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行政法论文

简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2015-08-18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文章对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认为认识上的误区、制度方面的缺失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是主因,并提出了强化教育功能、深化改革、加强监督、惩恶扬善等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对策。
  [论文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原因;对策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趋势是成效明显,但问题并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本文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出发,客观地分析了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多重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因剖析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认识上的误区
  在一些人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缺乏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决心,其主要表现为:
  1.“让路”、“脱轨”论。即认为,经济要上,廉政要让;要想致
  富,必先“脱轨”。经济落后的关键是没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执纪太严,会束缚发展。这些他们自认为正确的“规律”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做出一些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来。
  2.法不责众论。即认为目前社会上以权谋私和采用其他各种非法手段捞取集体、国家财产的情况较为普遍,于是便产生了“法不责众,不捞白不捞”的想法,导致违规违法屡屡发生。
  3.无罪无害论。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如公款宴请、公款娱乐消费、公款行贿等认为是为了地方和单位的“集体利益”而做的,因为是为“公”,所以这些行为不算是“犯罪”。而且,公款吃喝玩乐等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攻关手段”,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没有这样的“润滑剂”,经济就不能迅速发展。因此,这些行为是为发展地方和集体经济的,是有益无害的。
  4.有“理”有“功”论。即认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地方和单位的“集体利益”采取公款请客送礼的“攻关手段”,往往取得“理想”的“效果”,能给地方和单位带来利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是立了“功劳”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违规违纪的实施者受表扬、获提拔的怪现象。
  (二)制度方面的缺陷
  由于我国处于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更替时期,一些制度仍不健全和完善,这给某些人有可乘之机,钻了我们制度的漏洞,以致违规违纪甚至犯罪行为难以彻底治理。其主要表现为:
  1.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和交替出现的现象,给违规违纪者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难以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因而引发以权谋私等各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
  3.由于财经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给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充分资金支持。部门和单位办公经费开支审核“一支笔”的管理模式,无疑对财经管理规范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行财务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如果部门和单位把一些违规的“三公消费”甚至是公贿的账目通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形式变为合法化,监督机构是很难做到有效监督的,因为各部门、各单位经费开支细目没有量化的标准,加上财务公开化制度缺位,导致随意开支。
  (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受他人、团体和客观外界的影响,同时,人的心理活动又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团体和客观外界。违规违纪甚至犯罪行为的产生,是社会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错误反映的结果,即社会心理现象负效应的产物。其社会心理因素有:
  1.补偿心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标准受到来自金钱的猛烈冲击,社会对个人地位的评价不再以单纯的职务职业等政治因素为主要依据,而是把收入和财产的多寡作为首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收入较低、相对清贫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出现了两极分布格局:政治地位较高和经济地位较低。面对这种格局,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正确对待,在补偿心理的诱导下,利用自己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从而导致了种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
  2.模仿心理。当一个机关团体中的成员发现他们的领导有以权谋私行为后,他们很可能会模仿,当下级机关发现上级机关有违规违纪现象后,下级也会模仿,同时社会上不同的部门和行业也会相互仿效。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3.从众心理。在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社会风气差的地方,有一些干部也曾经对违规违纪、犯罪行为深恶痛绝。但天长日久,原来的理想信念动摇了,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渐行渐远,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4.愉悦心理。大多数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者初犯时,其良心还受到自我谴责。久而久之,对物资和金钱的占有欲,使愉悦心理代替了恐惧心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一犯再犯,最后在罪恶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对策

  总结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从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能力和加大他律力度的两个切入点来稳步推进。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强化教育功能,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免疫力
  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政教育培训、基层党员教育、党风廉政宣传等方面重要制度建设,形成党风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教育宣传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宗旨教育、形势任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纪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等来进行,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培训对象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段,要在着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建立教育评估体系,避免教育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构筑廉政自律的牢固防线。
  (二)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一是紧紧围绕干部人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厉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官场违规违纪问题;二是紧紧围绕违规违纪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来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三是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来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四是紧紧围绕党务、政务、事务、厂务、村务公开来推进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是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和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等分开,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互相协调,又相互制约;六是紧紧围绕解决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和从政行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在源头上有效地清除违规违纪滋生的土壤,确保党风廉政建设高效地运行。
  (三)加强监督,把违规违纪现象遏制于萌芽状态
  加强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遏制违规违纪取得成效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整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体系,不断创新各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措施,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首先,加强党内监督。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完善巡视制度,落实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完善谈心制度,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和撤换等制度。要加强同级监督,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工作情况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落实党员监督权,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完善民间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领导干部成员等制度,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施到哪里,最大限度减少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条件和机会。
  其次,加强党外监督,使专门机构的监督、人民的监督、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形成渠道畅通、互相配合的监督网络,提高总体监督效能。一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管理等制度,促进廉政勤政和依法行政。加强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项目资金审计。二是强化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监督的功能,完善信访举报等监督制度。依靠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他们对反腐败的信心,赢得他们对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成功的力量源泉。三是切实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党政机关支持和配合新闻媒体对腐败事件的报道和处理,积极收集网络舆情的信息和处理,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惩恶扬善,彰显人民公仆本色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行政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审计机关、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加大对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违规违纪甚至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各级党政机关和主流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典型,匡正官场风气;要不遗余力地揭露、曝光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现象、典型案例,沉重打击违规违纪、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压倒官场上的歪风邪气。只有惩恶扬善,才能端正党风政风,加快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同时,也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功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