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行政法论文

简论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建设志愿者服务品牌

2015-09-16 0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社会管理创新强调的是“政社分离”,即政府和社会相互分离、相互合作。志愿者服务作为社会公益的一方面,对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志愿者服务品牌不仅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气氛,更能激发社会管理的活力,实现政府和社会互动的良性发展。

  论文关键词:社会管理 政社分离 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服务品牌
 
  从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特别强调“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到2011年3月的“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的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党政工作中的重点。志愿者在激发社会管理活力、增强社会管理效率、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国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公民参加志愿服务热情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下,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品牌逐渐打响,“江海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成为一支支推动“社会之舟”前行的船浆,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一、建立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意义

  (一)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而志愿者成为志愿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如今,志愿者服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导致个人自由、零散地参与到服务活动中,缺乏一个人员稳定、凝聚力强效的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服务品牌就是将具有共同服务目标的志愿者集合起来,打造成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团队拥有一致的服务理念和宗旨,较强的凝聚整合度,从而使得团队在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中能够更好地宣传自己团队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促进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政府和社会相互分离,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也变得多元化,除了由政府发起的志愿者组织外还有不少自发形成的“草根”志愿者组织。无论是官方的志愿者组织还是民间自立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在活动的组织方面都缺乏长效的机制保证,导致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筹备一些大型活动的环节中,很多组织都是临时招募一些志愿者。培训制度不完善也使得志愿者们对活动的内容不了解,往往到了活动地点才接受仓促的学习培训,活动结束后就自行解散,具有很强的突击性色彩。而高校里的青年志愿者们具有新老交替的弊端,参与活动的持续性也不强。建立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可以帮助志愿者队伍获取社会的广泛知晓和认可,有效发挥志愿者团队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中来。除此之外,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成立意味着志愿者团队专业化、特色化的形成,有助于团队内部开展业务培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激发社会管理的活力
  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由原来政府进行政管理的单一模式向“政社分离、政社互动”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政府由原来的“划船者”变为“掌舵者”,而社会成为“桨手”,二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志愿者组织以其非营利、灵活性、利于基层参与等特点成为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如今,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新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试点运行,特别是社区、街道的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引入志愿者的参与,从而增加了政府工作的活力、亲和力,效果颇佳。例如苏州市高新区狮山街道在8个社区里建立起特色楼道80多个,并聘用了1500多名楼道义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一方面,政府给志愿者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志愿者组织代替政府行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协助政府进行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加强与其的交流沟通,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二者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使得社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建设志愿服务品牌的策略

  (一)发挥杰出志愿者带头引导作用
  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有一批人不仅仅热心公益,而且在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着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志愿者群体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可以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志愿精神,推广和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苏州市通过开展“苏州之星”的评选,树立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优秀志愿者的先进典型。在发挥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率作用方面,苏州市还评选“十佳”党员志愿者和和党员志愿者先进个人,以他们的个人品德感召来推广志愿者服务品牌经验,推动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
  为了保证志愿者服务行动的生机活力,必须进行志愿者服务各类品牌项目的建设。项目化的运营方式就是要以群众的需要为基础、围绕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不断开创出志愿者服务的特色化、专业化品牌。苏州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市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志愿服务的形势要求,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以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治安环保、社区教育、便民利民等为目标的志愿服务项目逐渐壮大起来,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在引领文明风尚、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苏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阳光志愿者”定期组织苏州市各个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到苏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免费接受文艺方面的培训,同时深入基层学校支教,让志愿者的爱心深入到学校和课堂;为强化消防安全保障,全市招募了42980名消防志愿者,组建了22支特色消防志愿者团队,完善了管理办法、培训等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消防社会化发展进程;沧浪区在社区办起了“爱心厨房”、安装了“爱心门铃”、设置了“爱心洗衣房”等等,为关爱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项目的实施,志愿服务队伍朝着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成为一批具有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品牌。


  (三)自主管理和专业化建设
  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志愿服务项目由政府操控,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色彩浓郁,并非所谓的“民间性”自主运营的团体。在这种情况下,志愿者组织很难自由地进行自我管理,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也难以成立。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式下,志愿者组织可以有效的进行自主管理,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者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自身团队开展必要的业务培训,激发志愿者的潜能,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技能,使志愿服务的内容不再流于形式,而具有更为实质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影响力慢慢扩大,推动志愿者特色品牌的建设。苏州市金阊区的“金阿姨”志愿者服务团队是由金阊区援助中心副主任金秀华成立的,服务项目主要针对社区里的居民,通过开展针对群众需要的志愿者活动,如组织慈善募捐,搞爱心义卖,和困难户结对帮扶等,真正做到便民利民,“金阿姨”的名字越叫越响,成了公益服务的金字招牌。2011年,国家商标局通过了苏州“金阿姨”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注册申请。

  三、推广志愿者服务品牌的途径

  (一)媒体的宣传和动员
  为了强化志愿者服务品牌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展示特色形象,激发参与热情,要增进与各类媒体良好的沟通,不断地利用多种舆论媒介和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意义,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志愿者服务品牌的宣传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注重亲和力和感召力。既要有视觉和听觉识别方面的宣传,设计出自己独特的LOGO标志、队徽、队旗、文化用品等,又要将服务理念和价值深入人心,在服务中宣扬自己的口号和宗旨。以苏州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代表——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他们在2010年就对外发布学校志愿者服务品牌标识,标识以“苏州大学i志愿服务”为核心,字母“i”被镶嵌在整个标识系统里,“i”谐音为“爱”,造型与人形相同,同时又有“我”的意思,强调了志愿工作的爱心奉献精神以及主体服务意识。各志愿者组织积极增进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依靠媒体的宣传造势和舆论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展示志愿者服务品牌形象,扩大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逐步建立志愿者服务同社会的交流与联动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志愿者组织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当前我国各地也在尝试社区管理的新模式,社区建设急需大批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志愿者组织以往开展的多是浅层次的公益、慈善活动,未能了解社会群众需要,也没有充分发志愿者的优势。增进志愿者组织和社区的交流互动,在社区建立长期的志愿者服务站点和基地,真正将社会需要和志愿者自身的能力优势相结合,不仅促进了社区建设,而且提高自身在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深化志愿者行动的内涵和功用。苏州市注重加强各基层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目前,市区已有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站203个。平江区的“爱晚亭”乐龄日托服务中心、“绿马甲”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龄关爱”乐龄配餐服务中心、“金乡邻乐龄互助社”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用全方位的服务帮老人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三)志愿者服务品牌发展方向
  扩大志愿者服务品牌的社会效应,就是让志愿者服务品牌朝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志愿者组织在队伍的建设方面要规范志愿者的招募机制,完善志愿者的培训机制,时刻保持志愿者服务队伍成员的专业化,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一技之长。目前,有不少地区已经在尝试“社工+义工”的服务方式,由社工运用专业技能和方法指导义工开展服务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志愿者服务品牌的规模化建设要求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以志愿者服务品牌的规模化催生群体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在拥有了特色服务项目和社会知名品牌之后,志愿者组织要增加与社会其他要素的互动,与政府、企业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强强联合,获取资金支持的同时为志愿服务开辟新天地。我国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建设志愿者服务品牌,归根结底是为了规范志愿者组织的科学化管理,推动我国志愿者服务繁荣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