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行政法论文

试析新时期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探讨

2015-09-07 09: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八大强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我国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以科层化为特征,容易产生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漂移、人员僵化的缺陷,需通过组织机构、管理理念、培训导向进行改进,设置原则应由属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论文关键词 功能主义 服务型 基层党组织

  一、服务型党组织的社会回应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一种创新型组织,它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宗旨,通过形式多样的利民便民的工作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服务型党组织创立是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环境下以动态的、目的型的服务功能思路,积极解决社会矛盾,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民心,塑造共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笔者采用结构功能主义这一视角,对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行探讨和完善。

  二、结构功能主义在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分析

  (一)结构功能主义简介
  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其思想来源包括孔德和斯宾塞的生命有机体思想以及杜尔克姆的社会团结等理论;在研究层面上,结构功能主义将社会视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间通过共同的目标和规范相互结合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在研究方法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系统的结构和组织产生的社会效果;一个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
  (1)适应。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2)目标达成。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3)整合。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4)潜在模式维系。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二)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研讨
  1.适应
  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适应这项工作的同时,可以将基层党组织成员的适应层面分为两种:1.心态的适应。现在基层党组织成员队伍中很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工作热情高、方法多等优势,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弱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能力的发挥。年轻党员扎根基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年轻党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适应岗位工作需要。2.社会环境的适应。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随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党的现实需求,并作出前景预测,作为领导者和开创者,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2.目标达成
  基层党组织成员根据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调动资源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待的任务。基层党组织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建设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目标,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目标分为党组织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两者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整合
  从党员与群众的综合效应上看,政治的稳定良秩是通过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来实现。基层党组织成员作为一线党务工作者,在群众的影响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基层党组织成员队伍的稳定性及党组织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可以为党组织的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4.潜在模式维系
  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并将该价值在基层组织工作中日常化、程序化。“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应对党员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合理的结构配置,为群众提供有效的知识,做到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三、传统党组织的管理结构方式及缺陷

  (一)传统党组织的管理结构方式:以科层化为特征
  科层制度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化运作模式说明了科层制度存在的理由。党组织的科层制管理具有下列特征。
  1.专门化
  在科层制组织中,党的目标任务是通过目标类型进行划分的,具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它科学地划分每一工作单元,兼顾考虑到职能交叉的必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接受上级组织分配的活动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将该任务分解传达。
  2.等级制
  在科层制组织中,每个党员的权威与责任按党内的等级高低及重要性依次排列。党员接受其所在支部组织的命令与安排,相关支部及党的专业部门负责人必须接受书记、党委会及上级党组织的命令与监督,上下级之间隶属关系明显。
  3.规则化
  在科层制组织中,党组织机构及党员的活动空间与工作安排都受党内的规则限制,也就是说,每位党员都必须履行其岗位职责及组织运作的规范。
  4.非人格化
  在科层制组织中,党员不得滥用其职权假公济私,个人情感不得影响党组织的理性决策;党员按严格的党内法规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确保上级党组织目标的实现。
  5.技术化
  在科层制组织中,党组织成员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获得党务岗位,组织部门根据党员的遵守组织规则情况、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资历等综合条件考量其晋升空间。


  (二)基层党组织科层化的缺陷
  各级党组织以科层制度形成党务工作的有效管理,通过专注于上级政策驱动、可预期的行为实现党组织的意图。基层党组织的科层化以权威型服从性为特征,具有组织目标明确、应急能力强大等优点。但是基层党组织结构在现代流动性社会中同样存有科层制度与生俱来的缺陷,即存在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漂移、人员僵化等缺陷导致党组织整体的效率损失。
  1.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漂移。基层党组织处于科层结构的末端,科层规则的设立是为了实现效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规则的过分关注,往往导致科层制度原本目标的丧失。具体来说就是在一系列强制的、详细的党内规章制度的实行,可能使受到奖励的党员工并不是长期努力工作的党员,相反可能是充分利用规则缺陷进行利益转换的党员。长期的结果就是由于上下级的信息不对称,基层党组织“选择性适用”上级的规划目标,有利的用,不利的不用。
  2.基层党级织的人员僵化。在科层晋升的原则下,优秀出色人才能得到提升。事实上,由于基层党组织处于科层结构的未梢,绝大多数成员难以向通过提升的渠道向外输出,造成人员流动僵化。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基层党组织以科层化进行管理,但是晋升和流动渠道没有形成企业科层化所要求的人员流动。

  四、基层党组织制度改进路径和服务型设置

  (一)基层党组织制度改进路径
  着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组织科层制度管理方式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因此,党组织科层化管理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进行必要的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竞争力。
  1.组织结构:功能模块化
  在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框架中,除了必要的职能部门如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统战部门等部门外,可根据党员的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划分为不同的非正式部门,利用先进理念和知识资源的部门优势吸收不同行业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加强党组织和社会先进分子的交流;也可以将上级党级织的目标进行分解,从工作流程上划分相应的次级目标模块,平时这些次级目标模块由组织部门负责培训与管理,上级党组织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的要求,随时组织和调整相关的目标模块;任务完成后,相关非正式部门自动解散,由组织部门重新进行安排。
  2.管理理念:知识型塑造
  江泽民同志谈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作为党组织在成为知识型的先进组织,能系统化地集中管理运用知识,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共享;不仅使知识向党员延伸,甚至向社会外界扩展。在知识型塑造理念下,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结构将更具有开放性,上级党组织以各个功能单位为节点,在基层组织内部和外部建立起纵横交错的信息通道,使专业化知识单元相互关联、形成不同的知识网络,使得决策中心由权威型向专业型转变,避免基层组织固化所带来的目标漂移。
  3.培训导向:需求型服务
  党的政策有赖于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党员自身的努力程度对于党的事业的好坏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因此,党组织和党员关系不仅是从属和支配关系,更要对之进行关心和关怀,并以共同理念为工作契机,根据党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以及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利用党的先进理念和强化大知识储备对党员进行有效的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和帮助,实现两者的双赢。
  (二)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型设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在当前新的社会背景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完成上级组织布署的工作任务;二是为社会成员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与此相应,基层党组织必须回应社会服务型功能所带来的变化,应突破过去的仅凭地缘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设置原则,根据现代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及社会人员流动性所带来的变化,灵活设立基层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从单一型向多元型、由行政区划型向服务功能型,从“党组织党员”单向度的信息目标流动型到“党组织党员”双向度的信息目标流动型转变。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形式多变党员活动的同时,应灵活设置基层党组织,以便更好地体现在现代不同利益群体下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和服务。
  一是设置产业型基层党组织。应适应现代产业化生产的要求,围绕产业化目标,加强产业纵深影响,在产业化链条上建立具有产业型服务功能的基层党组织。
  二是设置行业型基层党组织。在现代社会行业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行业型基层党组织有利于促进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先锋示范作用。
  三是设置目标型基层党组织。大力支持、鼓励更多的党员根据上级的规划目标成立临时性、目标性机构组织,如在多个部门参与的工程项目中,成立临时性、综合性、跨部门的基层党组织。
  四是设置跨地域性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区域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富裕地区基层党组织帮助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效果。
  五是设置流动型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对本地务工党员进行组织化管理的同时,通过党员流动之家等形式,加强流动性的党员管理,如进行委托管理、双向管理等机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