导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因而,社会工作者也需要综合运用家庭介入的方法,针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特点,对其进行指导,在监护人的能力范
围内,提升对于留守儿童精神关怀、教育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
三、社工进行资源整合,在社会开启留守儿童“成长之窗”
(一)社工与妇联进行合作,组织多项活动,或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此次关于留守儿童调研的目的启动旨在通过 “妇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动,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在睢宁妇联的协助下,笔者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组织进行了关于留守儿童的许多活动,例如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睢宁县儿童画中心的相关活动等等,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儿童自身的热烈欢迎,妇联对于当地儿童情况的熟悉程度是社会工作者值得利用的很好的自愿,与妇联的合作,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起到推动性地作用。
(二)睢宁县“爱心妈妈”的动员,一对一结对子,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睢宁县妇联别出新意地组织“爱心妈妈”志愿者,通过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使得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母亲的关爱,同时也是对于社会风气的一次正向引导,通过妇联与社会工作者的合作,社会工作者可以定期对“爱心妈妈”进行志愿者培训活动,帮助其“科学”地关心留守儿童,从而助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综合来看,留守儿童社会化“白板现象”目前存在着多方面的表现,其出现是由于综合因素所导致的,总体来说,社会工作综合层面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白板现象”介入的实际作用,可以达到“内部增能”和“外部扩展”的效果。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分散到整合,由功能并重再到资源协调运用相融合的过程。其中内在增能即通过发现问题来寻找案主的潜在能力,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力量。外部扩展,即链接案主外部资源,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网络,为案主增能提供持续不断的外部力量。在笔者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实践证明,在白板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介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介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为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有“睢宁特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卜卫.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支持行动模式的分析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8(6).
[2] 魏晨,黄柳.社会工作多维协调机制对农村留守儿童介入的探究与思考[J].社会工作,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